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式确认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于高校体育发展而言,也需要在认真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进一步明晰新时代赋予高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代的提出与确认是对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进一步提升和强化。新时代背景下,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纲要的推进与发展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的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发展规律的。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我国高校体育未来15年发展总的行动纲领,也对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课程改革的影响意义深重。
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变化主要受社会变迁、学校发展、自身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的影响。
新时代的到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信息、文化、制度、“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对体育健康的认知也愈加淡薄和浅化。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科学信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体育项目尤其是电竞项目的选择。随着越来越多体育电竞游戏的开发与应用,大量的占用了大学生体育健康学习与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地屏蔽了愈加丰富的体育活动和更多的获取体育知识。
高校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体育课程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三个方面。高校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正是来自于这三个方面之间相互的关系,一是在高校体育教学场馆和场地需求和课外活动场地与器材需求方面满意度最低;二是高校在学校发展中对体育竞赛活动重视度和对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的满足度较低。高校在发展中受经费收入、国家政策和文件要求、体育教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比例等方面的影响对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课程的重视度进行边缘化和浅入化。
健康是一个成熟个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素质条件,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对自身体育健康的需求的认知程度已大大高于中小学时期的认知。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充裕的时间来选择自我满意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项目并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对已有的体育技能进行巩固和锻炼。大学生出于更好的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更好的塑造自身体育健康发展的需求,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高校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愈加多样化和差异化。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大学生体育需求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体育健康需求下的核心子系统,通过系统论的研究使高校体育健康课程达到最优、最高效的设置。
《大学体育与健康大纲》(普修)指出课程是高校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基础课。该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才的重要元素,体育课通过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教学和合理的身体锻炼练习,塑造学生健康体魄,增进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运动意识与运动技能。“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理论内容和健康实践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健康理论课由健康理论部分、体育理论部分、体育锻炼卫生、体育锻炼医务监督、运动损伤与防治组成;健康实践课程由健身体育教材、生活体育教材、运动竞技项目教材组成。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在理论上较为完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已经弱化。
高校基础体育课程考核及评价分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总评占70%。平时成绩包括基本知识、出勤、进步幅度及其它平时小练习。期末总评主要以《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选项技能考核成绩按相应选项评分标准执行,使各选项班成绩成正态分布。已有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考核、学生互评、教考分离等形式。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随着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的改变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体育教学的最重目标是整个过程,而不是一次简单总评。
大学生体育健康的需求对当前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在师资专业的不足、课程数量的不足、教材教法的固化三个方面。
随着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的不断深化与新时代新事物新体育运动的不断涌现,高校体育师资的专业范域与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的矛盾也愈加明显。虽然高校体育教师本身是一专多能,但由于受国内体育教育的局限,高校体育教师的一专尤为突出,而多能方面有所欠缺,在新时代体育产业不断更新与日益发展的当下,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的不足之处,成为制约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重点阻力点。
课程不足的突出问题是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五、六条规定,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要求一、二年级必须开设四个学期共144学时,且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基本要求是其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普通高校应对大三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根据查询数据资料显示,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健康课程四学期共128学时,大三体育选修课程也是选修项目设置较少。
教材教法固化问题逐渐成为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阻力,很多高校在沿用体育教学教材上远则是“十一五”规划教材,近则是“十一五”规划教材。在教学教法上延寻教材上的讲解、直观法、示范法、纠正动作法、分组练习法、游戏法、竞赛法等固定的方式。随着新时代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的不断更新,已有的教材与教法已完全不能满足需求。
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也随之变化,因此及时调整高校体育课程的方向是与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紧密衔接的关键。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出发,我们认识到人的发展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人独创和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是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个人,这种思想和学说,是我们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支持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创造条件,整合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对于新时代的高校体育长远发展而言,也应高度重视体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国培、省培计划专门培养高校体育教师,使其由“一专多能”向“一专+多专多能”的发展,以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大学生体育健康不断更新的体育需求,更好地服务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构建高校体育课堂+课外体育多元体系,以便于更好的满足大学生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对于新时代的高校体育发展而言,要树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学生的“五育”多元发展、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生活需求为目标,通过深化改革体育课程发展质量,让高校体育发展成果更平衡、更充分地被学生所共享。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国际”一体化课程实施体系。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亟需互联网思维,学习和关注国外不同体育课程的教材,以“需求—改革”为手段,对已有的体育教材进行完善与补充。同时,借鉴国际经验,现行欧美国家和日本等体育教学相对发达,可借鉴的体育教学方法有美国以兴趣爱好授课的情境与竞赛法、探究式教学法、发现法、合作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英国以兴趣爱好授课的体育教学教法有发现法、合作教学法、情境与竞赛法、探究式教学法;日本以项目授课的小群体教学法、竞争法、讲解示范法、自主练习法、发现法。新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自我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大学生体育健康的实践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具有选择特色,即健康需求由单一化需求向多元化需求方向发展。大学生的体育健康需求内容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在受到社会变迁、学校、学生自我发展因素的影响下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师资的不足、课程数量不足、教材教法的固化是影响新时代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新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朝专业化、体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