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牡兰 (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新时代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移动终端、图书馆等各种渠道搜集和找寻知识信息.因此,教师更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都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应结合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及现代化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快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备课要注意两点:一是备好“教材”.课前准备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全面且深入地研究数学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中的重要信息,在理解知识本源、编排特点、教法提示、练习设计的同时,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科学地备课,让充分的准备工作大力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使得教学过程不仅能将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表现出来,而且能将新课标中的先进理念表现出来,保证课堂教学更具质量.二是备好“学生”.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关注点应有所转变,应从以往的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课程设计应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起活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改变以往的重视教材知识的准备而轻视学生学习效果的态度,应围绕学生来认真备课.(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知识基础.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经验、认知能力等因素,并以此为标准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会数学知识及技能.(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教师在备课时应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及学习情感进行分析,了解所有学生对数学中每个章节的热爱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探索教学方法.如果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及学习情感,很可能会出现教师讲课滔滔不绝、学生听课目光呆滞的现象.(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找出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讨论、分析并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实践表明,在兴趣的驱使下,不仅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而且学习效率也会快速提高.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数字和符号就会变得非常单调;但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他们一定能够从神奇的公式、定理中感受到数学的神奇魅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常见的情景渗透到课本知识中,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在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用问题导入、疑问设置、多媒体运用、评价机制等各种有趣的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快速进入数学世界,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和分析,进而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旨在表明不仅应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应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主动思考和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质疑和提问,在寻找和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触及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告诉学生:“一条射线绕着自身的端点旋转,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角.”这时候会有学生产生疑问:“射线形成的角不是只有锐角吧? 也能形成直角、钝角.”也有学生会质疑:“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之后形成了角,而在射线旋转之后,没有经过旋转的那部分也能形成角吗?”这时一定会有学生进一步提出疑问:“旋转之后形成的角和没有经过旋转的那部分形成的角加起来,就是周角了吧?”在各种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连的提问和质疑声中,课堂气氛会在短时间内变得非常活跃,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和分析一下直线、射线、锐角、钝角、平角、直角、周角的概念,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分析和学习这些数学知识,而且通过将“角的形成”的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各种概念进行串联,能够快速且系统地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会更加轻松,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虽然很多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数学知识和内容,但是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还不太熟练,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与知识点相关的题目和练习做得太少.虽然有些学生看似做了不少题目,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他没有联系知识点进行思考和运用,导致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讲解和练习是数学学习中永远不会被淘汰的环节.新课标提出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将讲解和练习进行高效结合,每堂课都应该严格控制知识讲解的时间,同时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联系知识点进行练习.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向教师提问,当堂课上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在当堂课上解决,课后教师再布置一些相关练习让学生去做,在反复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难度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所进步.例如,在教学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各种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内容,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做一些概念解释及运用的练习题,让基础中上等的学生做一些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综合应用题,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做一些衔接旧知识、激发创造力的练习题.由此,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通过练习题得到提高和进步.
虽然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使用“拿来主义”,将这些教法一成不变地套用到课堂上,而应以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为基础,探寻和尝试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是最优的、最具效率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法.代数、几何、统计等各类教学内容的特点各不相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教法.例如,代数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缜密程度等有较高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多媒体教学、数学辩论、小组竞赛等各种活动逐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加强思考过程的缜密度;几何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等具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尽可能地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形象的事物快速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统计知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有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兴趣点、特长等安排学生参加不同类别的数据统计,让他们在广泛且深入的数据统计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作图等过程中,他们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也会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来选择合适的教法.“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理念.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所有学生个体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等各类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订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初中生一般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教学一些极具空间观念的题目时,教师依然要借助实物或多媒体来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展现快速理解题目内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灵活的教法.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且知识基础较牢固的学生,教师在自主学习阶段就应给他们指定进阶性的学习目标,这样他们在主动探索、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不仅能快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拓展思维,激发想象力,为培养创新性思维奠定基础;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知识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在自主学习阶段应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寻找参考资料,在广泛涉猎、全面学习、深度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太牢固的学生,教师在自主学习阶段应让他们找出自己在已学知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巩固,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教师还应告诉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任何不理解之处都应及时寻求同学或教师的帮助,以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自信心,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肯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特别是当学生经历“发现新问题—不断寻求解决办法—最终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后,教师更应大加赞赏,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带来的振奋人心的力量,学生的学习激情便由此点燃.此外,教师应客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予以纠正,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和前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由、融洽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和探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对各种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还要将讲解和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复习、巩固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最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