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 陈海波
忘记某人,就像忘记关掉后院的灯,而任由它整日亮着,但正是这光,让你常常想起。 ——耶胡达·阿米亥
喜欢这首诗。在南京先锋书店与刻在墙壁上的它再次相遇时,我久久伫立并凝神仰望。在我成年后的生活里,书店与书之于我,就是那个某人,和那个忘记关掉的后院的灯。
暮春时节,当香樟树的叶子愈发浓密之时,再一次踏上了南京的土地,在活动结束后的那个晚上,匆匆赶往心心念念的先锋书店。
在这样繁华的六朝古都,先锋书店竟这样素朴而隐秘,甚至连个路标都没有。一条并不宽的通道,两旁稀疏垂着的枝条,掩映着一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门,就是这样极普通的帘门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外面车水马龙,锣鼓喧嚣,里面书自岿然,深邃沉静。
踏进门里,迎面就是罗丹的思想者雕像,这个谦卑的思想者,让刚才那个雀跃的抑或是疲惫的你不由自主地打个激灵,怀着万般的敬意屏住呼吸。创造者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在他们创造的作品面前,人可以瞬间安静下来,在安静中触摸灵魂,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每次走进这片书的海洋,都不亚于刘姥姥走进大观园。抬头仰望,前方一个大大的黑色十字架庄严地悬挂在上方,顺着十字架朝向的路线,是一个上坡道,两侧摆满了书,正前方是一个写有“大地上的异乡者”字样的横在地上的十字架,与下面悬挂的黑色十字架遥相呼应。上去,浩瀚的书海教会你谦卑,下来,庄严的十字架询问你信仰。
“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地上的异乡者,我们都在寻找精神的故乡。就像此时此刻,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异乡人汇聚在这里,因为书籍而相遇,与梵·高、毕加索、伯德莱尔、马拉美等相遇。那些画,那些诗,在不经意间就走进了你的精神家园,令你心潮澎湃,心开目明。
在书店的最深处,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等休闲区,可以同时容纳几百人。一眼望去,数不清的人在这里安静着、思索着,这里的一切无不荡涤着每一个期待“受洗”的灵魂。
这是我在迄今为止走过的实体书店中,见到的对读者最人性化的尊重了。
在这样荡涤灵魂的地方,服务生的素养也是极高的。
一直以来,很想系统地读一读李白和杜甫,于是,希冀能在这里遇见我所要读的李白和杜甫。因为书太多,查找实在不便,我把目光投向了这里的服务生。
服务生都是年轻的男孩、女孩,他们阳光青春,步履轻快,或上书,或理书,或应答顾客咨询,始终面带微笑,态度诚恳。
惊叹于书店主人钱晓华先生的伟大坚守,于是,向服务生探询先锋书店的“前世今生”。
因为对书的热爱,1996年,钱晓华先生在南京圣保罗教堂的斜对面开了一家书店,17平方米。“朝圣日”时因教堂人满为患,好多人挤不进去,就挤进了书店。这样,许多人因为教堂而认识了先锋书店。书店里满满的人群把手伸向书架的画面,是主人永远的幸福。
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就赶上了拆迁。搬迁过后,又因酒徒驾车误撞,致书店一片狼藉。之后,主人含辛茹苦,书店则在颠沛流离中“垂死挣扎”。但不管怎样,书店始终是钱晓华先生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他坚信每本书都是一种生命,每本书都有一份感情。他对书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怀,一边在默默地坚守,一边在寻找更好的经营方式。
后来,在夫子庙,他建起了一条160米的先锋大道,设计上便捷实用,内涵上又不失人文性。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最长的书店,不到一年,便在经营上落得惨败。在收拾书本的时候,钱晓华先生泪流满面,他说:“我无法用手指挡住眼泪,那片刻的眼泪仿佛能淹没了整个南京城……先锋大道去了,像我的父亲母亲,卧躺在荒郊的山坡上安息,那里又多了一块墓碑。”这颗心,该有多么痛!
在喧嚣功利的今天,纯粹的阅读被逼进了狭仄的胡同。
终于,在2004年,钱晓华看到五台山地下停车场招租,便又一次绝然投资了进去。这一次,依然是坚持与商业决裂,做一家纯粹而又凝练的书店。时至今日,发展成3680平方米的书世界,震撼着每一个系念阅读的人,不辜负任何一颗为它而来的心。
2009年,先锋书店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
2014年,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之一。
2015年,被英国卫报评为“全球最美十二家书店”之一。
2015年,被美国有线电视评选为“全球最酷书店”。
2016年,被美国《国家地理》评选为“全球十大书店”之一(是亚洲唯一入选书店)。
钱晓华先生怀着受伤的理想,苦苦坚守了14年,为了先锋书店,为了梦中的理想,几乎倾尽了所有。他说:
“我就是一个佩戴桂冠的文化乞丐,一个行走在大地上的异乡者,在通往精神的诗与思的途中,书生意气,至死不渝。
“我就是想向读者推广文化,我希望这份坚守,能给读者带来文化幸福感,同时也能让这座城市更有思想。
“哪怕这座城市陷入了一片黑暗,这里的灯也会亮着。”
这一切付出和努力都注定会被世人铭记。
北岛说,读书来自于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力量,这力量与现实的利益无关,一如灯光,照亮人生的黑暗。
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认为,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想起二战时期,英国伦敦辛郡,一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屋顶被炸塌,钢筋、水泥、瓦砾,遍地都是。在这样硝烟弥漫的时刻,有三名绅士站在图书馆废墟里的书架前,静静地读书。忘记了炮火,忘记了战争,忘记了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然而,正是他们的行动传递着人类文明的星火。
也许人类文明的可贵与伟大就在于这样的薪火相传,书籍、书店和图书馆所承载的,就是一代代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力量。当书籍、书店或图书馆成为一个城市的坐标,当阅读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千千万万的灵魂就因为书籍而有了安居之所。
萨特说:“我的生命是从书中开始的,它也必将以书而告结束。”
我也相信,人们终将会回到书中,去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
先锋书店无疑是大地上异乡者的一座精神的教堂,在这样纯粹而凝练的书店里,可以读书,可以喝茶,可以看电影,甚至可以约会、发呆。总之,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喝那么好的茶,看那么好的书,不随手带走几本,书店主人无所谓,关键是对不起自己。”
作家叶兆言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于是,打卡,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