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30 08:07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出院住院脑梗死

(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599)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复杂,轻者可完全无症状,重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甚至出现昏迷,危及生命[1]。常规药物及手术方式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多数患者治疗后及长期住院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不易于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及康复治疗。研究表明,早期有效地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有利于患者后期功能锻炼[2-3]。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一种新兴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广泛,已广泛开展于心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并取得了不错的了临床效果。我院通过分析135例脑梗死患者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评价各方式优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5例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已实施护理方式分为普通护理组与临床护理途径组。普通护理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为(46.3±7.5)岁;临床护理途径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为(48.2±6.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脑梗死诊断明确且患者及家属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伴有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1.2 护理方法 普通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入院健康宣教,日常监测生命体征及尿管等护理,饮食护理及吸痰等呼吸道护理。临床路径护理组:采用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进行护理。首先由科室主任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制订合理的护理内容,并通过对患者疾病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及由自杀、自残等症状患者进行重点照顾,制订阶段性护理目标,患者入院时进行积极健康宣教及疾病知识讲解,可向患者及家属列举治疗效果患者病历,取得家属信任并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了解患者病史,对伴有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应给予重视,治疗时要保证用药准确、准时,保证治疗效果,对于手术患者应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包括监督术前检查完善,术后患者尿管等管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等,做好记录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汇报。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尽量语气缓和,减少医学用语使用,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以免患者心理负担加重,治疗及护理时要关注患者隐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生活需要,对于健谈患者应多聆听,了解患者焦虑、抑郁来源并及时与家属沟通,多方协助进行解决,对于沉默寡言患者应多引导话题,必要时给予心理咨询,保证患者配合治疗,最后保证患者饮食与睡眠,保证治疗后康复训练有序进行[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住院时、出院1周后SDS评分[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评分及术后随访护理满意度。①住院时间依据患者出院病历进行搜集;②SDS抑郁量表包括20个自述题,每个题与一个抑郁症状相关,每题1~4分,满分80分,进行疾病指数换算,疾病指数=累计总分/总分×100.00%,疾病指数越大,抑郁症状越严重,其中50%以上为抑郁,70%以上为重度抑郁;③HAMD评分包含24个项目,多数项目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很严重5级评分(0~4分),少数项目分无、轻中度、重度0~2分,总分78分,其中总分<8分为正常,总分8~35分有轻度抑郁症,>35分为严重抑郁症;④患者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内容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包括疾病知识、人文精神、护理操作等内容,评价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人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首先将本研究所有数据纳入到Excel2008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SDS、HAMD评分等计量资料经t检验,用(±s)表示,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1周后SDS评分、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时SDS、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周后两组患者SDS、HAMD评分均较住院时下降,且临床路径组患者各评分下降较普通护理患者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1周后SDS、HAMD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1周后SDS、HAMD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住院时各指标相比较,aP<0.05;与普通护理组出院1周后各指标相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时间(13.2±5.4)d;十分满意42例,满意23例,一般5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92.86%。普通护理患者住院时间(16.4±5.1)d;十分满意30例,满意21例,一般11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78.46%。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短,护理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患者早期需溶栓并给予神经保护治疗,尽管我国对于脑梗死诊治时间已大幅度提升,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越来越多。传统认为药物与手术是治疗脑梗死的唯一途径,但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后期疾病转归均有显著效果[7-8]。脑梗死患者以肢体麻木瘫痪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术后也多需卧床治疗,由于该病对人体创伤大,患者发病后除机体创伤外,心理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但目前临床工作多以治疗患者生理疾病,对于脑梗死患者心理问题未给予重视。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更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针对脑梗死患者入院治疗补充了许多关键的护理内容,可辅助临床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常规护理内容较片面,只是针对外科手术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进行护理,重点不突出,一方面增加了护理量,加大护士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急重症患者存在护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患者诉求无法及时解决,造成医患矛盾,影响患者后期救治[9-10]。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更具有针对性,不仅适用于常规血管病变患者,更能提高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首先是该疾病针对性护理措施,脑梗死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搜集病史及完善相关检查对于后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于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保证手术安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这与王宏霞[11]研究结果一致。患者长期卧床多数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如无法及时排除,一方面可影响患者后期康复,造成住院应激损伤,严重者可诱发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甚至出现患者自残、自杀等风险[11]。脑梗死临床路径护理措施旨在将该类患者治疗期间护理规范化,减少后期患者消化道出血、褥疮、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伴有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会导致患者住院认知功能损害、便秘等临床症状,不利于恢复社会功能为主[12]。脑梗死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护患人员共同参与的护理方式,主要通过调节患者住院情绪等心理问题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入院时系统评估,举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获得配合,使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质量提高,对患者隐私进行保护,聆听患者诉求并予以解决,保证患者各阶段制订目标的完成,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多与家属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了医患、护患关系建设,患者按时、按医嘱服药及治疗,治疗效果更确切,护理人员加强各项专科技能训练,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患者住院治疗效果提高,住院时间减少。出院后指导患者治疗后进行回访,鼓励患者积极锻炼身体,逐步参与社会活动,减轻家庭负担。保证后续患者治疗效果稳定,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短,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临床护理途径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精神抑郁等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是脑梗死患者一种更加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院住院脑梗死
妈妈住院了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