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调查

2020-12-30 14:03刘昌亚鲁媛任晓东陈叙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1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在校大学生

刘昌亚 鲁媛 任晓东 陈叙静

【摘要】 目的:调查云南某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HBsAb),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cAb,HBeAb)。数据采用SPSS18.O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的2221名在校大学生中HBsAg阳性者57名(总携带率为2.6%),其中男生2名(0.6%),女生55名(2.9%);城镇学生2名(1%),农村学生55名(2.7%);汉族学生44名(2.8%),少数民族学生13名(2.1%)。结论:云南某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比较低,男女生之间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云南某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 21-046-02

乙肝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学校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了解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情况能从侧面反映社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1]。本文收集了云南某高职院校2221名在校大学生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分析了该组人群HBV携带情况与其性别、区域、民族、年龄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云南某高职院校2221名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625岁之间,其中男生313名(14.1%),女生1908名(85.9%);汉族学生1587名(71.5%),少数民族学生634名(28.5%),主要为回族;城镇学生193名(8.7%),农村学生2028名(91.3%)。

1. 2检测方法 抽取在校大学生的静脉血分离出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HBsAb),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cAb,HBeAb)。检测试剂盒购买于云南金江源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操作均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在校大学生HBsAg总携带率检测的在校大学生总人数为2221人,其中检测出 HBsAg阳性者57人,总携带率为2.6%。

2.2在校大学生中男女生HBsAg携带情况 检测的在校大学生中男生313人,HBsAg阳性者2人,携带率为0.6%;女生1908人,HBsAg阳性者55人,携带率为2.9%;在校大学生中男女生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见表1)。

2.3在校大学生中城镇和农村学生HBsAg携带情况检测的在校大学生中城镇学生193人,HBsAg阳性者2人,携带率为1%;农村学生2028人,HBsAg阳性者55人,携带率为2.7%;在校大学生中城镇和农村学生HBsAg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0. 05)(见表1)。

2.4在校大学生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HBsAg携带情况检测的在校大学生中汉族学生1587人,HBsAg阳性者44人,携带率为2.8%;少数民族学生634人,HBsAg阳性者13人,携带率为2.1%;在校大学生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HBsAg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31>0. 05)(见表1)。

2.5在校大学生中不同年龄学生HBsAg携带情况 检测的在校大学生中HBsAg阳性者57人,其中16岁1人,占1.8%; 17岁2人,占3.50/; 18岁6人,占10.5%; 19岁20人,占35. 1%; 20岁lZ人,占21. 10/; 21岁10人,占17.5%; 22岁5人,占8.8%; 25岁1人,占1.8%。HBsAg阳性者主要分布在19岁这个年龄段(见图1)。

2.6 在校大学生HBsAg阳性感染模式

模式I:HBsAg、HBeAg. HBcAb三项阳性,即“大三阳”

模式Ⅱ: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即“小三阳”

模式Ⅲ:HBsAg、HBeAg两项阳性

模式Ⅳ:HBsAg、HBeAb两项阳性

模式V:HBsAg、HBcAb两项阳性

模式Ⅵ:仅HBsAg阳性

检测的57名HBsAg阳性学生中,模式I 15人,占26.3%;模式Ⅱ9人,占15.8%;模式Ⅲ1人,占1.8%;模式Ⅳ1人,占1.8%;模式V1人,占1.8%;模式Ⅵ30人,占52. 6%。不同模式占比高低顺序为:Ⅵ>I>Ⅱ>Ⅲ=Ⅳ=V,占比最高的是模式Ⅵ,所以仅HBsAg阳性为在校大学生HBsAg主要感染形式。

3 讨论

检测的2221名在校大学生中HBsAg阳性者57人,总的携带率比较低仅为2. 6%,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生之间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57名学生中只有一人接种过乙肝疫苗出现了阳性,其余56人曾经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未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的学生2164人,占了检测人数的97. 4%,这表明我国政府采取以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为主的预防策略起了明显的作用。

虽然检测出云南某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比较低,但还是有存在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学生,且分布在不同班级。57名HBsAg阳性在校大学生不同感染模式占比高低顺序为:Ⅵ>I>Ⅱ>Ⅲ=Ⅳ=V,占比最高的是模式Ⅵ,所以仅HBsAg阳性为在校大学生HBsAg主要感染形式。其次是“大三阳”模式占26.3%,因为“大三阳”模式所占比例过高的群体其传染性和危害性都较大[2],这对于学校这个群体来讲就更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学校需要有效指导在校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学生对乙肝的自我防護意识,以及加强学校集体食堂及校园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与监督,以免造成乙型肝炎肝炎病毒扩大传染。

参考文献

[1] 都学英,孙玲,钟秀宏,齐艳英.某高校2003 - 2007年新生乙型肝炎情况分析及社会原因[J].现代预防医学,2008,(21):4235-4236.

[2] 李敬东.安徽省某高校1999 2006年入学新生HBV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回顾性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07.

作者简介:刘吕亚(1986年),女,汉,重庆开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

鲁媛(1987年),女,汉,云南易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肿瘤免疫。

任晓东(1982年),男,汉,山西原平人;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

陈叙静(1992年),女,汉,云南大关人;本科,研究方向;医学检验。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毒在校大学生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老年乙肝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IL—17、α—SMA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17102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