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党的十九大对于新时期我国体育运动的使命给以了明确,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兴旺与复兴民族梦想”的重任。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新时期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责任。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加,造成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与专业课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而对于高职体育课缺乏重视,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整个课程构成体系中,体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对于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意义重大。因此,面对新形势,高职体育教学需要从时代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体育课程改革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1)高职体育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新课标下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高职学生体能训练观与意识进行培养,通过体育课学习对高职学生的意志与人格进行培养。但是,当前高职体育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依然没有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也就不能实现职业教育特色和体育教学的融合,高职学生缺乏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制约着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
(2)高职体育课程内容比较陈旧。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由于高职院校在专业课、实践课等的课时较多,缩短了体育课的课时,从而压缩了体育课的内容;二是高职体育课教学中,体育项目设置不多,不能基于高职生的职业特征开展体育课教学;三是高职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主要是教师动作示范,学生练习,缺乏多元化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体育课课程资源。体育教材、网站资源等是高职体育课程主要的课程资源,然而在个性化的体育课程指导、体育训练等方面的资源欠缺。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课程教材采用的是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材,并没有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写有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教材,而相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普通高校学制时间长,很显然照搬普通高校体育教材是不适宜的;
(4)高职体育课程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高职体育课程评价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评定高职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方面比较重视,然而在高职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情感、习惯等方面的评价不足。高职体育课程大部分评价方式依然是传统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以老师为主体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1)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观念滞后。进入新世纪,尽管人性化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高职体育课程并没有真正落实人性化教学的理念。高职体育课程缺乏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一等导致了高职体育课程的人性化无法体现。当前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环境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依然落后,影响了高职体育课程的开展;
(2)高职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没有满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受就业压力的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技能、知识等的传授给以重视,然而在体育教学方面缺乏重视。由此,导致高职院校体育课被忽视,体育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体育教材的利用率也不高,高职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和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等,也就不能对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等进行培养,不能使高职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
(3)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扩大学生招生规模,通常非常重视专业建设,缺乏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视,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不足,不但影响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也影响着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明确高职体育课程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同时具有职业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特征,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该树立“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就高职体育课程的学制而言,高职院校和普通大学的体育课程都是实施两年制,所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可以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进行借鉴,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使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征得到体现。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需要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有机结合。
基于此,树立高职体育课程“三位一体”的目标如下:一是培养高职学生的运动技能,对高职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进行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前提是对运动技能、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对高职学生运动技能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方法进行掌握。通过对高职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使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二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现阶段青少年的体质情况不容乐观,正因为此,国家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活动。高职院校通过体育课程的改革,优化体育课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质。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高职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三是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提高体育课程的实用性。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需要和专业相结合,比如建筑类职业对于学生的力量、耐力等要求高;公关类职业对学生形体要求高等。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需要和专业岗位需求相结合,体现出职业性、针对性等特点,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高职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提高;
(2)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征,丰富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体育课内容。基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岗位、职业要求等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制定,从而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得到实现,体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体现职业性特点的体育课程进行开发。结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目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对高职学生运动技能培养的同时,需要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除了运动技能,还包括专业能力训练的教学。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对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团队协作能力、意志力等进行培养;
(3)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实现“课课练”。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方法的保障。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给以鼓励。通过课课练能够使高职学生体质得到提高。高职体育教师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职生的特点,根据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对学生体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针对学生体质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课课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体质。比如高职院校体育课通过领会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运动实战技能的重视。高职体育教学中,高职体育教师让学生先进行运动,当高职学生缺乏运动技能时,高职教师进行运动技术教学,利用“先运动然后学习”的方法,实现对高职学生体育学习热情的激发;
(4)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体育课程的评价。从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看,需要对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与高职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从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看,包括体育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从体育课程评价的过程看,不但要进行课程终结性评价,更有采取过程性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一是针对高职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采用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就是对高职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进行随堂评价。即时性评价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高职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的传授者。所以,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练习等进行观察,基于学生即时动作对于学生进行指导,指出学生的问题,使其改正。当缺少即时性评价时,学生运动动作在存在问题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影响了其体育课程学习;
二是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等进行评价。基于多维度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在对高职学生体育运动成绩、运动水平评价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态度等的客观评价,从而对学生能够进行全面的衡量;
(5)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材建设。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材建设滞后。通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完善体育课程教材建设,丰富体育教学资源,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突出体育课程教材的实用性。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实用性。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材从服务高职学生专业出发,对和高职院校专业联系密切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等给予重视。通过专业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职业情境进行模拟,提高高职学生专业体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材的实用性技能等能够为高职学生适应职业要求提供保障。
新时期高职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基于高职学生的专业需求出发,转变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念,明确体育课程目标,通过高职体育课程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进行培养,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使高职学生能够很好适应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