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 祁 毅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教育领域相比以往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单纯的理论语言讲解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德育与学生的道德行为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应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巧借网络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推动德育教育朝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小学德育教育环境也因此发生了较大改变。毫无疑问,传统德育工作形式已无法解决现代网络产生的各种问题,因而小学德育工作者应结合网络以及德育工作方法拓展德育教育领域。首先要及时向学生提供德育信息。现如今人们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毫无疑问,沉闷单一的德育信息必然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富有时代气息且鲜活的德育信息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很多学校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站,教师如果想要真正发挥德育信息的优势,就需要在操作中借鉴其他高质量网站的信息,为学校德育网络化提供高质量优化渠道。其次要借助多种社交平台开展德育。当前很多学校在和学生家长沟通时会运用QQ群或微信群,无疑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渠道。
如,教师可定期在家校群开展多元化网上文化活动或心理咨询,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或针对社会广泛热议的德育话题设计虚拟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多种道德观念驱使下会做出不同选择,也会因此产生不同的行为后果。教师还可将学生在生活中无法尝试的问题借助网络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悟为人处事的道理,通过将社会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实现师生、家校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与互动。互联网有着较强的灵活性、自由性且交流顺畅,更有较强的保密性,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构建真实反映思想和心声的环境与空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与判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虽然互联网有着显著的开放性和隐蔽性等优势,但也会为黑客入侵、网络犯罪以及不良信息传播提供途径,因而教师需强化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严禁听信和传播网络谣言,合理控制上网时间。由于小学生并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学校需联系家长一同努力规范学生的网络思想和行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小学德育网络化需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教育效率。基于网络背景下的小学德育重视师生互动,强调民主性与平等性,能充分发挥课程标准提出的凸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可从以下多方面开展实践。
首先,教师借助网络开展多元化主题教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渗透现代媒体和网络教育,例如:清明节线上祭奠英烈、网上节日和少先事迹抢答、网上优秀少先队员事迹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知识普及、优秀人物网络评选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从中汲取德育知识。例如:学校可针对近些年我国极力推广的“红色文化”活动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即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借助互联网搜集和红色文化有关的资料,之后再按照图片、视频、文字等格式将其分类,再将其制作成红色文化网页后刊登校园新闻栏,让学生能看到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信息;学校还可以不定时展播多种形式的优秀作品,根据点击率了解学生的喜好,并基于此调整德育教育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开展师生座谈会。当前小学生除了要在学校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回到家中也会用ipad和手机上网,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互联网信息冲击,一旦没有及时且合理地把控,则会陷入深渊。而师生也因上网问题有着较大的分歧,尤其当教师严禁学生上网时,学生因此会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恶化师生关系。因而学校可举办座谈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再发言。事实上师生双方并没有无法调节的矛盾,只要站在对方角度后退一步,彼此处于合适的空间沟通交流,必然能相互理解,学生也会更加信任教师。
最后,开设校长信箱。学校校长在德育教育中更需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写信的方式和校长沟通交流,在信中畅谈自身想法和对各种事情的意见与建议;而校长也可借此聆听学生心声,站在学生角度了解学校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高效德育教育工作做好铺垫。
德育工作和课程教学相同,也需要评价,但很多学校却忽略了德育评价的功能,虽然在主观层面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则缺乏特色化、具体化,导致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德育采取终结性评价,即在期中或期末运用模板语言抽象化定性描述学生的品德,基本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这样无疑会削弱德育教育评价所特有的导向功能,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事实上,德育评价主体更需彰显多元性特征,在此过程中调动教师、学生、社会以及家长等参与其中,主要围绕学生身体素质、特长发展、学习情况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展开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网,全程和全面记录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表现,形成多方互动的德育教育体系,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校要结合已有的规章制度和行为道德规范要求制定德育评价网,并基于此引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拓宽德育工作范围和空间,以较强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当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此外,学校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优势开展德育发展性评价,及时将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和不足之处记录到计算机当中,这种方式简便且易于保管记录,最重要的是能客观且完整地评价学生,避免出现传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笼统性和片面性。当学生毕业后,拿到手的并非单纯的德育评价,而是基于客观角度的综合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并非学校全权负责,还需家长发挥协作作用,形成家校合作一体化形式,才能更好地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道德素养。家长在小学生成长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自然而然需要参与到德育教育当中。
如,学校可依托网络技术建立QQ群和微信群,家长、学生、学生在社交平台上针对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问题进行沟通,教师及时解答家长的疑惑,并针对家长反馈的情况调整德育教育方案。基于网络打造的家校教育平台能较好地转化德育管理效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转发如“预防儿童自闭症”与“和谐家庭关系”等消息,定期召开网络咨询会与家长会,大幅度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总之,小学德育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也呈现出全新的局面,传统语言灌输式德育教育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要打造网络化德育教育,通过影像、声音、图片、文字等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促使德育教育从课堂和校园延伸至课外、家庭与社会,弥补传统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