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任各庄镇中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行,作文教学问题不断显现。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部编版教材自2017年在全国推广,新教材的推广带来了一系列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写作能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中,写一个文题之前,许多教师习惯先讲解写作技巧和写作范围,其本意是避免学生写跑题。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难免代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写作倾向,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被迫接受知识。讲解的写作模式,是将作文课堂变成说教课堂,不利于学生自主表达情感。好的文字是有感情、有深度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让学生基于教材内容举一反三,超越教材,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水平的提升,而不是被动接受”。
学生写作时套用模板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容易获得高分的写作技巧,打造好文章框架,并将作文题材分类,给出每种题材适合的标题、开头、结尾,留下空白的内容让学生自行补充。这种将作文模板化的教学模式基本能满足考试的要求,得到不错的作文分数。但长此以往,会让学生的作文趋向呆板、单薄,限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文学经典,品百味人生。阅读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主人公对话,陶冶情操,洗涤心灵。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了解更丰富、多彩的世界。部编版教材选取了许多名家传世之作,值得学生仔细品味。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选编《孙权劝学》《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闻一多的说和做》等文章,表现了孙权勤勉好学、邓稼先品德高尚、鲁迅先生可亲可敬以及闻一多先生谦逊、严谨的特点,与该单元的作文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相呼应。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描写人物的技巧,还能领略到伟人高尚的的情怀。另外,教师除了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还要尽可能在课堂时间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写作技巧。以《台阶》为例,台阶一文中,父亲用半生精力,修建了一所带有高台阶的新房子。但这所新房子并没有给父亲带来想象中的快乐和满足,更多的是不适应和手足无措。文章通过新旧台阶的对比,年轻的父亲与年迈父亲之间的对比,以及修建完成后父亲心情变化的对比,多角度表现主旨。有详有略,结构完整,表达清晰,值得学生揣摩与学习。
部编版教材设计了两个写作训练内容:长篇写作和导写短文。长篇写作的训练内容包括片段写作、话题写作、半命题写作以及命题写作。导写短文是写作训练的简单模式,训练内容包括写作技巧、写作想法、写作收获、经验反思等。以“对比法”的运用为例,鲁迅先生最善长运用对比法,《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环境的对比、乡村社戏与城市大戏的对比、记忆里生机勃勃的故乡与现实中破败不堪故乡的对比。对比法的应用不需要贯穿全文,仅需在关键内容中点出,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用导写短文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对比法写作,相比长篇写作,更能锻炼学生,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围绕主题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表现文章主题的方式不一,有的文章开门见山,有的文章结尾扣题,有的文章主题含而不漏,有的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呈现主题。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根据写作需要灵活组织文字。课文《雨的四季》开门见山,开篇便表明作者对雨的喜爱;课文《狼》以议论结尾,表明主题,凸显人类的智慧。写作文不能死板地套用模板,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写作方法,方显文章灵动。
胸有沟壑,方能写出锦绣文章。换言之,学生的文学素养决定了其文章的内涵。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鼓励学生品读经典作品。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学生不断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并将知识内化,才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点石成金。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描写细腻,表现父亲的老态时,用“深青”“黑”等暗沉的颜色描述父亲的衣着,再用“蹒跚地走”“两手攀着”“两脚上缩”等动作描写表现父亲动作的迟缓。如此细腻的描写,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作者对父亲年老的心疼和无奈。学生在写作时,运用这样的写作技巧,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效果要比平淡单调的平铺直叙好很多。然而,写作技巧的熟练运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并将知识内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审美能力。
结语:写作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生命力。近年,写作教学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教师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走出作文教学困境。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文学审美水平,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