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学科本质看体育课程本质的特征研究

2020-12-30 21:42郭纪岩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对象化本质身体

郭纪岩

(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二七一双语小学 山东 潍坊 261100)

1、体育学科本质问题由来

学科本质是什么?而体育学科的本质在体育学术界更是一直争论不休,体育诸多专家、学者、教育家等从国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深入研究体育学科本质也未能形成统一的定论,造成一线的教师在体育教学方向、教学内容等也是一头雾水摸不到头脑,一线教师体育教学中,应该告诉学生什么?传授体育专业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调节学生在课与课之间的压力,激发体育运动的兴趣?其实体育的本质简单的就是“体”和“育”,最早的体育来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活需要做出的活动,是在大自然的背景下、社会群体的活动中结合人们的需要,以身体的基本活动为手段,实现个人或者群体的生活和生存的技能。而现在体育更是一种复杂社会文化现象,而体育教学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传授、锻炼、比赛等等,它是一个综合的、富有层次性的双方活动,初级层次: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学习技能;二级层次:体育品格培养、赏析体育运动、分享体育快乐;最高级的层次:制定目标后实现自我的超越、终身锻炼的习惯、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明确孩子是课堂的主体,活动是学生成长手段,体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在这里发生着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教师设定的活动、教师个人的认知、情感、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的成长经历、课堂表现、固有知识的建构等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推进。

2、体育学科本质是对象化的实践活动

什么是对象化?对象化指在人们的活动中,有意的呈现外化或者落实某项可观的现象,而体育的对象化,即教师是实施教学过程中,整个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指定内容和要求后,呈现的学生变化、课堂变化等。实践是体育学科本质在马克思唯物主义中的最基本解释,马克思阐述道:体育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人类有机个体凝聚了改造自然的本质能力和基本意识,即人在体育活动中具备了改造自身现有知识体系和运动架构的能力;另一方面,人也获得了在体育活动中呈现出的对象化外显内容,这是体育学科的双重属性,即人在体育活动中,身体的本质能力和基本意识改造自身的体格、体能、精神状态等,逐渐促进个体不断地趋于完善、成熟、健康等;在这个过程中又不断地获取体育相关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养成运动习惯等,就这两个方面讲,第一个就是改造自身世界或价值观,另一个就是发展个体的体育能力,这个过程就是体育对于自身世界的对象化呈现,这个特殊的实践活动就是体育的本质。

2.1、体育活动中主客体的完整性

体育中人是作为主体参与改造和认识活动,同时作为客体接受活动带来的改变,在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呈现在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人是不可分割的,在此期间,作为主体的人被动的作为客体接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改变和认识再建构。即在参与的体育活动过程中,人的体格、形态和精神状态会随着活动的推进发生改变,并且推进深入逐渐达到主体希望的目标,从而实现人呈现的对象化。体育活动中人作为主客体是完整一致的,作为主体主动改造自然世界同时被动的接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改变。

2.2、体育活动手段和目标的一致性

体育活动目标引领人一切行为的本身,只有依赖和借助身体运动之一手段,才能实现活动中的主客体一致。

(1)身体运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体育目标。体育活动来源于古代人来的各种活动中,最后逐渐分化、再创造形成了现在的大众体育,即身体运动,只是现在失去了它们本来的实用功能。例如,古代的投掷、射箭、骑马等为了防御敌人保卫自身安全,现在更多是为了身体健康、调节身心、提高身体免疫力等功能;

(2)体育的最基本手段就是身体运动。体育运动是一个特殊的改造自身的对象化活动,即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个人身体作为一个载体,呈现出运动过程中的内容,这个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过程——身体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游泳动作中,是不可能通过概念来学习蛙泳的,动作名称、技术要点、动作顺序等就掌握了蛙泳,而是在不断的身体参与、主动尝试、练习反馈,不断地形成、反馈、修正、巩固从而达到自主自动的过程;

(3)体育的内在和外在现象高度的一致性。体育活动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在体育过程中,参与的各种机械运动,带来的是身体内部的化学运动,转化能量外显成为汗液、肌肉的变化等。

3、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学校体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体育教学,这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完成国家体质要求的基本手段。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按照国家要求,引导学生课堂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一定的将康保健知识。

3.1、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和双边性

体育教学是教学的下位概念,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个任务、内容设定、规则要求、组织方式形成一个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参与活动、比赛或者游戏就会受到直接影响。实施体育教学中教师依据国家教材、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个人的风格,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参与的活动内容是会对教师有所反馈,这种互动与反馈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促进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

3.2、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1)目标的多元性。体育教学目标:首次实现国家最基本的体质要求,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二是完成本项目的基本要求,包括掌握技能、基本知识、比赛规则、安全保护和健康知识等;

(2)目标的层次性。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也不尽相同,教学过程因人而异、同样教学结果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态度、技能呈现等来具体给与合理的评价;

(3)目标达成的多形式化。教学有法而学无定法,教学过程因人实施,课堂中活动内容固定不变的,但是教师个人应该根据学生或者小组情况合理的分配教授时间、教导方法等来促进教学的推进。

3.3、体育教学的矛盾性

(1)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是最基本的教学论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主要呈现为;①导向作用。示范动作、课堂推进、评价实施、榜样推荐等;②组织作用。队形的变化、针对重点学生的指导。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表现在:①主动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热情、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②自主学习。自主参与锻炼、养成行为习惯;

(2)体育教学与体育实施条件之间的矛盾。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表现之一就是对于实施条件的依赖性。课堂实践中受器材、场地、人员多少、天气环境等的制约;

(3)教师课堂安排容量与学生学习承载量的矛盾。教师设定课堂内容、进度、知识多少、技能要求等按照国家教材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就造成了教材要求的标准、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差异。

3.4、体育教学的长期性

课堂实施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小学阶段多样性的选择喜欢内容,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初级中学阶段中间巩固爱好,学会健康合理的从事喜爱的运动,高中阶段完成最基本的体质要求的同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

4、总结

学校设置的各类课程按照认识的性质,可以理解为“概念性认知”、“形象性认知”和“身体性认知”。“概念性认识”主要指,诸如语文、历史、数学、物理等借助概念进行认识的课程,“形象性认识”主要指诸如音乐、图画等借助形象进行认识的课程,“身体性认识”主要指借助身体进行认识的课程。体育的本质是人类自身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因此,体育课程应该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身体认知能力,这就是体育教学的本质追求,身体运动不仅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方法,这里身体运动性认知不能简单理解为运动能力或体能,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是:个体能够较好地控制和操作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于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必然会衍生出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促进交流等功能和价值,例如,体操、武术等项目的意义主要在于发展人操作和控制身体的能力;田径等项目的意义主要在于发展挑战人极限的能力;球类等项目的意义不仅要增强个人的运动或动作技能,同时还要根据对手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可见,体育的价值取决于体育的本质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及个人的需要。

现象是遮在本质表面的那层面纱,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绝不能以现象替代本质,或以偏概全、或舍本逐末,无论体育运动的形式如何变化,体育的人类自身对象化的本质不会改变,从体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本功能出发,我认为体育教学的本质追求就是发展学生身体运动性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对象化本质身体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理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开端与基石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童年的本质
我de身体
探究视听艺术中的美学体现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