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报道入题,从宁城县大城子镇目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农村环境整治的难点、农村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等方面,结合自身体会和工作实践进行阐述。绿水青山是国之所倡,民之所盼,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关键词 环境污染;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绿水青山
中图分类号:F299.27;F327;X3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6–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6.066
2018年5月4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写了一篇题为《内蒙古宁城县遭遇垃圾围城》的报到。现摘录两段如下:“一场春雪消融之后,宁城县天义镇富家窝铺村弥漫着酸臭味,村民告诉记者,这是畜禽粪便等各种垃圾散发出来的混合气味。记者发现,这个村庄有3 100多人,竟有6处以上较大规模的露天垃圾堆放点,有的堆积成山绵延数百米……”“记者驱车巡访了近20几个村庄发现,几乎每个村庄都在遭受垃圾围困。街道边、沟渠里、田埂旁……不时可见大堆的垃圾;村里几乎看不到封闭式的垃圾桶,每个垃圾池都是露天的,池里池外都是时垃圾;道路旁几百米的垃圾带并不罕见,富家窝铺村一处300 m长的垃圾带把双车道堆成了单车道;县城城郊的南山几乎成了‘垃圾山。这里的乡村毫无美丽可言,对此一些村民向记者大倒苦水。”这就是当时宁城县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作为宁城县的大城子镇当然也不例外。
1 缺少法律约束下的长效机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住行从品质到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垃圾量也是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垃圾增多但约束人们怎样处理垃圾的长效机制却没有跟上,有的还是空白。城里的小区都向小区居民收取物业费以此维持垃圾处理的正常运转,但农村却没有;农民随便倾倒的垃圾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手段,农民在自家住宅内过量饲养家畜、家禽产生的粪便随便倾倒却没人管。2006年以前,农民都有义务工制度,当时如果村里想搞环境清理整治,可以组织农民用义务工的方式解决,但2006年以后,随着农业税和义务工的取消,村里的用工只能走市场化。村里再想搞环境整治就得需要钱,如果集体经济好的村还可以,如果村里没钱环境就很难搞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在乡村振兴中进行解决。
2 增强设备设施投入,提高农村垃圾处理能力
以往农村垃圾比较少,都是通过房前屋后自然腐熟,改造农家肥还田处理,或堆放在远离村庄的荒沟里掩埋,或倾倒在干涸的河道里掩埋等方式进行处理,但当垃圾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荒沟容纳这些垃圾的时候怎么办呢?例如,大城子镇是远近闻名的设施农业大镇,每当番茄丰收后,大量番茄秧子因无法处理都被棚户随处倾倒,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影响交通,有时处理不当还会引起火灾。这也是产业发展壮大后面临的一个负面问题。因此,农村必须增设垃圾处理设备,建设垃圾处理场,对垃圾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则发展起来的产业很难做大做强。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时各村都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垃圾池子,基本上能够容纳各个自然村的垃圾排放量,如果处理及时不会造成太大的环境问题。同时,还应在重点区域增设流动垃圾桶,按每千人10人左右的比例安排环卫工人和相应的清运设备,或承包给有资质的垃圾清运公司,以此保证垃圾能被随时清运处理,避免垃圾成堆,解决垃圾围城、围镇、围村的老大难题。
3 控制塑料袋、塑料薄膜的使用
国家应该控制塑料袋、塑料薄膜的使用,研制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从垃圾围城公布的照片看,到处都是随风起舞的各色塑料袋子,一堆又一堆,一层又一层。因为经济方便,人们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塑料袋,但是这种方便的背后却是对环境的破坏。20世纪90年代政府大力倡导的塑料薄膜被称为“白色革命”,塑料薄膜在粮食稳产增收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使用,人们发现它对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因为不易回收、难以降解且对土壤肥力破坏大。今年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禁止地膜的使用就是出于对环保的考虑。
4 农村的垃圾分类也已经迫在眉睫
垃圾分类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实施的,首先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他城市正在逐步实施或计划实施过程中。农村的强制垃圾分类制度还在进一步摸索中,建议在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农村都必须尽快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制度,因为随着垃圾的越来越多,不分类处理垃圾的成本实在太高,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到了难以承载的地步。农村因为垃圾处理制度、垃圾处理设备的缺失更是处于一个垃圾管不了和没人管的境地,垃圾围城、围村的尴尬局面也就可想而知了。
5 因地制宜加快农村“厕所革命”的有序推进
農村人畜粪便也是农村环境相对较差、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北方农村,农民大部分用的都是旱厕所,一些山区有的人家连旱厕所都没有,基本上都是随地而便。这种状况冬天还算可以,如果到了夏天,温度升高,就会蚊蝇乱飞、臭味熏天,遇到大雨天就会污水横流。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要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不要出现中央经济半小时报道的安徽阜阳厕所改造的“怪事”,要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要让农民在能接受、能承受、能认可的情况下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农村“厕所革命”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更是一项文明工程,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革命”不只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需要,也是健康中国、健康乡村的需要,更是提升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当前,“厕所革命”这一惠民工程正在大城子镇的瓦南村、瓦中村、瓦北村、樱桃沟村、松树台村试点进行,2021年将在全镇全面推进。
6 从被动“除圾”到主动而为,加强绿水青山建设
在农村环境整治中,不仅要想方设法被动“除圾”,还要积极而为,绿化农村,美化居民区,亮化街区,把二十几年来以经济发展为代价破坏的自然生态修复好。20世纪70年代初,记忆里儿时戏水摸鱼的清澈小溪不见了,拉弓打鸟的柳树林不见了,坤头河畔的湿地稻田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年景越来越旱,地下水位的连年下降;还有就是农村大量加工作坊造成的河道排水污染,饮用水污染、硬度超标,下游老百姓用锅烧开水时,锅边总是有一道白色锅巴,部分村里畸形儿有增多的迹象……
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和农业资源匮乏是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继续退耕还林、还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扬“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山西右玉精神,才能有效修复生态环境。
7 教育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国家应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发挥法律法规的刚性作用,加强综合执法的力度,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环境整治等攻坚克难的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加大村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农民文明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提高农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020年是扶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收官之年,年末,党将历史性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做好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蓝图的乡村振兴之路将成为新的奋斗目标,结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阶段,坚持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还天之蓝,水之清,地之绿,还“净”于民。
参考文献
[1] 夏雪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环境整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 孙晓波,朱海明.村庄环境整治的实践与长效管理——以泰州医药高新区为例[J].江苏建材,2016(1):54-56.
[3] 陶毅烈.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J].江苏政协,2012(5):43-44.
[4] 朱能飞.加强村庄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J].农民致富之友,2019(6):221.
责任编辑:黄艳飞
Return Clean”is the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Some Thoughts on Rur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Dachengzi Town of Ningcheng County
WU Guo-qiang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ation of Dachengzi Town, Ningcheng County,Ningcheng,Inner Mongolia 0242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nvironment in Dachengzi town of Ningcheng County,the difficultie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and the effective way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n article of economic reference newspaper. Green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advocated by the state and expected by the people. They are the real “golden mountains and silver mountain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Green water and green mountains
作者簡介 吴国强(1974–),男,内蒙古宁城人,副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等的工作与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