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淮海农场学校 张 俊
教师要想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大多通过讲解的形式来进行授课,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是犹如一潭死水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形式会严重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因此降低。所以,作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师,我们一定要将思想上的“主科与副科”剔除,明确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以期能和各位一线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头饰和帽子”这一内容时,在课前笔者就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头饰和帽子”由来和转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创设贴近教材内容的视频情境,使学生在欣赏中回忆平时自己的帽子、发卡、发带等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并由此出示本节课要学的课题,使学生认识、了解头饰和帽子的特点,并让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且富有个性的头饰和帽子形象。学生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头饰和帽子的魅力,再想象明确自己要设计的头饰和帽子样子,再将想象转成实际,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投入美术课堂中,为整个美术课增添丰富的色彩。
小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发育阶段,对美的认识较为单纯,受自然的影响比较大。但是,他们的想法奇特,往往能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因此美术教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开发正确的方法加以培养,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教材的主题立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千姿百态的信息中发掘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这样学生既能欣赏到众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刺激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小学生跟社会接触的机会不多,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所以能否把握好课堂时间就成了一线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的优点,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充满欢乐和知识的殿堂,利用信息技术让他们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感受身边的人和事。
例如,在“玩偶”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阶段首先就能想到,学生对玩偶可能有一种普遍的兴趣,这源自小学生的好奇心,玩偶的众多样式一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提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准备了很多玩偶的图片,供学生进行鉴赏,丰富多彩的样式首先在视觉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冲击,学生不禁感叹起来。看到这些玩偶后,他们的内心多多少少有些自己的想法,教师可参照多媒体展示的玩偶图片,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玩偶怎么设计会更加好看?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玩偶,可以自己画一个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充分调动起来,也有助于欣赏能力的提高。
学生初次接触绘画,难免对其抽象的知识和技巧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不对此采取措施,学生在长此以往的教学中会对绘画学习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心理,这很不利于教师绘画教学工作的进行。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恶性循环的发生。实践演示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传授教学时,可以进行实践演示,并配上专门的语言讲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所在。
例如,在教学“水墨园林”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就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水墨画的画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水墨画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学习兴趣。其次,笔者为了实现学生对水墨画的进一步学习与尝试,引导学生学习绘制园林的水墨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真正从兴趣出发,进行“水墨园林”的学习与绘画。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能抓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下开展美术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美术能力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