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游遍长江

2020-12-30 07:05何映宇
新民周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神女巫山滕王阁

何映宇

巴雾峡是小三峡的第二峡,因峡中支流巴雾河而得名,也称观音峡。摄影/风雨而泣鬼神矣!”高峰

长江古称“江”或“大江”。“江”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里的“江”就是今日的“长江”。

长江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对象,屈原《哀郢》中有“将远舟而不浮兮,上洞庭而下江”之句,杜甫《登高》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都以长江入诗而流传千古。《三国演义》开篇,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更是脍炙人口。

千古绝句,在时间的长河中滚滚流淌,又在无数名胜古迹中留下它们的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李白与长江的不解之缘

唐代第一大诗人李白与长江可以说有着不解之缘。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唐朝诗人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就是写的黄鹤楼。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写出一幅意永而不悲的诗人送别画,写得飘逸灵动,因而传诵千年。

李白的这首名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写出一幅意永而不悲的诗人送别画,写得飘逸灵动,因而传诵千年。

李白的生地原本认为是碎叶城,现在则普遍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并在这里长大,这里,属于长江上游。四川是美酒之乡,李白一生嗜酒如命,这是四川的酒造就的诗魂吗?

李白年少出川前游历重庆,曾在此作《巴女词》描写至今仍以美貌著称的巴女: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仗剑走天涯的李白从重庆再往下走,来到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长江三峡,他写下了这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流丽飘逸,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三峡大坝水库蓄水后,白帝城成为孤岛,也别有一番景致。

重庆市巫山县近年来全力打造巫山红叶景区,不仅保护了长江及大宁河两岸的生态,还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

白帝城旧址在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长江。江陵,即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在白帝城东1200里。所谓白帝,原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五帝之一,即为少昊,掌管天下的西方。五行中对应金,季节中对应秋天,五色中则对应白色,故名白帝。而重庆的白帝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广为流传,而李白的这首诗也成为了白帝城历史上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760年,李白已经离开武汉沿江游历到了九江。李白年轻时曾游庐山,写下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时,他故地重游,又作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前两句就是著名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写《望庐山瀑布》时,正值开元盛世,而故地重游时,经过安史之乱,国家动荡,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半生蹉跎,空有报国之志,只有暗自伤悲,正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长江边的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他在安徽当涂走到了它人生的终点。从长江开始,到长江结束,这位长江的诗歌之子,在临终前,写下了《临终歌》一首: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三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三峡境内有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世界最长的天井峡地缝、世界级暗河龙桥河、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暨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长江三峡第一峡的瞿塘峡,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胜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亮的八阵图、瞿塘峡内的摩崖石刻、悬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了分别以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为中心的两大特色旅游区。

在古代,三峡也因长江而成为交通枢纽,其雄浑壮丽的景色令众多经过此地的诗人为之心醉,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其中这个巫峡因巫山而得名。陆游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最后一句很明显在呼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巫山神女是我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山海经》,屈原的《九歌·山鬼》和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都有描述。相传神女是西王母最小的女儿瑶姬,早夭葬于巫山,化身为神女。她曾不惜触犯天条,开通巫山,暗中帮助大禹治理水患,死后幻化成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之一神女峰。传说战国时楚国怀王游览此处,瑶姬托梦与其幽会,倾诉爱慕。

与屈原并称的楚国才子宋玉,在《神女赋》中把这个神性与人性并存的形象描绘为爱与美的女神。从此,神女成为中国人爱情理想的源头、东方的维纳斯。在《神女赋》中,神女贞谅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欢情未接,将辞而去”,楚襄王在梦中的求爱遭到了神女的拒绝。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在《神女赋》中,神女没有与襄王欢会,楚襄王充其量只是梦见了神女,而无其他关系。所以说“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唐李贺有《巫山高》诗:“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后蜀顾夐有《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都是歌咏这位神女的,实际上,她不过是美丽的山川的人格化而已。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三峡》中就说:“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唐代诗人元稹留下了不朽的爱情诗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其四)》)恐怕是所有有关巫山的诗歌中最脍炙人口的。这首诗以巫山作比喻,来表达他对亡妻韦丛最真挚的爱情。他的夫人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元稹曾表示誓不再娶,这两句与长江三峡有关的诗化用典故于无形,因元稹的妙笔成为最动人的爱情诗篇之一。这两句名诗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却不落窠臼,情深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高境界。

赤壁:抒发怀古幽情

当诗人杜牧来到古战场的赤壁,三国时代的英雄故事浮现在他的心头,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因为大家读得太熟,反而可能不去注意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最奇怪的就是最后两句。在三国赤壁,明明是孙权和刘备联手大败曹操,那什么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意思,也包括了如果没有这大冬天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东风,孙吴就会落入曹操大军之手,连同绝色的二乔都会被锁在铜雀台。

你可以把这首诗和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一下,同样是赤壁怀古,两个人的写法迥然不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看苏轼笔下的周瑜,雄姿英发,指点江山,何等的英雄气概。而杜牧强调东风的作用,似未从正面直接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这是在感叹天时的作用强过地利和人和吗?

