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清锋
《趣味故事会》编排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其实,三年级上册甚至第一学段中已多次出现关于复述的练习。而本单元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整体的方式安排“复述故事”这一内容,旨在通过两个童话故事、两个民间故事组织复述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把故事讲清楚,讲得吸引人。可见,《趣味故事会》有着坚实的学习基础。
《趣味故事会》突出一个“趣”字。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一是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此“趣”指向故事内容;二是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有趣,能吸引人,此“趣”指向口语表达;三是听故事后说说故事中哪里最有趣,此“趣”指向互动交际。
那么,学生在诸多学习经验的支撑下,是否能在本次口语交际中自主地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呢?经过试教,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无法达成这一学习目标。所遇困难如下:(1)选择的故事内容不吸引人,过于简单和过于繁杂皆有。(2)部分学生为了把故事讲好,选择机械背诵,偏离了教学目标。(3)学生心中有方法,想要运用却很难。所以,在组织“趣味故事会”前,教师还应做好充分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为之后的自由展示打好基础。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讲的有趣的故事。于是,笔者精心选择了《再也不敢说大话的老鼠》《朝三暮四》和《压岁钱的传说》三个故事。选择理由如下:(1)三个故事不仅有趣,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保留了故事流传的本质功能,符合单元人文主题。(2)三个故事内容长度适中,便于复述,与三年级学生的复述能力阶层相符。(3)三个故事类型各异,一个是童话故事,一个是寓言故事,一个是嘉兴当地的民间故事。(4)三个故事复述方式有变化。《再也不敢说大话的老鼠》内容详尽,对话较多,便于模仿;《朝三暮四》讲的是人类与猴子的互动,复述难度有所提升;《压岁钱的传说》无对话,动作也极少,扩大了创新复述的空间。
笔者选择这三个故事,力求在内容、类型、讲述方式等方面做全面的考虑,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达成如下学习目标:(1)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清楚。(2)认真听同学讲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3)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讲故事,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在上述学习目标的统领下,可设计如下教学板块。
课堂伊始,教师出示三个故事的题目和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故事里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以此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今天要讲的故事。在教师的协调下,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六个小组,每个组认领一个故事,并按照分组重新调整座位,营造“趣味故事会”的氛围。
要把故事讲清楚,首先要记住故事内容。基于前几册教材和本单元几个故事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记住故事内容的几种方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故事之后,先帮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讲故事的方法,通过讨论整理出“多读几遍,借助关键词句、表格、示意图进行记忆,画思维导图”等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任意一种方法进行学习,最后在交流评价中巩固借助图表记忆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厘清三个故事的内容。
学生仅做到讲清楚是不够的,还得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所以,这一板块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达成这一学习目标,同时着力体现“趣味故事会”的交际性。
记住故事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来提提建议,说说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得吸引人,继而在集体交流中,帮助学生整理归类并板书。预设的建议为:语气有变化、表情有变化、加上肢体动作等。
整理好方法后,还要回归故事本身。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细读故事,想一想哪里的语气要有变化,哪些地方的表情该怎么做,哪些地方需要加入肢体动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标记后,再练一练。
在提炼方法和练讲故事之间加入“做标记”这一学习活动很有必要。学生知道讲故事应该声情并茂,却往往在讲的过程中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语气、表情、动作的变化是随着故事内容的变化而产生的,学生空有方法,却不知在何处施展。做标记则能帮助学生在练讲故事之前,细致感悟故事内容,找准变化点,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
课堂进入讲故事的展示环节后,教师千万不能忽略“趣味故事会”的交际本质,所以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得结合在一起。讲故事的学生要自然、大方,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有趣、吸引人;听故事的学生要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故事中哪里最有趣;评故事则应围绕表达和倾听的要求展开。
基于上述学习要求,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如下讲评环节。
复述《再也不敢说大话的老鼠》—互动评价—组内练讲—复述《朝三暮四》—互动评价。
教师先让选择《再也不敢说大话的老鼠》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属于童话,最贴近儿童的语言表达方式,故事中的对话、动作较多,易于学生模仿,比较适合为后续的讲故事做示范。经过互动评价和组内练讲,教师再请选择《朝三暮四》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
互动评价主要安排“个人自评、组内补充、组外评价”三个环节。故事讲述者的自评主要围绕“故事有没有讲清楚”和“讲得是否自然、大方”两个点展开;组内补充主要围绕“这个地方值得我学习”和“这个地方我和他不一样”两个点展开;而组外评价主要围绕“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和“哪里讲得最有趣”两个点展开。
这样的互动评价,把三个大组的学生融入到同一个学习情境中。一个小组讲故事并自我评价,选择同一故事的另一小组可以自我比对、补充完善,其他两个大组中的学生可以说一说听到一个怎样的故事,以此来检测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是否做到认真倾听。同时,围绕“你觉得故事中哪里讲得最有趣”这一话题,学生给故事讲述者点赞,发现对方在语气、表情、动作等方面的亮点,进一步落实“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讲故事,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这一学习目标。
上一个环节中,《压岁钱的传说》还没有展示。该故事中没有语言描写,也没有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教师把它留到最后,帮助学生尝试创新复述方式。在上两个故事的讲评结束后,师生共同探讨:“故事讲得很有趣。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形式,能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呢?”学生也许会建议用多人讲、演一演等方式。于是,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组合练习,最后在选择《压岁钱的传说》的两个小组中选取学生进行展示。此时的评价围绕“说一说他们用了哪些方法讲故事,让你觉得更有趣了”这一问题展开。
课堂尾声,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次故事会的收获,凸显一个“趣”字,回顾方法,巩固认真倾听的习惯,产生一点来自故事的思考,最后把“趣味故事会”推向课外。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挑选有趣的故事,并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挑选有趣的故事好好练习,利用班会课等契机,再组织一次“趣味故事会”让学生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