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国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作为教师,对这段文字应该并不陌生,它摘自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学记》。这段文字描述了当时教学的现状:教师教学,只知诵读课本,灌输知识,追赶进度,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两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课堂还有这种现象吗?从平时的听课情况来看,肯定是有的。这种现象科学、合理吗?当然既不科学又不合理,甚而至于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其实,在教学改革实施多年的今天,我们更应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
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上眉飞色舞、情绪激昂的教师不应再是主角,学生的中心位置要强化,沟通应成为主渠道,学习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事情。这样的课堂是生态的,生成的。说到底这还是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点拨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而不应是灌输者、表演者,课堂上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才是教师的应有之态。
教师眼光的转变。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有正常心理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不管他的年岁长幼,地位高低。而希望得到别人欣赏、夸奖,是想得到别人尊重的具体表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课堂上教师也好,学生也好,如果能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其他学生,就能营造出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话维度的转变。目前,很多课堂呈现的对话方式往往是“老师问——学生答”的二维对话,效率低下。教师要通过组织引导,让学生的问题能在小组内、小组间、教师与小组间、教师与学生个体间、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结成的多维对话关系中得以澄清、达成共识,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除了与人对话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与教材对话。譬如,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与课文脉络对话、与课文结构对话、与文章主题对话、与关键词句对话、与课后问题对话、与文中插图对话等等。这样,课堂对话才会由“二维”走向“多维”。
如果能构建出课堂新生态,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是民主的、开放的、自由的、绿色的、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