杜牧和苏轼在仕途上都不顺利。《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注: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赤壁之战真实的发生地点并非苏轼所说的黄州赤壁,而应该是在蒲圻赤壁)

發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成了杜牧和苏轼抒发情感的载体。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如果说杜牧在感慨时不我与,那么苏轼就在咏叹人生如梦。那曾经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幕,只留给了周郎施展他的才华,而自己呢,英雄志短,早生华发,郁郁不得志,只能与江月同酹,怎不让人心生悲意?

苏轼还写下了《赤壁赋》:“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从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在这里有了进一步的解释。人世间的种种热闹,在这群失意者看来,不过是清风徐来,往事如风。

夕阳下的滕王阁。

苏轼与友人在赤壁饮酒乐极,叩舷而歌,以抒发其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首赋又被称为《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有前就有后,十月十五日,苏轼再次泛游赤壁,写下《后赤壁赋》,可见苏轼对赤壁实在是情有独钟。

《后赤壁赋》看似写江景,其实同样在抒发他自己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这种苦闷达到极致,则是向往像道士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这就是《后赤壁赋》的结尾,人生正像逝去的赤壁之战,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滕王阁: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指的是唐高祖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婴。而滕王的“滕”指的是山东滕州。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李元婴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州,年仅九岁。李元婴初到滕州封邑时,骄奢淫逸,大兴土木 ,无奈之下,太宗李世民只好将他贬到苏州。短暂停留后,李元婴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同年他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名闻遐迩的滕王阁了。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所以它的第一句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王勃,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称“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关于王勃什么时候写的《滕王阁序》,有不同的说法,《太平广记》和《古今事文类聚前集》记载王勃是在十三岁时到江西的。五代王定保则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另有二十二岁和二十九岁之说,总之是在他青少年时期写的。这篇文章将事、景、情融于一体,用词富丽华美,是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很多人名、地名的灵感也与《滕王阁序》有关,周星驰为什么叫周星驰?是因为《滕王阁序》。1957年,周星驰的母亲凌宝儿从王勃《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取出“星驰”二字为其命名,这才有了周星驰。孟晚舟出自《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前一句就是著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嘉定秋霞圃的名字取自于这一句。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阆中滕王阁的名气似乎不那么大,却也因杜甫题诗而颇值得一游。公元763年,杜甫来到阆中凭吊好友房琯,在此地留下20多首诗,次年,杜甫携家眷再次来到阆中沉醉于美景又留下40多首诗。他登上滕王亭,写下《滕王亭子》和《玉台观》诗各二首,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其中“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句,为人千古传唱。

唐朝的王昌龄、宋朝的辛弃疾、王安石等人都曾经来到镇江,并在这里饮酒赋诗,填词作对,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诗词名篇。

镇江的王安石与辛弃疾

镇江,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沿江城市,古代称润州、京口,这里有著名的镇江陈醋,镇压白蛇的金山寺也矗立在这里。唐朝的王昌龄、宋朝的辛弃疾、王安石等人都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饮酒赋诗,填词作对,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诗词名篇。

与镇江隔江相望,有一个古老的长江渡口名叫瓜洲渡,现属于扬州辖境。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曾经经过这里,在与镇江隔江相望的瓜洲渡,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就是镇江,也就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京口”,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孫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这是怎样的感伤、落寞?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此时,辛弃疾已进入暮年,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故写下此词。

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哪里是在问廉颇,明明是在问他辛弃疾自己啊。在京口北固亭,辛弃疾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真情流露,才有这样感人的词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以至于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支名为“轮回”的摇滚乐队,还将这首词谱曲为摇滚歌曲演唱,竟毫无违和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确实,辛弃疾的词中有金石之声,有壮怀激烈的雄心,可是又有几个人懂辛弃疾痛苦挣扎的内心呢。

写下这首词后不就,辛弃疾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竟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两年后,宋开禧三年(1207年)秋九月初十,辛弃疾郁郁而终,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耿耿忠心,天地可鉴。

猜你喜欢
神女巫山滕王阁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醉美巫山赏红叶
神女游
巫山
《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完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