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青,董 亮
胸部疾病的定性诊断往往需要借助于活检技术,目前在临床中常用超声引导与CT 引导。随着新一代超声对比剂及CT 对比剂的出现,病变内血流灌注及微血管分布情况可以被清晰显示,能够区分胸部病变内的肺实变区、 肿瘤坏死区及肿瘤活性区。对比剂可帮助实现精准穿刺,同时减少患者痛苦、 降低风险。现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增强CT 提示含坏死组织胸部病变且行经皮穿刺活检162 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 引导下穿刺活检在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选择我院 2015年1月至 2018年1月住院或门诊患者162 例,增强CT 提示胸部病变内含有无增强的坏死组织,且病变与皮肤之间无骨骼和肺气遮挡,超声下可被清晰显示的特点,病变位于胸壁或胸膜、肺周围、前纵隔,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造影组(76 例)和 增强CT 组(8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见表 1。超声造影组病变位于胸壁或胸膜29 例、 肺周围34 例、前纵隔13 例;增强CT 组病变位于胸壁或胸膜17 例、肺周围 54 例、前纵隔 15 例。入组患者增强 CT、纤支镜及痰液细胞培养均无法作出定性诊断,在超声或CT 引导下均有安全进针入路。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训练患者屏气,过分紧张者术前0.5 h 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
表1 超声造影组与增强CT 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1 超声造影组 使用Siemens S2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0~10.0 MHz。BARD 全自动活检枪,射程 15 mm 或 22 mm,配18 G 活检针,凹槽长度10 mm 或17 mm,穿刺架,探头保护套。超声对比剂选意大利Bracco 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六氟化硫微泡对比剂;增强 CT 组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6 层螺旋 CT,金属定位栅栏,设置扫描参数:150 mAs,120 kV,螺距 1.2,层厚 0.75 mm,转速500 ms/圈。重建层厚及间隔6 mm。TSK 半自动活检枪,射程 15 mm 或 22 mm,配 18 G 活检针,凹槽长度10 mm 或17 mm。对比剂为 350 mg I/mL 碘佛醇100 mL。
超声造影组与增强CT 组穿刺操作均由10年以上操作经验的介入医师执行。
超声造影组患者取合适体位,对增强CT 提示的含坏死胸部病变行常规超声扫查,了解病灶的范围、形状、内部结构、与周边组织的毗邻关系,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灌注情况。超声造影(机械指数≤0.10)连续动态观察病灶和周围组织灌注情况,判断病灶的内部结构及性质,定位肿瘤活性区。消毒皮肤、局麻,二次造影,在超声造影监控下进针至病变活性区,取材1~3 针,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95%乙醇固定细胞涂片,送病理,取材不满意或未刺中目标的情况下立即补充再穿刺。穿刺后6 h 内测量患者血压、呼吸频率、脉搏等指标,即刻行胸部CT扫描明确有无并发症。
增强CT 组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对比剂为碘佛醇350 mg I/mL 100 mL。平扫及增强数据进行后处理,定位病灶内病变活性区。栅栏定位并标记,皮肤消毒、局麻,18 G 针穿刺,CT 再次扫描确认穿刺针位置,取材1~3 针,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95%乙醇固定细胞涂片,送病理,取材不满意或未刺中目标的情况下立即补充再穿刺;术后CT 平扫明确有无并发症,处理同上。
1.2.2 评估标准 穿刺针刺中病灶中增强明显的区域并获取到组织为穿刺成功;若穿刺过程中未刺中病灶中增强明显的区域,则为穿刺失败。
良、恶性病变诊断标准:①手术病理明确为恶性或良性;②非特异性病理诊断(除外恶性及慢性炎症等)时,CT 随访3 个月及病程记录辅助诊断,病变须在随访期间缩小20%或以上,诊断成立,否则认为病理诊断不明确[1]。
采用 SPSS 20.0 软件,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穿刺针刺中病灶中增强明显的区域并获取到组织为穿刺成功,否则穿刺不成功。超声造影组74例穿刺成功,2 例穿刺针位于病灶边缘,未刺中病灶,取出含血组织碎片,因患者术中咯血中止穿刺;穿刺成功率 97.4%(74/76)。增强 CT 组 75 例穿刺成功,11 例未刺中病灶,其中3 例刺入病灶边缘肺组织、8 例刺入坏死区,取出含血组织碎片或渣状物,因患者术中咯血或气胸进行性加重中止穿刺;穿刺成功率87.2%(75/86)。两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P=0.037,见表 2)。
表2 超声造影组与增强CT 组三项观察指标比较 %
超声造影组:病理诊断符合72 例,其中病理确诊恶性病变60 例、良性病变12 例。2 例有效细胞太少不能定性诊断、2 例为含血组织碎片或坏死物。诊断符合率为 94.7%(72/76)。增强 CT 组:活检成功68 例,其中病理确诊恶性病变57 例、良性病变11例。18 例有效细胞太少不能定性。诊断符合率79.1%(68/86)。超声造影组和增强CT 组病理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6,P=0.007,见表 2)。
