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博
校企共建“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的探索
◆张 博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北京 100024)
本文从国家政策及网络安全领域及人才需求上分析了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机制为保障的总体建设思路,最后总结了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需要开展的两项关键工作:机制的研究与建立、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机制建设;培养模式;评价
高职办学与区域产业布局及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如何实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校企合作的程度直接影响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纵观高职校企合作历程,校企合作可分为校企合作初步尝试、校企合作特色初显、迈入产学研全面合作和质量提升等四个阶段。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与专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新的要求,已有的校企合作方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
原有的校企合作内容较为单一,没有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不同方面的合作成果也缺少融合,尤其无法有效借用企业的力量在实习、就业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在校企合作中缺乏对企业的有效激励,在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上存在不足。因此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更新,寻求新的校企合作方式也成为必然。
为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两聚一高”发展主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进一步发挥学校与企业在各自领域的品牌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建设,不同专业结合自身基础与未来发展布局需要面向服务区域产业布局及经济发展寻求新的校企合作结合点与方式。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7种形式合作。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办法》指出,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
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要求,已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渗透到各行各业,不断拉动着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国家也多次强调要建设“一体化”的国家信息中心、安全中心。习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将培训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作为重要任务之一。教育部也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指导委员会。
目前,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就业竞争力持续增长,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已成为网络安全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8年,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应届生的就业竞争力普遍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10%及以上,其中高居第一的是网络安全专业。
当前中国重要行业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需要各类网络信息安全人才还将以每年 1.5 万人的速度递增,到 2020 年相关人才需求将增长到140万。但是目前,我国只有126 所高校设立了143 个网络相关专业,仅占1200所理工院校的10%。而现有以高校学科建设为主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可能在短期内补充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据《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安全报告》统计显示,近年我国高校教育培养的网络安全及相关专业人才仅3万余人,每年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不足1万人,因此,国内将形成长期的网络安全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提出:“国家支持企业和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
习总书记指出:“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因此在高职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方面,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更新,校企双方共建的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也就成了必然。同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北京市职业院校工程师学院及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工程师学院作为校企合作新的方式,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产物,结合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新的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现有专业建设基础,进行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的建设与探索非常有意义。
工程师学院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场所,这种校企合作形式需要凸显企业在合作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输出,因此我们的策略就是让校企双方形成一种自然的供求关系入手。
校方购买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形成的供求关系,例如实训室的建设,课程资源包的购买等等。这种合作形式能够带来教学与实践环境的改善,但是这种供求关系完全建立在校方的资金投入上,虽然企业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课程开发、学生的实习等支持与服务,但是校企合作往往只存续于合同有效期内,而且对企业的共建专业,共育人才无法进行有效约束,无法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校企共同育人,该种供求建立在既有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或者能做、可做调整,如满足上述条件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规避市场招聘时招聘人才的诚信盲点,减少后期人才培养的投入,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于校方带来了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对口率的提升,这些方面又会对专业招生产生同向影响;对于学生能够打消其就业的顾虑,帮助其提升有效技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
基于教师的企业文化与生态圈的共建,该种供求关系中建立于企业在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市场的规划与布局。此种供求关系,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对教师会有较高的需求热度,必然需要教师的智慧及业务能力,希望其帮助企业传播企业文化,培养合适的人才,帮助企业提高品牌影响力;教师在认同企业文化的背景下,企业的主要技术面向如果与教师专业一致,高职教师在科学研究、实践技能提高上也会对其形成天然需求。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会在企业、学生、教师之间构建多维的供求关系,自然可以形成一种相互需要的良性循环闭环。
