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科技脱钩,中国航天可以做什么?

2020-12-30 15:37沈淮
卫星与网络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封锁空间站

+沈淮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声明称,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包括那些处于美国以外,但被列为美国商务管制清单中的生产设备,要为华为和海思生产代工前,都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证。

尽管这一举动符合美国自2018年以来对华为采取的打压和封锁的一贯逻辑,但仍被视为迄今以来美国强推中美科技脱钩最为实质性的一步。

如何应对日益成为现实的中美科技脱钩带来的冲击,曾经和华为有着同样遭遇的中国航天成为人们讨论中的一个重要参照。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航天的发展历史上早已发生过多次。

20年前,一份莫须有的“考克斯报告”,借口中美航天合作将有助中国导弹技术,彻底阻断了两国航天合作的可能。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启动时,“拉黑中国”不让中国参与。

.......

因此,要说脱钩,中国航天早已对这种手段司空见惯。

当然,众所周知,中国航天并未因为这种竭尽全力的封锁和打压而止步不前,20年后,神舟飞船接连升空,中国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全套技术和设备,而美国航天飞机却已经全部退役了,现在不得不靠俄罗斯的飞船勉持载人航天活动;国际空间站眼看要退役,美欧科学家不得不考虑申请在中国空间站上参加活动;曾经刻意边缘化中国的伽利略系统不但进度缓慢,更是故障频发,而中国独立研制的北斗系统已开始全球组网……

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中美科技脱钩,许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几十年来一直在封锁和打压下却一路前行的中国航天,希望从中获取应对中美科技脱钩的有效策略。

那么,中国航天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中国航天几十年来的自主创新的经验和模式对当前应对科技脱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效应。如何将这些经验和模式向高科技领域推广和移植,是航天界应该重视的课题。

其次,中国航天拥有大量自主可控的高科技技术和专利,如果将其尽快转化到各个领域中,将极大降低科技脱钩产生的负面效应和冲击。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也将通过科研成果和模式的输出,加强与各产业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航天科技在国民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渗透度和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推动航天业自身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封锁空间站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在被封锁的武汉,他运送的还有希望》新闻谈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成语猜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