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研究

2020-12-31 00:16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九湖中心小学郭少凌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活动

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九湖中心小学 郭少凌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我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当前的重要教学目标。综合与实践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尚未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课的优势,所以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进行研究,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提升学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要求。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综合与实践课的认知不足

首先,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活动时,有时会忽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或者是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定位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好。其次,教师没有足够重视优秀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会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因而不注重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准备,而是依旧看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很多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时依赖教科书、教辅书和PPT,课堂内容基本上是从教材上照搬过来的。而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考验教师与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因此手段单一、节奏固定的传统课堂无法满足现今教育的要求。

(三)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和硬件支撑

首先,多数学校很少组织教师参加综合与实践的有关培训和讲座,有些学校甚至从来不开展此类活动,这种氛围下极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与进步。其次,部分学校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另外,由于不同学校的资源差异,其综合与实践课开展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四)教学活动效果缺乏有效的反馈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考试成绩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素养的唯一标准,所以很多教师、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传统的数学考试内容一般是考查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很少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学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综合与实践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其他知识点教学效果评价不同,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拘泥于常规的教学评价模式,而应该创建更有效的评价机制来帮助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实施对策

(一)领悟课程内涵,落实教学目标

数学核心素养偏抽象,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同于其他科目,而是需要反复地练习,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书本与实践的结合。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很有必要。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能够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且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小乐趣。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对于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班上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前后要去4 个旅游景点,时间限制在4 个小时内,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游玩指南,里面要包括具体的费用、时间、线路等。这是一个考验学生实践能力的设计活动,学生要主动去了解景点之间的间隔距离、坐车所要花费的时间、出行期间要带上的物品、旅途中的各项支出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另外,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实施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教学形式。这时候教师可以将整个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使之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图形与几何”等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此种方法。为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设定,确定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实践体验并参与到其中,思考其中的数学内涵,从而提升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三组,每组都给予其不同的调查任务,任务内容可以是“调查学生最喜爱的科目”“调查学生最喜爱的课余活动”“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等。然后,教师规定调查任务的完成时间,要求每组学生进行任务划分,如负责调查、统计、整理等,并在规定时间内得出调查结论。最后,教师根据每组的调查报告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使相关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融合。实践证明,创设教学活动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的个人经验,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探究分析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结合生活实践,综合运用知识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主题的设计,应该尽量来自实际生活中,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乐于也特别善于观察事物,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征来考虑课堂内容的规划,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指引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出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主题。

例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完了24 时计时法后,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周末时间规划,并且制作周末时间安排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去参加校运动会的时候,会在脑海中蹦出关于运动员为何不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的问题;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春节期间收到了很多压岁钱,但是不知道怎样规划使用,进而引发“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的话题;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吃午餐时,教师要求学生不能挑食,这就会引出“给学生制作营养午餐”的话题;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发现教室里面的空调冷凝水一天会滴落两桶水,因此引出了以“调查空调冷凝水”为主题的活动。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点,并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法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之间存在的固有框架,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无处不在。例如学生学习单位千克后,教师可以安排一堂主题活动课,主题可以设定为“有多重”,学生借助在科学课堂中应用到的天平或体重器等测量物品的重量,也可以测量自身的体重。通过该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单位千克的理解,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而且,学生在活动中还能够了解到自己身体发育是否良好,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对于班级中体重超重或体重过轻的学生,指导其进行资料的查找,了解科学增重或减肥的方法,让学生同家长一起制订健康食谱或运动计划,改善不良作息。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不但使学生的数据分析力得到了培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教学

教师要想通过综合与实践课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首先就要抓住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然后根据综合与实践课活跃多变的特点,选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近年来在数学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小课题研究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课堂内容与课外生活,其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多变,课堂氛围看上去很松散但其实很紧张。小课题研究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的先进、开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如学生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学习了百分数,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了利用百分数来进行“存款使用规划”的小课题活动。第一步,从生活中引出问题:某某同学在春节期间收到了5000 元压岁钱,她想存起来在4 年之后使用,那要怎么存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呢?第二步,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理财、存款方面的资料,并让其了解一些常用的理财知识点。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仔细研究利率,进行理财设计。第四步,独立形成理财方案,全班交流,形成最佳理财方案。第五步,教师做总结,给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运算能力,又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的认识。

(四)关注课堂生成,肯定学生创新意识

为满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各阶段教育都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有创新点的时候,教师要坚持对其表示肯定而不否定的原则,从而促使学生敢于大胆想象,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掷一掷”和五年级下册“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求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究来找出问题背后的数学本质。这里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如“掷一掷”课上,通过比赛质疑的活动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各种可能性,对积极提问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从而引领学生一步步地吃透知识点,进而解决问题;“打电话”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议,然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更快的方法,先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写一写、画一画,用图示法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交流最优方案。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需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心,探索知识本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带动学生主动思考,使其自觉参与到课堂活动实践中,这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要发展人的价值”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要开展综合与实践课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解读,整合学习资源,能在单元末的综合与实践课中,以培养核心素养的视角,促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引领学生增长才干。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活动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