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英
摘要: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也成为我国很多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部分。国家为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先后下发多项通知举措。在新措施下对企业科技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有着积极与深远的影响。本文先阐述了企业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现状,然后从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制度、切实赋予各个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凸显各个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科研项目预算与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四个方面,浅谈了深化管理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新措施下对企业科技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激发创新活力
引言
我国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多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都还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足,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尽快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开始通过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等各类可行的措施来引导各个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企业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为了明确我国企业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现状,这里也引入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光洋公司成立于1993年,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掌握了多达175项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拥有13项有效发明。为了提高公司的创新发展水平,在近年的发展中,光洋公司组建了一支两百多人的创新团队,同时也获得了我国的大力支持,吸收了一些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在这类资金管理的时候,光洋企业开始贯彻责任明晰、流程规范、绩效分析、综合激励等各类原则,进行科技专项资金的有序管理。正是对这类资金的有效综合利用,使得光洋公司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最终开创了一条整机与系统相结合、加工工艺与控制技术相结合、数控机床与系统开发相结合等创新模式,并被行业称之为光洋模式。
二、深化管理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新措施下企业科技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1.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制度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重要讲话,为了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确保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既定目标的十项措施》根据国家指导企业应加速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制度。
光洋企业在多年发展中非常重视自身创新资源的使用,同时针对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也有了一个相对完善全面的制度规定。在整体制度体系搭建的时候,光洋公司结合我国关于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范文件,并坚持遵守“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等相关原则。针对每一项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都直接在企业ERP系统中建立了内部项目编号,并记录了专项资金涉及项目的详细信息,最终基于项目类型来进行科技专项资金的单独核算。在资金管理方面,光洋企业还构建了完善的课题组长负责制,同时兼顾融入财务部门等各个主体进行共同监管与指导。如果科技专项资金出现了不必要的浪费情况,就会追究组长以及其他责任主体的责任。在课题项目验收的时候,光洋企业还构建了完善的财务审计模式,同时还邀请了专家进行全面验收,严格杜绝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光洋企业在科技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也能够给我国其他企业提供较好的参考与借鉴。但过于严谨拘束的监督管理制度也会限制科研人员的活力,影响科研成效。根据深化管理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新措施下的指导,企业应在资金管理方面发挥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小组。企业应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及时为科研人员办理调剂手续。要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投标程序,缩短采购周期;对于独家代理或生产的仪器设备,按程序确定采取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增强采购灵活性和便利性。另外企业进行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时候还应该能够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互联共享体系,能够在充分贯彻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实现部分资金数据的共享,提高最终的管理成效。
2.切实赋予各个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
企业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还应该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一是科研人员具有自主选择和调整技术路线的权利,科研项目申报期间,以科研人员提出的技术路线为主进行论证,科研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按规定自主组建科研团队,并结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于科技专项资金监督人员来说,也应该充分重视各个科研人员的意见,保证各个资金都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二是科技专项资金综合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意识提高科研单位的地位,最好能够让他们参与到资金管理与调度过程中,使得科技专项资金能够更好应用到各个细节模块中,不断落实科技专项资金的服务、保障和监督责任。三是在兼顾提高各个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自主权的基础上,企业还应该做好科技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明确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成效,同时还要退回那些尚未使用完的资金,并确保这些资金按原渠道退回,不会出现资金占用等各类不良情况。
3.凸显各个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想要保证科技专项资金得到充分应用,各个企业还需要凸显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使得各个资金都能够真正用到实处。一方面,我国企业应该在后续发展中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并适当提高自身对于科研人员的吸纳标准,重点考察各个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在内部也应该构建相对完善的科研创新人才的激励体系,并构建以知识价值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激励路径。特别是对那些已经做出一定科研成果,并完成成果转化的人员或者团队,应该先直接给予薪酬激励,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展开股權激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方法。在科技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绩效情况,适当面向科研骨干人员进行倾斜,按照一定比例给科研骨干人员下发一些薪酬奖励。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注意内部文化氛围的塑造,并可以立足于科技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弘扬科学精神,改变企业科研队伍的总风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应该积极使用各类非物质激励方式,填充薪酬激励的不足,最终保证科技专项资金能够得到综合全面的有效应用。
4.积极进行科研项目预算与验收等环节的管理
科技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必须要加强资金核算等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在申报科技专项资金之前,必须要先结合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资金统一预算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针对项目资金预算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预算追加的情况。在提交预算资金申报内容以后,企业还应该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和本项目的专项科研资金管理制度,最终能够形成统一管理、单独账户、专款专用的格局。在这基础上,企业还应该针对科技专项资金构建完备的经费内控制度体系,同时还要做好资金使用岗位的权责统一,避免出现资金使用舞弊问题。在项目结算阶段,企业应该积极学习我国当前关于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列支、标准等内容的学习,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完成项目结算验收工作。如果科研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预算变动等情况,那么就应该在验收阶段提前上交各个文件。在科研项目全部完成以后,项目组还应该联合财务部门共同编写年度开支总结算报告,同时还要积极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使得科技专项资金所形成的创新成果和专利内容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
综合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的科技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体系都还存在不足,必须要在后续发展中引起充分的重视。遵照国务院、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项印发深化管理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等措施指引,我国企业应该能够结合自身科技创新点的实际情况来做好各项资金核算与管理活动,最终也就能够促使各个科技专项资金能够真正用到实处,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整体层次,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有效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史元,靳东,朱晓琳,李硕.关于如何加强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2).
[2]梁宏,李勇.关于财政性科技专项资金会计核算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3]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Z].国发〔2018〕25 号 ,2018-07-18.
[4]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 激發创新活力 确保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既定目标的十项措施》的通知[Z]. 国科发重〔2018〕315 号 ,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