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或者继发性椎间关节退变所致,可导致颈椎神经血管损伤,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该疾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椎管狭窄等,在发病后易对椎间盘及邻近组织造成压迫,进而导致颈椎损伤,甚至部分患者丧失颈椎功能[1]。因此,提高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线、CT检查。其中X线造影具有影像清晰、操作简便等优点,但X线诊断颈椎病可能出现误诊,若患者已有颈椎病的典型症状,但X线并未显示异常征象,应结合临床表现加以确诊。而多层螺旋CT具有创伤性小、速度快、可多方位显示病变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扫描中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颈椎疾病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在22~78岁,平均年龄(49.78±4.34)岁。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的各种检查资料和病史资料完整;②上肢出现麻木、疼痛、酸胀等;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疾病者,或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②颈部活动受限者、颈部麻木疼痛者、肿痛者、下肢无力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性疾病,导致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④不愿配合检测者,不依从、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
1.2 方法 采用GE 64排CT设备,采用各向同性扫描参数:矩阵512×512,FOV为384 mm,准直0.75 mm,层厚、螺距分别为0.75 mm、0.75 mm,重建间隔0.35 mm。采用软组织算法、骨算法重建。扫描范围:上起齿突上缘,下到C7下缘下。采集颈椎多平面重组(MPR)轴位图像数据,分别进行冠状位、失状位、标准化的正中失状位MPR。以第4颈椎的中点作为支点,在冠状及失状位上调整重建方向,双侧对称显示轴位重建图像。充分利用工作站选择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方式,若有必要可调整阙值,直至清晰显示骨质。转动立体图像,对前后位、侧位45°左前斜位、45°右前斜位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数据上传至相关工作软件进行处理,选择2名年资较深的影像学科医师评价图像。
1.3 评价指标 将图像中的结构显示采用0~3分来表示,得分越高表明结构显示越清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像结构得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多层螺旋CT不同算法对颈椎结构显示的影响 ①软组织算法:轴位得分(2.89±0.11)分,MPR得分(2.78±0.14)分,MIP得分(1.89±0.11)分,SSD得分(2.01±0.12)分,VRT得分(2.11±0.14)分。②骨算法:轴位得分(3.81±0.01)分,MPR得分(2.79±0.02)分,MIP得分(0.56±0.12)分,SSD得分(0.61±0.03)分,VRT得分(0.78±0.16)分。③在轴位与MPR图像上,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IP、SSD、VRT上,软组织算法对颈椎结构的显示优于骨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方法对颈椎各个结构的显示程度比较 在椎间盘的结构显示上,轴位图像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间孔的结构显示上,VRT、X线片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其他结构显示,失状、冠状位MPR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对颈椎各个结构的显示程度比较(分,±s)
表1 不同方法对颈椎各个结构的显示程度比较(分,±s)
注:与轴位直接扫描比较,aP<0.05;与VRT、X片较,bP<0.05;与失状、冠状位MPR比较,cP<0.05。
颈椎病是临床常的多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随之而增加[2]。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性、颈椎骨质增生及外伤等因素压迫周围神经及血管等组织而引起的临床症状[3-4]。当前,青年人群的颈椎病也随之增加。正常颈椎平衡是由椎体、椎间盘及颈部肌肉等共同来维持,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使颈椎的曲度发生改变,进而失去原有的平衡。颈椎病的病情较复杂,且容易反复,极易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5-6]。因此,如何有效诊断及预防颈椎病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在颈椎疾病诊断中得到应用,X线片有重叠图像,难以观察椎体内部结构与椎间盘结构[7-8]。对于颈椎病,多采用轴位椎间盘扫描,但仅能观察椎间盘,难以观察椎体骨质及椎管纵向长轴断面、椎间隙及椎间孔的整体形态[9-10]。因此,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至关重要。各向同性扫描后所获得的后处理图像,从冠状、失状或者斜位获得的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解决了原CT直接扫描获得的影像图像的缺陷[1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MIP、SSD及VRT的图像上,软组织算法优于骨算法,考虑可能是由于估算法在提高原始图像空间分辨率时,牺牲了大量的密度分辨率,加大了图像噪声。因此,临床建议全颈椎各向同性扫描后用软组织算法来处理。此外,各向同性扫描图像后处理能够使图像标准化,减少扫描次数及图像数量。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可清晰的显示颈椎结构,对研究颈椎形态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