超声造影组2 例穿刺后咯血合并少量气胸,未出现气道阻塞,肺压缩比小于10%,术后24 h 内症状消失,经抗炎治疗3 个月后病变消失;超声造影组并发症发生率 2.63%(2/76)。增强 CT 组 14 例穿刺后气胸,其中8 例合并肺内出血,未发生气道阻塞,其中1 例肺压缩比例>50%,经置管引流后气胸消失,13 例少量气胸未经治疗1 周后消失。增强CT组并发症发生率16.3%(14/86)。超声造影组和增强CT 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9,P=0.008,见表 2)。
近年来,胸部病变的定性诊断多依靠影像引导的穿刺获取组织细胞,不仅能明确病变的良恶性,还可行分子水平检测,明确肿瘤亚型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胸部病变经皮穿刺以CT 与超声下引导在临床应用最普遍。位于胸壁胸膜、肺周围、前纵隔的胸部病变,因其与皮肤之间无骨骼及含气肺组织的遮挡,同时具有超声及CT 可视化的特性,超声引导下与 CT 引导下穿刺均可,研究显示[2-3],针对此类病变超声下引导比CT 下引导更有优势。研究显示,随着胸部病变直径的增大,病变内部出现坏死组织的概率随之增加,且坏死形态大小各异。超声和CT 对比剂能显示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区分肿瘤坏死区及活性区,指导获取有活性的组织细胞,研究显示超声造影引导下较常规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更有优势[4],增强 CT 或 PET-CT 功能成像辅助引导较平扫 CT 引导的肺穿刺活检有优势[5-6]。对比超声造影引导下与增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含坏死胸部病变中的病灶刺中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中原因。
本研究中超声造影组病灶刺中率97.4%,与李琪等[7]报道的超声造影引导下肺周围病变穿刺成功率相一致(94.9%),相比增强CT 引导下的刺中率高(87.2%)。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增强CT 引导下的穿刺活检与手术者的经验相关,相比于CT,超声引导的穿刺普遍使用引导架,手术难度降低。②实变肺组织由肺动脉供血,肿瘤多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超声造影可根据时相差异区分实变肺组织、肿瘤组织及坏死区,实时动态观察肺动脉期(≤6 s)和支气管动脉期(≥10 s)的血流灌注情况,指导穿刺肿瘤活性区(见图1),而增强CT 不易区分实变肺和肿瘤组织。③当肿瘤活性区范围小或形状不规则时,CT引导的穿刺难以精确定位靶目标,易偏离目标,需调整后才能穿刺成功,而超声造影下仍可做到精准穿刺。④当肿瘤活性区位于心包旁、纵隔大血管旁时,超声引导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做到准确穿刺,而CT 下穿刺此类靠近危险部位病变时成功率跟术者经验有密切关系。⑤CT 引导的穿刺非实时动态,需要反复调节进针才能刺中靶目标,而超声引导穿刺实时动态,能提高病灶的成功率,图1。
本研究中超声造影组病理诊断符合率94.7%,高于增强CT 组(79.1%)。肺部的良性病变主要由肺动脉供血,如炎症、实变的肺组织,造影后开始增强时间一般≤6 s,而肺部恶性肿瘤病变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造影后开始增强时间≥10 s,肿瘤活性区微血管密度分布及血流灌注增多,超声造影可区分良恶性病变的始增时间点,通过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位肿瘤活性区、肺实变或炎症区及无增强的坏死区,指导有效取材[8-9]。病变出现坏死的概率与直径有关,研究报道病灶直径>5 cm 时,坏死出现的概率为53.50%,取材往往为坏死组织。肿瘤活性区范围小或者形状不规则时,CT 引导下穿刺不易取到有效组织细胞。本研究中增强CT 引导组有18 例取材为坏死物或有效细胞太少不能定性。
图1 超声造影和CT 引导穿刺示意
胸部穿刺活检术主要并发症是气胸和出血,出现率与术者经验有关[10-12]。本研究中超声造影组并发症发生率 2.6%,明显低于增强 CT 组(16.3%)。分析原因可能:①超声引导下可做到精准麻醉进针路径,使患者在术中无明显疼痛感,避免误伤含气肺引起气胸。②超声可选择病变-胸膜结合部进针,避开含气肺。尤其当肺遮挡前纵隔病变时,可利用“液体隔离”技术推挤含气肺组织,增加透声“窗”宽度,而CT 穿刺有时会通过含气肺(见图1),引发气胸或出血。③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可以使针道避开重要的肋间血管、肺内血管和含气的肺内气管,预防术中胸部出血和咯血。当针体与探头声束平行时,无法清晰显示针尖,术中易损伤血管和含气肺。④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采用分步进针,当针体进入含气肺但偏离靶目标时,需多次调针才可能刺中目标,针在肺内操作耗时长且多次穿过脏层胸膜,易损伤肺组织。另外,受重力作用影响,深部与浅部肺含血量有差异,病灶位置越深,相对越易引发出血[13]。相比CT,超声引导进针一步到位,操作耗时短,不易损伤肺组织,并发症少。
超声并不能很好地显示所有的胸部病变,因而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也有其不足之处[14]。当病变被肋骨或者气体遮挡时,超声无法清晰显示病变;当超声声束与穿刺针之间角度越小(一般认为≤20°时),超声对穿刺针的可视度会降低;当病变较小(直径≤2 cm)或位置较深时,超声引导价值有限;如果患者体表穿刺点处透声“窗”很窄,超声探头无法摆放至合适角度时,超声引导下活检可能无法进行。
总之,对于超声可视的含坏死胸部病变,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实时动态显像、无电离辐射、手术耗时短、穿刺次数少、术中能识别肿瘤活性区、可避开重要组织结构等优点,与增强CT 引导下穿刺比较,穿刺成功率及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临床合理选择介入方法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