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2020-12-30 02:29王立冬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酸激酶B型

王立冬

(沈阳市辽中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200)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类型,其中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人群,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这一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年轻化和逐年上升的趋势[1-2]。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等显著的特点,而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3],其治疗效果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分析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治疗药物[4]。本次试验研究随机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试验研究的对象,探究了盐酸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随机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试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等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试验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为(58.71±3.43)岁;病程最长的为3 d,病程最短的为0.5 d,平均病程为(1.35±0.57)d;心功能分级[5]:Ⅰ级的有18例,Ⅱ级的有14例,Ⅲ级的有10例;对比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为(58.64±2.81)岁;病程最长的为2 d,病程最短的为0.5 d,平均病程为(1.13±0.28)d;心功能分级:Ⅰ级的有19例,Ⅱ级的有14例,Ⅲ级的有9例。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的内容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并让其保证卧床休息,给予抗凝、吸氧以及镇痛[6]等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度平衡,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具体的治疗药物、方法以及剂量如下。

1.2.1 试验组 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治疗的剂量为每次150 mg[7],第1次的具体方法为静脉注射,在10 min内完成推注,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重复1次,之后将治疗方法改变为静脉滴注,将滴速控制在1 mg/min,患者心律稳定后持续滴注24 h后停止治疗。

1.2.2 对比组 治疗药物为盐酸利多卡因,治疗的方法为静脉注射[8],其基础药物用量为50 mg,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给药,控制药物总量在150 mg以下,注射结束后持续静脉滴注24 h,并将滴速控制在2 mg/min。

1.3 观察指标 将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治疗后前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恢复正常心率时间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9]: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消失,心率恢复到正常状态,且室性前期收缩有90.00%以上幅度的降低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得到了部分缓解,其心率有明显改善,但是并未恢复到症状状态,室性前期收缩的降低幅度在80.00%~90.0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无明显变化,心率在每分钟40次以下或者是每分钟120次以上为无效,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9.0实现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治疗前后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心率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 两组治疗前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

2.3 恢复正常心率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在恢复正常心率时间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上,试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正常心率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比较(min,)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正常心率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比较(min,)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有患者42例,其中出现静脉炎的患者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有2例,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对比组有患者42例,其中出现静脉炎的患者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有5例,共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9.05%,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χ2=14.07,P=0.04)。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心肌供血受阻,心肌局部组织出现缺氧或者是缺血性坏死所导致的,有着较高的致死率,患者发病后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白细胞增加以及发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与体征,对患者有着一定的影响伤害[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还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会损伤患者心肌舒张、收缩功能,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力衰竭,因此就应该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11]。

盐酸胺碘酮属于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同时也是抗心律失常Ⅲ类药物,其主要的生理效应为降低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与心肌阻滞有效不应期的时程,在具备α、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的同时也可以达到α、β类肾上腺激素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12]。在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盐酸胺碘酮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和临床症状与体征,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可以将其作为首选治疗药物[13]。通过试验统计和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治疗后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在恢复正常心率时间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上,试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运用盐酸胺碘酮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同时也缩短了恢复正常心率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改善了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值得作为理想的治疗药物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酸激酶B型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同工酶动态分析
验 血
[CX2]NaCl胁迫对萌发期甜高粱和春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心脏病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线鳞型黄金鲫(框鳞镜鲤♀×红鲫♂)mtDNA及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