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内蒙古 满洲里 021400)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拥有1200万左右的人口,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适宜居住,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沙地等都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随着世世代代人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很高的比例,对我国体育事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接下来,谈谈对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渊源的几点思考。
我国蒙古族人口多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夏、青海、东北三省等地区,且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占比最大,大部分都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广阔的半农半牧区。他们经常会举办赛马、马球、赛骆驼、布鲁、射箭、挥杆套马、蒙古象棋等传统体育活动,蒙古族人民具有刚健、豪爽的性格特征,且蒙古族人民身材魁梧、健壮,马术、蒙古族摔跤是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运动比赛项目。
满族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北地区,也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满族人民长期过着捕鱼、狩猎的生活,一直以来,满族高度重视军事体育锻炼活动,尤其在清朝时期,举重、骑射等都是武举制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骑射运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摔跤和举重因为简单、易操作,也不限制场地等因素,现如今,仍然是满族地区最受追捧的运动项目。赛骆驼、滑冰、二贵摔跤、赛马、珍珠球、蹴球等传统体育活动仍然一年举行一次,且蹴球和珍珠球属于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二贵摔跤属于表演项目。
我国回族人口众多,大部分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但内蒙古自治区也是回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将武术看的神圣不可侵犯。现如今,回族人口仍然非常重视学习武术,通过武术来强身健体。每年的山会、开斋节等传统节日中,回族人民都要开展爬山城、木球、武术、石担、排打功、何家棍、掼牛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武术、木球都是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而陈式太极、何家棍等属于表演项目。
传统鄂伦春人民一直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且以狩猎为谋生手段,人民非常勤劳、勇敢、善良,他们擅长且热爱射箭、骑马。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鄂伦春族人民开始了定居生活,以养殖业、农业生产为主,在传统节日中都会举行摔跤、射箭、赛马、滑雪、游泳、划船、投石、围棋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自古以来,朝鲜族的文化十分发达,朝鲜族人民爱好体育、爱好唱歌跳舞,每年洗头节、老人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开展秋千、足球、摔跤、跳板、篝火、拔河、顶瓮竞走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秋千属于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女子比赛项目,而顶瓮竞走、跳板等属于表演项目。
历史上的鄂温克族一直生活在贝加尔湖畔,以游牧、渔猎为谋生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的鄂温克族以畜牧业为主,且在每年米阔勒节这样的民族大节日时,都会巨型摔跤、狩猎、打棍、套马、赛马、滑雪、打驯鹿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我国达斡尔族人口只有13万左右,其中,有8万左右的人口都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追根溯源,封建社会的达斡尔族人民以游牧、渔猎为生。如今的达斡尔族以牧业为主,以饲养和出口黄牛为主,并适当发展采集、渔业、狩猎等副业。阿涅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在节日期间,达斡尔族人民都会举行摔跤、赛马、比劲力、波依阔、射箭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中,波依阔属于曲棍球运动,在达斡尔族人民中非常受欢迎。近年来,以达斡尔族青年为代表的内蒙古曲棍球队伍,在国内多项赛事中取得冠军,且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是我国非常有名的“曲棍球之乡”。
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尽管有很长的发展时间,但仍尚处初级发展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只存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封闭性强,人民较少的地方传统体育发展慢,因此,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在民间大力宣传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较大的冲击,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缺乏平衡性,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倾向于发展现代竞技类体育项目,忽视了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在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进而影响了大众的参与度、知晓度,严重降低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效性。
新形势下,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少数民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活动、民族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由此可见,内蒙古相关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当地旅游局、体育局应明确自身的职能,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传统体育业发展。
一般来说,针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现状,可从以下几点来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首先,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旅游项目负责人应基于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宣传和推广,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从而让更多的旅游群体在开展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意识的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次,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旅游局、体育局、相关专家学者应开展深入的现场调研,充分挖掘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蕴含的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文化资源,进而能够立足于实际情况,规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路线图,基于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少数民族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具体来说,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旅游资源时,应充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众多周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灵感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实践是加快传统体育发展的核心手段,既可以旅游娱乐,又能够强身健体。从内蒙自治区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当地人民的生活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断发生着变化,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优渥的土壤。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多生活在蒙古包中,蒙古包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开发这种特色产品的旅游价值,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的个性化、民族性、延续性特征十分明显,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来推动。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应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在校园教育中渗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从而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高校、中小学在体育课程中应注重增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分,如,武术、摔跤、骑马、射箭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学生群体的喜爱,学校应注重利用其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自动成为延续、弘扬体育文化的一份子。另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院校应积极组织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人民的团队友爱、互帮互助。
新形势下,要想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其视作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去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毅力、奉献精神,深入到边远地区,条件非常艰苦,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如,为工作人员缴纳各种保险,提高薪资待遇,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激情。另一方面,政府需要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因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研究、活动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由此可见,政府要加大财政拨款。在举办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时,要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且要办好每一场活动,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作用,从而让每场活动不仅能弘扬民族体育生态文化,还能资金自给;另外,需要培养一批极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热情的专业人员去宣传、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来支持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娱乐性强、消磨时间、满足人们身心健康需求等特征。一般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娱乐性非常强,特别在严肃宗教祭祀过程中,娱乐性也是很少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类型非常丰富,内容更具有特色,且不同的活动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新形势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参与大众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在大众健身中渗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激发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并投身其中。如,蒙古族的赛马和摔跤、满族的珍珠球、回族的马术等都是大众们十分喜爱的健身项目。在健身中渗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元素,不仅能够丰富健身内容,还能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的传承发展。
综上所述,从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文化渊源来看,具有十分显著的自然生态属性、人文属性以及文化生态属性,这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内蒙古少数民族应注重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培养专业的发展人才,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而为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