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载体,是在校内建立的集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产教共同体”。旨在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发挥其资本、技术技能、设备和理念等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网络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在进行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的建设中将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为基础,提出优化结构、注重内涵;协调发展,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完成院校实践类课程、校内专业实践环境以及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2)构建企业项目资源库,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积累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从而实现对口就业和质量就业,促进院校及专业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3)完善和完成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实验实践条件、实习就业和实习就业管理体系等的建设,全面提升专业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品牌;
(4)以工程师学院为纽带,开启开放共享机制与社会服务的功能,与政府、行业、企业紧密配合,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向外提供共同承担或联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科学研究项目,并将科研成果进行转让或转化;
(5)形成人才储备池,为企业、行业相关岗位输送网络安全人才,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在保障措施方面,一方面校企双方遵照事先的约定兑现空间、设备、人员、资金的承诺;另一方面通过引入项目化的管理思想,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激励机制与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制度进行融合,构建符合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用制度保障工程师学院的建设才是最大的保障。学徒制中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重要的一项机制就是评价制度,其要以过程控制和动态考评为思路,设计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专家评价与教学常规考核、行业企业考核、取证合格考核、竞赛成果考核、第三方评价等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
共建工程师学院是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校企深化合作的一种新型模式。但是纵观以往的校企合作,合作虽然形式不断求变求新,基本都是学校“唱独角戏”,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最终都不可避免会陷入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与流于形式的活动,无法发挥企业资本、技术技能、设备和理念等资源优势,帮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促进就业。
另外在工程师学院的建设中参与人员远比一般的校企合作复杂,如何保障建设的高效进行,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使得工程师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目标,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单独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本项目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工程师学院的核心功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有效资源,提升其职业能力与素养,最终帮助其顺利甚至高端就业。培养模式贯穿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深刻影响学习者成才的规格与质量,提炼、总结、优化培养模式是工程师学院实践研究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院在对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的探索中将按照 “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建设思想,力图构建 “校企共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证融合、过程考核”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具体包括建立定向订单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双线培养模式: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双证融通模式:毕业证书+技能证书。
具体培养中遵照相应培养制度:
(1)以专任教师为主导开展精英导师制:通过成立兴趣小组、技能竞赛进行筛选优秀学生,开展多对多培养机制(一名学生对应一名核心导师,对应多名教师),全力打造品牌学生,培优示范,引领正气,激发学生正能量,形成良好比追赶的良好氛围。
(2)以企业专家为主导开展现代学徒制:在校内导师的引领下,采取工学交替培养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其中企业负责为学徒安排导师,并定期参加到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学校按照合作企业要求制定课程计划,定期开设企业所需的教学课程;合作企业最终在签订协议的学徒中择优录取员工,并设置录取比例。
(3)“1+X”认证的推动。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技能,而有企业主导推进的“1+X”认证,在工程师学院这种校企合作新形势下,为学生考取”1+X”认证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4)“校、企、生”多元评价机制的升级:由于企业的深度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中评价多元化也有了实现的前提。现阶段以院校所主导采用的“课堂出勤、回答问题、作业、考试”等传统评价方式甚至过程化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客观评价,也无法有效够激励学生。目前工学交替下的导师制与学徒制的交叉施行以及“1+X”认证的开展,为“校、企、生”多元评价机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5)课程思政融入与建设:培养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专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其重点更多地关注技能赋予的高效上,忽略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以及未来职业人应当具备的正确思政意识的融入,如何在培养模式中体现人才思政意识的培育,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也是有别于一般校企合作形式的特色所在。
机制与模式的建立,是双方共建的重要成果,有利于校企双方的长效合作,使得工程师学院的顺利运行得以保障,提升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效率与规格,实现高质人才输出,也为工程师学院的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其他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载体,是在校内建立的集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产教共同体”。对工程师学院的建设、研究、实践将不仅能够助推本学院所在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帮助其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训环境、职业素养、课程思政、职业认证、实习就业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更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及专业群的校企合作模式及机制提供珍贵参考。也能切实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专业服务新时代网络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能力,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1]张博.高职专业集群建设内容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3):90-92.
[2]金昱伶.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04):78-81.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改课题《校企共建“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JGYB20191105);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改课题《校企共建“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JGYB20191105)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