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30 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0期
关键词:循证住院脑梗死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致死率,日常生活中被百姓熟知的脑血栓、脑栓塞就是缺血性脑卒中的范畴[1]。脑梗死急性发作后经过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需要在医院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采取更加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恶化,帮助患者减少脑梗死产生的影响,而近年来循证护理方式在重症护理方面备受关注[2]。本次研究发现,循证护理在脑梗死的护理方面,同样具有较强的优越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并抢救成功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每组40例患者的比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急性发作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接受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具有一定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所有研究内容详尽的告知于患者及家属,研究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后方才进行。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基础资料不全者,入院抢救效果不理想导致长时间昏迷或未能脱离生命危险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3.1±4.9)岁,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在半小时至15 h,平均就诊时间(4.9±0.6)h;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2.13±4.7)岁,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在半小时至17 h,平均就诊时间(5.2±0.5)h。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和药物支持等,主要的护理方式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一定的生活护理服务,同时根据医嘱进行适当的药物支持,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避免病情的恶化。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循证护理是指在护理活动中融入科研结论、临床实践和患者意愿,是人本护理发展至今的重要产物。循证护理不仅仅重视护理过程中,对于事前计划也十分看重,由于普遍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危重症护理当中,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面对一些急性事件和突发事件时有所准备,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事前将可能发生的问题全部考虑清楚,也就是说,护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是循证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3]。在开始护理前,护理人员对脑梗死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如在急性期时,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及避免纠纷,当患者出现生病体征变化、生理功能衰减的情况时应采取哪些措施?在缓解期的患者如果因瘫痪而出现自残自杀倾向如何处理?患者在恢复期脑梗死复发如何紧急处理?患者出现感染(如泌尿系统干扰)如何处理?在恢复期患者及家属情绪焦躁不稳定如何安抚?如何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何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将这些问题依照科学研究、临床护理经验等进行合理的解答和推敲,这样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这些问题就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减少了意外的发生[4]。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生理功能下降或者生命体征异常,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在日常的护理当中,除了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用药支持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饮食、营养等,依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帮助,如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梗死的病因、病理和康复治疗方式,给患者不同时期的饮食禁忌和营养补充提出专业的指导,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减少其负面情绪;对于偏瘫、失语的患者,还要主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的练习,在患者出院前,继续给予康复和避免复发的相关医疗知识指导,形成延续性护理[5]。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有效率 护理效果指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是否得到了控制,整体是否出现好转,一般来讲,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疗效标准:显效是指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恢复速度超过预期;有效指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恢复速度与预期相近;无效是指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恢复速度未达到预期甚至可能出现恶化的情况。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00%

1.3.2 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 病情控制时间是指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尚未进入稳定的时间,即急性期时间,病情控制时间越短,证明患者的病情更快的得到了控制。住院时间代表了患者的恢复速度,一般患者需要通过主治医师的判断,只有生理功能和恢复情况符合要求才能出院,因此,住院时间越短,证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乐观。

1.3.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NIHSS评分是评估脑卒中患者患病程度的评分量表,全面的从语言、面部、肢体、情感、视野、意识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了判定,满分42分,分数越高,证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的病情越严重,MIHSS量表的评分下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患者的恢复情况。

1.3.4 患者满意度 患者的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本次研究共下发问卷80份,全部有效回收,将患者的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SPS21.0软件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卡方检验,以P检验组间差异,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病情都有一定的好转,但是从整体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幅度和住院时间、病情控制时间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所以,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均P<0.05。见表1~4。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栓塞物的存在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因此造成的脑部局部缺氧坏死,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在10%~15%,从疾病学的角度来讲,致死率较高(不过心脑血管疾病整体的致死率都普遍偏高),更加可怕的是,脑梗死伴随着非常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这是增加临床治疗、直接影响患者愈后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临床治疗脑梗死出院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偏瘫、癫痫、失语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一些患者因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心态崩溃而选择轻生[6-7]。

传统的护理方法重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命安全和用药安全,护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追踪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确保用药正确上面,这种护理方式虽然避免了患者因为护理不当出现问题,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帮助较小[8]。近年来,循证护理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通过结合科研成果、临床实践以及患者的意愿,提升了护理的效果,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在危重症护理中具有非常多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9]。为此,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联合山西医学期刊社在2014年创刊《循证护理》杂志,专门介绍循证护理在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而世界多所知名院校也专门建立了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旨在培养出更多的相关人才[10],本次研究中在脑梗死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脑梗死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循证住院脑梗死
妈妈住院了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