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胸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肺结核属于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患者发病后多个脏器可能受累[1],糖尿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类型,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较多[2]。在临床上肺结核与2型糖尿病常常合并存在,肺结核可能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导致代谢紊乱[3],而糖尿病则是导致肺结核出现复发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4]。总之肺结核与糖尿病合并发作的病情相对较为复杂,合理控制血糖的同时提高肺结核治疗的效果为主要的治疗目的。由此可见,做好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降糖方案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5]。本次试验研究选取76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观察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76例对象的纳入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均为在我院接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1∶1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8)与对比组(n=38),试验组由22例男性患者与16例女性患者共同组成,69岁为患者的最大年龄,41岁为患者最小年龄,平均年龄为(57.15±4.27)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病程为(8.96±0.89)年;对比组由24例男性患者与14例女性患者共同组成,68岁为患者的最大年龄,40岁为患者的最小年龄,平均年龄为(57.46±3.85)岁,糖尿病病程4~16年,平均病程为(8.54±0.77)年。对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试验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案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运用常规肺结核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治疗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补液等对症治疗[6]。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具体的降糖方案如下:治疗方法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在三餐前分别皮下注射诺和灵R,同时,在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具体的胰岛素用量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调整。将二甲双胍作为对比组患者的治疗药物,药物的使用方法为口服,每次的剂量为500 mg,每日1次,可在餐后或者是用餐过程中服用。
1.3 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 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灶吸收率、治疗有效率和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
病灶吸收率判定标准[7]:治疗后患者病灶吸收范围在50%以上,且空洞或者是阻塞闭合认定为吸收;治疗后患者病灶吸收范围在25%~50%,空洞直径缩小范围在50%以上为基本吸收;治疗后患者病灶并无明显变化,其空洞直径缩小不足50%或者是有所增大为未吸收,病灶吸收率=(吸收例数+基本吸收例数)/总例数×100.00%。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8]: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以及肺部啰音均消失,经过胸片检查病灶显示有显著的吸收或者是空洞有明显缩小或者是闭合,涂片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改善,肺部啰音明显较少,通过观察胸片检查结果发现其病灶有所吸收或者是空洞缩小,涂片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认定为好转;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肺部啰音均无明显变化,经过胸片检查显示其病灶无变化,且涂片检查结果依然为阳性为无效,有效率=有效率+改善率。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试验相关数据,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数据的处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s),并采用独立样本t实现组间比较检验,灶吸收率、治疗有效率和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的表示方法为[n(%)],并运用卡方(χ2)数据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灶吸收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以及空洞闭合率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病灶吸收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表4 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对比
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习惯以及饮食方式不断改变的大背景下,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状态,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异常,免疫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容易受到结合杆菌的感染[9]。有相关数据表明,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感染肺结核的概率在40%左右,且肺结核与糖尿病合并存在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临床治疗可能会相互影响,因此,应该找到患者的更好治疗方法[10]。
2型糖尿病以及肺结核均属于代谢消耗性疾病,其病情会相互影响,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同时对这两种疾病实施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11]。对于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控制其血糖的稳定性,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范围内,找到一种效果理想且显著的降糖方案对于患者的更好治疗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12]。口服药物治疗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常用降糖方案,其中口服药物简单、方面,患者依从性较好,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这一降糖方法可能会产生与抗结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的发挥,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以为患者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促进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又不会影响抗结核药物效果的发挥,可以将其作为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13]。
综上所述,实施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时不同降糖方案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其中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口服降糖药物,改善了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提高了痰菌转阴率和空洞闭合率,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病情的更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