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梅塘小学 李 莉
新课程改革以来,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强调从知识积累到核心素养指向的发展,笔者经教学实践发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模式过于单一,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健康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指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素质的发展;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德育工作整体开展和课堂效率整体提升,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和人才高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
1.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落后。在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大多道德与法治教师难以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着手,只能以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重视语数英等主要科目的现实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乃至学生都会忽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时安排不够,课程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且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
2.道德与法治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节约师资力量,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很多小学教师不得已身兼数职,肩负多学科的教学重担,严重制约教学的进程。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奠基阶段,单纯以知识点传授为核心的教学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深度不够,影响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内化。师资质量和力量的不足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得不到解决,长远来看,必然阻碍学生的学习进步。
3.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不足。长期以来,照本宣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单纯地将教材的内容以口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缺乏真实有效的实践教学,生活阅历和体验不足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知识,并内化为个人素养。小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远远高于初中生或高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组织学生感兴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品质学习和法律知识学习实践当中。
4.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滞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赋予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材难以适应时代更迭和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基于课本主动调整,适当变通,用富有时代价值的案例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是非辨别的能力和道德品质意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例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便利了小学生接触新事物,但层出不穷的网络犯罪案件刷新着学生的认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与时俱进的网络安全事件警醒学生,是实现合理有效教学的重要选择。
1.实现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整合”的转变。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促进了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德育教育、历史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要掌握课程的实际架构,不断完善课程内容。诚然,学科整合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递,实现和小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为基础,与多学科的内在关联和有效整合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长远之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决定性因素。这便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展开学科教学工作,调整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和设计,灵活组织和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打破既有的局限于道德理论讲解和法律常识传递的教学思路。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学习中,教师融合美术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室外感受校园的风光,使其产生对学校环境美的体验,在亲身参观与欣赏中激发学生爱护校园环境,认同校园文化,产生集体的归属感,强化学生德育认知。
2.实现由“知识传递”到“素养培养”的转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经典问题的转化,要实现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养”的转变,就要让知识不再单纯为“成绩”服务,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核心素养指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倡导教师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法律意识、道德认知、参与社会、国家认同等内容。与传统的照本宣读、死记硬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风格相比,现阶段的课堂教学强调小学生素质和认知观念的养成。学科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应用相对频繁,是素质养成和理念进步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渗透合作团结的道德教学时,教师设计小组合作的比赛游戏,给学生营造体验合作的课堂。在趣味比赛结束后,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感言,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在游戏的愉悦轻松氛围下,合作的价值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学生对合作互助的道德品质产生了正确的认知。
3.实现由“教师主体”到“共享学习”的转变。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具有包容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素质的高素质个体,要让小学生自基础教育阶段具备上述素养,就要实现由“教师主体”到“共享学习”的转变。核心素养指向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强调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统一化的教学思路和固定化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必然会被网络教育逐渐替代,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教师在实践中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微课和慕课等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正改变着教师的角色,更冲击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核心素养指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更开放,强调从传统的教师控制到共享学习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实践中的引路人,与学生共同适应与时俱进的新课改教育。
4.实现由“课堂为主”到“课内课外”的转变。生活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智慧,和课内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样有价值,在伦理、道德和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生活实践体验,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互联网连接你和我》的内容时,冗杂的网络世界于学生而言有多重难以抗拒的诱惑,为了让小学生健康上网、正确上网,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健康用网的方法,在学生既有的网络使用经验中汲取“实践智慧”,解决现实的问题,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融合。
总而言之,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道德与法治内容传递为基础的课程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重视对学生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极其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法律意识、道德认知等基本素养,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