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丽江 674199)
长期以来,我国在进行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才教育作为主要一项重要内容,而体育教学更是其战略重点之一。为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体育人才,国内许多高校在原有的体育队伍人才教育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和优化,这也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新路,增加了人才储备,推动了体育体制改革。由此可见,文章就完善高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体制展开探讨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明确强调“本科教育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简单来说,国内高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从而建立起更加专业化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发挥个人的体育所长。可见,我国教育部对体育教育十分重视,教育计划的提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国内许多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及办校特点,提出并制定了一些具有特色的体育教育模式和措施,为发展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体育运动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教育部门对普通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教育目标有所松动,虽然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传统项目高水平运动队,但是,在实际的训练及管理工作中存在了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体系、未提供专业的训练平台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各大高校体育运动队的训练水平和效率,阻碍了高校体育人才教育体系的深入化发展。因此,为全面有效地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需要教育部门及高校系统重视体育教育工作,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挖掘高校体育的教育潜力,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质量的全面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教育体制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对于高校而言,为进一步有效地优化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社会贡献出更加高质量的优秀体育人才,就需要摒弃滞后的体育教学方法,站在全新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从中探索出全新的发展方向与道路。按教育部门提出的教育要求,高校必须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其中就包括主动为国家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这一建设目标。高校在培养体育人才时需要结合实际,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例如:人才教育运行机制、社会效益等等。事实上,国家教育部门所提出的新时期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目标为: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初步形成能够适应新时期经济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具有积极性的教学体制等等。
目前来看,我国体育市场所处于的状态为多种经营体共同作用的创收模式,也是面向主体产业化发展尤为重要的时刻。现阶段,就国内体育经济工作而言,出现了以下几个转化:第一,进行了国外竞赛市场的拓展,在经营国内体育比赛的同时也将国外体育赛事进行了系统的经营;第二,将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进行出售,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产品专利权、广告制作权以及大众体育电视转播权的有偿化,促使国内体育经济体系建设工作从形式上实现了转化;第三,相比于从前,国内各大体育比赛规模越来越大,其运行机制也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在此新的形势之下,促使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以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展相关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高校来说,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是具有创新意识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为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国内高校人才建设水平,满足多元化的经济市场需求,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建设,从而真正意义上抓住由体育改革所带来的机遇。事实上,许多高校在完善高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体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同样没有根据社会主义改革以及体育经济市场需要来进行改进。因此,本节将针对国内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优化措施,希望能够改善高校运动队管理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高等院校所招收的体育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非专业体校、体校应届毕业生、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第二,退役运动员;第三,现役专业运动员。上诉三种类型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一般来说,第三类学生会在专业的训练队中进行专项训练,将学籍保留在学校,但是,其文化成绩相比于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较差,在对该群体学生进行训练时,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前国内体育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及运动员自身的行为特征来进行专业课程及训练活动的设置,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第一类学生来说,在某体育项上较为突出,但是并没有接受过专业且系统的训练,因此,为进一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需要对该群体制定系统的体能、体育技能训练,确保他们能够在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中克服心理障碍,充分调动自我学习积极性。
就高校现有的运动队训练管理体制而言,大致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学生运动训练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许多高校在对体育生进行训练时,所采用的模式为:一周训练5天,每天2小时,且在大型赛事前会集中进行训练。此外,普通高校体育生同样开设有文化课,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常常因为文化课复习或考试打断原本制定的训练计划,从而导致高校运动队训练体制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无法最大程度上满足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需要。再者,普通高校对于体育生日常体育训练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老师和学生在行为意识上极为懒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训练态度严重影响了自身体育技能训练水平和质量。因此,基于以上种种客观因素,需要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运动队训练体制建设。首先,每一个体育生应当根据自身所选择的体育专业来进行管理,从管理形式上来看,需要将学生学籍和实际教学计划管理体系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减少学校体育部门与院系体育管理部门存在的冲突和矛盾,此外,进行管理部门的统一构建,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训练计划及行程安排进行文化课程、考试、选修课等系列活动时间的调整,从而确保学生的日常训练。其次,有效地简化体育生文化学习与专业技能两者间存在的矛盾,确保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需要各大高校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完善体育专业文化教学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技能训练以外的时间,学习并了解到更多关于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俗话说得好经济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我国沿海地区体育改革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此可见,经济发展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事实上,许多高校在开展运动队相关训练活动时,其实际建设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受到场地、运动器材以及专业教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有效地完善高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体制,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国内高校运动队训练水平,需要在现有的训练经费获得渠道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拓展,即从学校、教育部以及社会三个方面获取经费支持。此外,我们还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结构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长短期行为相结合的原则,在对院校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拓展融资渠道,实现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例如:结合市场发展现状进行自费生或函授生的招收、开办短期培训班、专业培训夏令营、与品牌联合举办商业比赛等等。
对于体育专业而言,训练管理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是一个计划、执行、调整、再执行的循环过程,因此,为全面有效的完善高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体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教育性原则。在对学生训练计划进行管理时,要明确所管理的对象不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因此,所制定的训练方案及教育目标都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确保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二,差异性原则。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造成专项能力和水平上的差距,因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不能一视同仁,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三,阶段性原则。对于高校在校学生而言,个人重心仍然应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而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不能因为日常技能和体能训练就放弃文化知识,高校在对该类学生进行培训时,其具体训练工作应具有跨年度和跨假期两个特点,因此,在各个阶段所制定的训练计划、训练任务要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此外,还需要根据年度竞赛总体或主要目标来进行各阶段训练计划的制定。事实上,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而言,比赛是衡量该队伍的重要参数标准之一,因此,为进一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需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竞争平台,加强运动员体育竞赛能力的培养,将高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体制与体育竞赛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高校运动队综合竞技水平。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状态,进一步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经济、体育经济的全面发展,现如今,国内体育经济面向市场方向发展,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来源,促使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全新的机遇,为推动素质教育改革体系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建设。因此,文章主要就完善高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体制进行了探讨,首先,简单地阐述了有关学校体育发展进程,紧接着详细地分析了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新形势的发展方向,最后,结合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学生生源管理、加强高校运动队训练体制建设、拓展高校运动队训练经费渠道、建立规范化、制度化训练竞赛管理模式等相关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改善我国高校运动队管理现状,推动体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