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坚守
——谈教育家型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2020-12-31 00:09王文英
江苏教育 2020年94期
关键词:于漪教育家儿童

王文英

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35 年,“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倡导教育家办学和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9 年9 月1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于漪老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既是对于漪老师坚守一线精心育人、潜心教材发展学生的褒奖,也是对基础教育界涌现更多像于漪老师那样的教育家型教师的期待和呼唤。

目前,各地都十分重视名师的培养,也涌现出不少有情怀、有智慧、有担当、有学识的优秀教师。然而,不少教师“成名”“成家”之后,或陷入追逐名利的误区,或走上行政岗位脱离教育一线,或为了眼前的分数而渐渐背离育人的初衷……为此,我们需要重提教育家型教师的坚守。陶行知先生一辈子致力于乡村教育,于漪老师68年坚持语文教育改革,李吉林老师40多年执着于“情境教育”……他们证明了只有坚守,方能成就一番事业,方能实现教育梦想。

那么,教育家型教师究竟为什么而坚守?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为教师们指引方向,并为他们提供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

一、为“一生学做教师”而坚守

于漪老师常说:“我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是怎样的情怀和追求!教育因人而异,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此,任何教师都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一个人一旦自满,就会停滞不前。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毫无所知的人。

那么,作为专业精深的群体——教育家型教师,还需要学什么?

需要修炼德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他认为做一名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师德为先,教师的言行是示范,是标尺。于漪老师从来没有骂过学生,更没有打过学生。哪怕带再乱的班级,面对再调皮的孩子,她都能和颜悦色。她认为身教远远重于言教,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榜样。德性的修炼没有尽头,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

需要研究儿童。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成长速度、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应不同。有些孩子喜静,有些孩子好动;有些孩子反应快,有些孩子则表现迟缓;有些孩子能抽象思考,而有些更适应直观认知……正是因为每个儿童都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怎样更好地与儿童对话,如何让儿童打开心扉,怎样激发他们向上的勇气。认识儿童、理解儿童,才能走近儿童,从而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需要广泛阅读。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如果不学习很快就要落后。优秀教师知识再广博,也需要不断充实知识库。不仅要阅读教育教学及学科专业的内容,还要读文史、娱乐休闲、时事政治等。通过阅读提高学养、拓宽视野,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跨界思维,使自己知识更渊博,视野更开阔,认识更深刻。

需要锤炼技能。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同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处理效果更好?如何点拨更能启发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怎样引导能够化尴尬为精彩?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的锤炼中探究。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不仅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家型教师需要具有这样的精神和态度!

二、为“让每个学生成才”而坚守

陈鹤琴先生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界被广泛引用,也一度引起争论。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因此教师理应把每一个学生“教好”,只不过这“好”的标准,应该基于学生自身。

多年前,我校有一个学生非常孤僻,成绩很差,每次语文考试卷面上的题目都答“A”,而数学试卷上每题答案都写“1”。再加上她总是邋里邋遢的,多次提醒也无济于事,很多教师都对“教好”她丧失信心。有一次,她的班主任发现了她的一个秘密:她看到大队部招募图书管理员的消息后有点跃跃欲试。这位班主任非常有心,就鼓励她去应聘,并对她进行了多次辅导。她真的走上台参加演讲,并成功竞选上了开放式图书管理员一职。接下来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能将自己收拾干净,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看她麻利地整理书本、修补破损的图书,并把图书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人都承认她在动手劳动方面比同龄的孩子要强一些。尽管她的学习成绩依旧不佳,但她的表现已经足以证明她的进步。我们可以想象,长大后的她一定能适应社会,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相对极端的例子,但也能说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每个学生通过适宜的教育,都能成人成才,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领域。教育家型教师必然会执着于“教好”每一个学生。

于漪老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人之完成”,教师的职责在于怀着对每个学生生命敬畏的虔诚,手持火种,点燃他们精神成长的火焰。作为教育家型教师,更是需要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的信念。

三、为“寻求实践突破”而坚守

教育家型教师必然是扎根一线的实践先行者。然而,有很多优秀教师在获得各种荣誉之后,就走上了管理岗位,脱离了教育教学一线。不同的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发育程度上都不一样,不能仅凭“过去的”“原来的”经验来教育“现在的”学生。因此,脱离一线,就不容易了解学生,就很难寻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同时,脱离了一线,对课堂容易产生陌生感。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丢了主阵地,教学改革的突破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脱离一线之后就难以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和分析。笔者常有这样的体会,在帮助教师“磨课”时,会自以为一些想法很好,但当亲身实践的时候,往往发现按之前的设想去实施,并不一定合理。所以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掌握更为准确的信息,也才能更好地检验所思所想,从而寻求实践的突破。

为了实践自己的乡村教育思想和改造乡村的主张,陶行知在南京开办了晓庄小学。在晓庄,他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共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的第一章中写道:“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不仅对自己班上的孩子来说,而且对全校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如此。”他在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26年,任教33年,用他33 年的课堂实践,写下许多传世之作,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给了一线教师以指导。作为教育家型教师,需要坚守一线,以此发现教育的问题,积极地寻求对策。

四、为“成就他人发展”而坚守

中国有句古话:“成人达己,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意思是,只有成就和帮助他人,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成己为人”指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才能更好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教育家之所以成为教育家,一定是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自身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批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于漪老师一辈子没有在名校任教,“文革”十年间,她被“罚”教非常差的班级。后来她回忆道:“回过头来想,这十年让我带差班、乱班,对我是极大的培养。”她用心陪伴孩子、改变孩子,把一个个乱班带了出来。到退休年龄后,她还担任了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培养基地、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培养出三代特级教师。正是因为此,她的成就才更让人信服!

当然,也有一些“名师”,因为种种原因,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藏着掖着,不与他人分享,更不愿手把手地带教;在教学生的时候,因为忙于写论文、做课题,就将学生晾在一边。这样的教师,业绩再多也难以服众,更谈不上成为教育家。因此,教育家型教师必然将培养学生、发展教师作为己任。

“一生学做教师”的初心,“让每个学生成才”的信念,“寻求实践突破”的行动,“成就他人发展”的境界,这就是教育家型教师当下应该为之坚守的!

猜你喜欢
于漪教育家儿童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著名数学教育家熊斌荣获Erdos奖
当代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获聘光明教育家书院副院长
教育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
弘扬于漪精神,聚焦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