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 郁秋燕
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变化。情境教学能够激趣促学,特别是有效的问题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基于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教学课题。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如下几方面研究。
1.趣味性。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内在驱动力。小学生富有想象、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处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阶段,但数学课堂教学中抽象的知识讲解,往往难以长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体验、兴趣爱好等,赋予问题情境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探究知识,保证学习效果。
2.科学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开展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生活体验,创设恰当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科学性原则,确保自己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3.层次性。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知识性、层次性,要做到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数学能力、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层次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与发展的空间。
4.适应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密切联系教材,不可随便、无目的、混乱地去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材的内容相适应。作为教师要认真对待这一教学任务,根据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的特点,积极搜集、提炼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创设情境,使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具备适应性。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单纯、生硬的说教势必让学生备感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所要教学的知识,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其数学能力。
比如,在教学“认识圆形”的知识时,教师应用动画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只小猴子去找花果山,它走累了,就跳到一辆车上,想坐在车上舒舒服服地走一段路,谁知这辆车颠簸得很厉害,小猴子一点都不舒服,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了一番后,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这辆车的车轮是方形的。接着教师又给学生出示了一张猴子坐在圆形的车轮上的图,并讲道:“猴子坐的车换成圆形的车轮了,但是猴子还是跳起来说‘什么车,还是这么颠!’同学们,请你们再帮助小猴子找找什么原因好吗?”(出示动画)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指出,车轮虽然改成了圆形,但是车轴不在车轮的圆心上,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提出,要想让猴子坐的车不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车轴必须装在圆心位置。最后教师用动画将学生的改进方法展示出来,猴子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车上舒服极了,它“哈哈哈”笑着给大家做了一个鬼脸,向大家表示感谢。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亦将服务于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生活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认知,让学生自己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巧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生活中熟悉的问题抽象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的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出示了某超市购物的情境,然后出示一批商品的价格:116.30元、5.09元、209.00元、6.40元……接着提出问题:(1)这些商品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如果把116.30元、5.09元这类的标价上,小数部分去掉“0”,价格有没有改变?学生经过交流之后,回答出第1个问题,但是对于第2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去掉“0”价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116.30元去掉后面的“0”还是同样的钱数;但是有的同学说,5.09 如果去掉“0”,就不是原来的钱数了,由原来的9分钱变成了9 角钱。在学生的争论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到底去“0”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我们学了“小数的性质”之后,自然就明白了……
3.创设游戏化问题情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游戏中创设问题情境,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开展的。教师在游戏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扮演学生游戏活动的“导演”和“教练”的角色,引领学生置身于游戏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去思考获得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知识时,教师和学生做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教师首先把标有价格的物品摆放好,搭建成一个超市柜台的形式,然后让学生扮演收银员、顾客等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创设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情境,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年龄段来创设,要突出游戏化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启发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更好地认识数学、接近数学。
4.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学习数学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更加准确、深入地领会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综合能力。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大小不同的圆形,让学生来量一量这些圆的周长是多少,半径是多少,并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 倍多一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在课堂上展开后,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较各个面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才会更简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激活了思维,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5.创设信息化问题情境。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多媒体成为备受青睐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创设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西游记》的故事引入教学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取经的路上,接近火焰山时,他们又热又渴。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到了一个瓜果园中,摘了4个苹果、1个大西瓜回来,准备师徒四人美餐一顿,悟空让八戒把苹果洗干净后一个人分了一个吃完,又叫八戒把西瓜也平均分给四个人,这下八戒却犯嘀咕了,一个西瓜怎么平均分呢?”这样的故事情境充分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快速、自然地进入了分数的学习情境之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数学综合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都发挥出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加深对问题创设的研究,提出更有效的创新性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使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不断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