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
体育教学特质主要体现在自主化、个性化、终身化等维度,在现阶段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实践来看,培育学生全面发展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高校教育教学也随着社会发展朝着素质教育方向拓展和深化,构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新体系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重点方向之一。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将定向越野纳入体育教学体系中,是顺应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应题之意,也是顺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定向越野运动作为一项兼顾体力与智力的体育竞技项目,它巧妙地将健身、情趣、知识、竞技等融为一体,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
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来看,健康不仅局限在肉体上没有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全。健康是从身体与心理两个层面进行考察,二者缺一不可。定向越野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竞技体育项目,能够将心理与身体、智力与体力相结合起来。定向越野运动需要参与者具有识别标示并能够寻找目标,准确扑点,较一般的赛跑运动更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与高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高度契合性,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整个定向越野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野外技能同时能够调节日常学习的疲惫状态,在运动中发现乐趣,并能够在运动中获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健康。
一方面,定向越野运动要求学生在出发前以及行进中要确定好一条最为可行的路线,这个考察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坚定信念,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佳路线。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身建立足够的自信,并能够在困难和挫折中提升自己的拓展思维、创新思考、果断决策、独立分析的多维度能力,通过运动提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定向越野运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交平台。由于定向越野运动人群面向各个群体,这部分人群有着不同的知识水平、职业类型、社会阅历等,通过一同参与活动,能够让学生更为真实地接触到社会,从而提升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并且提升自身团队意识,对于融入社会有积极地推进作用。
纵观当前国内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课程现状,作者将从课程体系所涵盖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
传授运动技术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发展空间上极为狭窄,学生在学习定向越野运动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而参与到定向越野运动的机会较少,从而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进而影响学生对定向越野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使得定向越野运动的积极性作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课程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教学科目或者活动所要完成的相应指标,一般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设定上主要涉及参与、技能、认知、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等相关性指标。作者从目前国内各大省份开展定向越野课程目标设定上大致从三个角度展开:一是以突出技能和知识传授为重点,并以提升学生野外生存技能为目标;二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并以提升学生在野外自主生存技能为目标;三是围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作为指导体系,目前主要以基础教学与锻炼为主要形式,在全面推进定向越野运动开展和实施中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运动参与、运动认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六大维度目标进行考察。
高校定向越野课程内容设置要从根本上是围绕“学”和“教”深入开展,并秉承以“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来综合制定教学内容,同时还会增加地方性特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惠结合授课地方的特点展开相应的实践性活动,将地区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定向越野的理论课程教授中主要围绕该项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地形学知识和掌握识图,能灵活用图等知识。而开展这项运动的实践主要在于提升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整合能力。目前,从实际进行的情况来看,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和束缚,很多高校这门课程设置上往往存在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现象。
高校从事定向越野运动课程教授的教师其必须具备良好的制图软件的操作能力及绘制地图的能力。在教学中只有熟练掌握该项技术,才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线路,以实际情况来进行地图修改或者路线调整。目前从很多高校定向越野教师的这一方面的水平来看,其水平并不过硬,一些教师并不具备熟练掌握和应用制图软件的能力。从目前高校设置定向越野课程的师资力量来看,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定向越野教学的师资力量目前尚处于薄弱环节,需要不断加强。
定向越野课程一般是在高校学生期末时段环节进行考核或者评价。考核的形式一般分为校园定向越野或者是公园定向两种。目前学校定向越野考核的形式较为常见,其一方面能够考察学生对于地图、识图、用途并掌握相应的定向越野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够增进学生对校园的熟悉度。而公园定向考核一般作为辅助考核形式,且公园考核需要带领学生统一前往,需要一定的交通费用支出,此外还有可能会需要支付一定的公园门票等费用。除此之外校外形式的定向越野活动需要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因此使得进行校外定向越野活动存在较大困难和难度。
目前从国内高校定向越野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影响该课程深入开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可否认定向越野对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能带来很大益处,但是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来看,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首先,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系数的安全风险,且课程的开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相应的器材。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领导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使得课程经费不足以购买相应的器械和设备。对比国外高校开展定向越野教学工作,我国高校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目前开看,需要在定向越野教学中需要的器材有:电脑纸、电子打卡器、指卡、点标旗、指北针、三维地图等,筹备定向越野教学器材一般花费在5-8万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设备期初花费较大,但是其可以长时间使用。
目前制约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开展的重要症结之一便是相关的师资力量的紧缺。尤其是具体涉及到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水平程度及教学经验等都会对这一课程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一名出色的定向越野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具有丰富的的教学与训练经验及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娴熟地掌握识图、制图、选择授课场地、路线设计及对定向专业设备的运用等能力。从目前高校定向越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这一方面的教师资源相对紧缺。从整个国内来看,针对定向越野教师的培训班相对较少,且该可能教师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较少。因此很多时候教师技能的掌握只能依靠自学。
定向越野运动作为一项极具趣味性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课程项目。目前在高校开展相关教学课程来看,并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学生只能通过模仿的形式进行定向越野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机械化学习的痕迹较为明显。尤其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维度上设计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定向越野课程对于空间的要求比较严苛,且在授课开展的地点必须具有明显的标志性障碍,环境尽可能复杂多变,对于场地的空间难度和多变性都有较强的要求。但是从目前定向越野授课的地点来看,一般在校园内进行。学生对校园有着较为清楚的熟悉度,因此难度上并不能到达实际授课的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在不借助地图或者相应器材就能精准找到所设置的地点,而且学生在校园内完成一旦顺利几次学习后,对定向越野运动的新鲜感就会逐步降低,从而降低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在定向越野课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定向越野训练中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提升学生对该门可能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高校在开设定向越野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契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性、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完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体系设置中,必须充分利用好既有资源,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定向越野训练工作。
定向越野课程对于地理相关的知识要求较大,尤其是在涉及到大量的地形学知识、识图知识等理论知识。这就使得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并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进行示范性教学,定向越野训练更重视实践性。因此,在定向越野训练中要合理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及各类课时的配比。
由于定向越野训练需要设置合理的难度,才能够达到该项运动的效果。因此,在实际训练中,专业教师必须对周边的环境熟悉掌握,并能够找准障碍点,巧妙设置定向越野的路线,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难度,从而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与此同时要合理设置训练时间,时间确保在90分钟以上,过短会影响训练效果。
与一般的运动类似,定向越野运动也讲求成绩。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人多的优势,让学生自发组织小型的定向竞赛,实现以赛代练的目的。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等来划分人群,并切实做好相关比赛规则、环节,并设置相应的奖励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活动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十三五发展期间,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各个阶段教学、各个学科设置上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是发展我国群众体育事的重要载体,而定向越野运动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推进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