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探讨

2020-12-31 00:16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中学刘永青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时空主观观念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中学 刘永青

在如今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作为一个关键课题,加强教学方面的研究、探讨与实践,深刻认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必要性,并通过教学方面的改进、优化,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成效。

一、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必要性

从小学进入初中之后,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扩展,新增了数门学科,历史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增进学生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视野可以变得更加开阔,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人文观念、价值观念,丰富学生的内在修养、思想情感,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成长与发展来说,是具有极大影响的。但是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都欠缺兴趣和动力,认为历史的学习较为枯燥与无聊,学生即使背下了相关知识点,他们的记忆也并不深刻,很快便会忘掉,而且难以形成主观的学习认知,得不到主体性的素质、能力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改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使学生形成主观、深刻的学习认知,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起到促进与保障作用。

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设置,激发学生主观学习兴趣

就初中学生来说,其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依然较弱,只有在他们对学习具有主观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最后真正学有所获,保证课堂教学成效。如果其对学习缺少主观兴趣的话,就只能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为此,在如今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堂导入的设置,以此激发学生主观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有了兴趣和能动性作为支撑,学生便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配合教师的教学,展开自主性的思考与探究,这对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成效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当然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例如,在“三国鼎立”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开课就让学生翻开课本,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就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教师改变教学策略,一开课先设置一个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述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故事,或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喜欢的三国人物,便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对三国历史背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后,教师再切入教学,便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认真听讲、自主思考,保证课堂教学成效。

(二)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降低教学抽象性

知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进程,并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其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倾向,如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人文观念、价值观念等。但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单纯的文字、静态的图片,或多或少都会让学生感到较为抽象,无法产生融入感,更难以获得真正深刻的主观学习体验,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对学生造成心理和情感上的触动,这就会使得历史教学的成效大打折扣。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展示能力和情景模拟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应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增强学生对教学的融入感,加深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有效引导。

例如,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等的教学中,虽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尽量还原了当时抗战的悲壮、激烈场面,但是学生依然感到抽象,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出抗战的情景画面。为此,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播放抗战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目睹抗战的真实情况,以降低教学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情感触动和引导。又如从西周到东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再到秦、汉、晋朝、五胡乱华,直至隋、唐、宋、元、明、清,我国的版图都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学生往往对此感到非常的抽象,单凭教材文字语言的描述,根本不知道这种变化是怎样的。为此,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整理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图,然后有对比地展示给学生看;或是直接搜寻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地图板块变化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以一种更加直观、动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

(三)开展话题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点外,为了提升教学成效,教师还应当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合作学习,强化他们的主观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获得深刻的学习认知,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才更有利于其学习、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应当合理开展话题式教学,即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以“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我国会失败?”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话题式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基于课本、围绕话题,进行分析、交流、探讨,进入完全自主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加主观、深入的学习认知、学习感悟,体会到“自强”的重要性,懂得自强、学会自强,努力学习、强大自我、强大民族,推动民族复兴。

(四)突出历史德育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在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的起步时期、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的影响,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就是必需的。历史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对社会发展、变迁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知史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所以,不论是从现代教育教学的任务要求来讲,还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上来讲,我们都必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编制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及身心发展规律,既可以向学生传达历史信息,也能够对学生起到德育方面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对课本的德育教学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应用。如在“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进行民族观的教育、开导,让学生树立正确、平等的民族思想观念。而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又可以详细向学生讲述、分析全球经济、文化的交融与合作现象,拓宽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使学生能够对全球的不同文化树立起一种包容的心态,使学生的心胸、视野可以更加的开阔。在“冷战”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如果国家与国家之间乃至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孤立,便会使得发展迟滞,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因而要学会合作,形成合作的思维意识与态度。

(五)培养学生时空观,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在初中历史学科当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以及时空观念。其中时空观是诸多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准确理解历史。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具有了时空观念,才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横向、纵向把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核心素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绘制,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如“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日本的大化改新”这几部分内容的教学都涉及了非常广大的历史时空知识内容,学生在完成了所有内容的学习后,并不一定能准确地把握历史时空顺序,而且可能混淆历史中的人、事、物。为此,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按照时空从上到下、从先到后的顺序,列举出西欧、阿拉伯帝国、日本的大致历史发展脉络,用学生喜欢的视觉风格,将一些重点的历史时间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这份思维导图,就可以更好地厘清时空顺序,形成深刻的记忆和清晰的时空观念。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不断地优化、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如重视课堂导入设置、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开展话题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加深学生的主观学习认知,提升教学成效,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时空主观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