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明(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北唐山 063021)
疫情是最好的教科书,但如何用好这本教科书,则是对教师极大的考验。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网上的相关素材浩如烟海,除了要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之外,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尝试,这样才更利于实现疫情教育的育人目标。在这个多年不遇的危难关头,笔者决意和学生一起在抗疫微写作中问辩人生。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活出了自己的样子:有84 岁高龄仍然亲临一线的钟南山院士,抢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普通工人,主动请缨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为疫区捐助蔬菜的山东菜农,不辞辛苦病倒在防护岗位上的村支书;也有一问三不知的卫健委主任,违反规定聚会聚餐的人,隔离期间私自外出的人,隐瞒疫区旅行居住史的人,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的人。那么,疫情下的我是怎样一个人?与心目中的我是否是同一个人?请结合实际,以“我是谁:疫情下的我”为主题写一段话。这是笔者留给学生的第一篇微写作,目的是以这次疫情为契机,促使学生去真正关注生活,反思自我。
有的学生写出了真实的“小”我:寒假延期,一开始窃喜,后来却有些麻木。假如在教室,我可能正在争分夺秒地复习,可现在却只能坐在家里,看着书本学不进去。屏幕里的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他们都想把最好的给我们,可我却有些不知所措,或许是自控力太差,或许是适应力不强,这样的日子还要继续下去,要想改变恐怕还得靠自己。
有的学生写出了难得的“大”我:2020 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一半是决战,一半是开启;一半是分离,一半是相遇。虽然我有心中向往的大学,有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下的我必须多了解疫情的变化,在心中默默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因为我不仅是一个高中生,还是一个中国公民。知识和本领是力量,良知和人格是方向,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管住自己不犯错就是为疫情防控出力,希望在这不平凡的一年,能活出不平凡的自己。
客观上讲,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居家复习中,笔者目睹过很多学生不能按时上网课和完成作业,尽管年级领导和班主任喊破了嗓子,可他们依旧难入正轨、我行我素。即便在情况好一些的班级,老师们也自始至终放不下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学生“加码”,很多学生疲于应付、无所适从,对眼前的一切显得极不适应。一些学生自律性差,一失去监管就现了原形,在大的变动面前没有自信,一定是身边的教育出了问题。
按理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核心素养的3.0 时代,可有多少学校已经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如果实施起来尚有困难,又有多少学校已经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索?很多学校口口声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可在实际工作中却时时处处以分数为中心,只要能够多得分、快得分、得高分,什么方法都去尝试,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最终搞得学生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没有习惯去总结归纳,没有兴趣去思考人生,没有意识去认识自我,似乎越来越成为应试的机器。
说得多做得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穿新鞋走老路,以不变应万变,这些依然大行其道的“实用”教育,被这次突然降临的疫情一记当头棒喝,它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精神、品格等素养为目标,只有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坚持不懈培育学科内在的核心素养,才能促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集体,才能为提高分数提供坚实的保障,才能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悉心引导,引导的方向不同,人生的道路就会大相径庭。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使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每位思政课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受多种因素影响,当代中学生的“个人”意识普遍较强,他们甚至在年少的心里就播下了“英雄主义”的种子,梦想通过个人的奋斗在未来占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高的地位,实现更成功的人生。人生需要成功没有错,但以财富和地位来定义成功却是极其片面的,也是存在重大思想隐患的。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越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越能为社会和他人多做事情,就越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异彩、收获更多。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应仅仅以“成功人生”为关键词,而应更多地去感悟“价值人生”的魅力,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争做有价值的人。这种触及根本的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信服二字是关键,而要让更多人信服,就要想方设法引发思考、触动灵魂。疫情之下,有太多的人诠释了舍己救人的内涵,如果没有他们挺身而出,就不会有我们的生命安全。在这些惊心动魄的日子里,一定要学生认真感受这一事实。因此,在学生看完相关资料后,笔者布置了以“我从哪里来:疫情下那些为我们拼过命的人”为主题的微写作,让他们在字里行间去感受“我的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反思“我从哪里来”中提升生命价值。
有的学生写出了狭隘但却真挚的情感:大年三十下午刚包完饺子,母亲被一个电话叫过去开会,成为专门负责排查工作的人员,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因为少数人犯下的错,却要多数人来“买单”,这不公平!很多人闲在家难受,可母亲却要忙到天黑才能回家,从前都是在电视上看见别人受命于危难之中,而现在母亲伟大的形象就活生生地呈现在面前,正是有了像母亲这样一批冲锋在前的逆行者,才有了我们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她们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是我最心疼的人!
有的学生则写出了更有价值的思考:和许多人一样,我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疫情,看着地图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变成暗红色,我的心情无比难过,既有对亲戚朋友的牵挂,也有对整个国家的担心。我从未感受过人与人的关系会如此密切,也从未想过我离祖国是如此之近。祖国母亲病了,需要孩子们去守护,我看见许多奋不顾身的逆行者,虽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是为了谁。非典时是80 后在拼命,这次疫情是90 后冲锋陷阵,作为00后的我们正在长大成人,今天是你用生命保护了我,明天我将誓死保护你的生命!
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口号,而应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之中,真实有效的行动需要相关知识、技能和信念作为支撑。因此,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我要到哪里去:疫情下写给未来的自己”为主题的微写作:眼下这场疫情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的契机,它让我们深深认识到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密切联系。人,永远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即将参加高考的你对未来有何打算?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和工作?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
有的同学想从事翻译方面的工作,虽然人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但要把翻译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要求翻译者一定要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更高的语言素养,她愿意为此而不懈努力。笔者用赞许的言语和她共勉:能够在中学时期就清楚未来做什么,你一定对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虽然始于个人兴趣,但只要它在年轻的心底生根发芽,就一定会在未来开出芬芳美丽的花朵!
有的同学想从事文化传媒工作,不仅因为大众传媒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还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虚假宣传、恶意炒作等现象,需要更多有素养、有正义感、敢于担当的媒体人。看完以后笔者深受感动,并在后面写下鼓励的话语: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正义、有担当的新时代的卓越媒体人!有些同学将来想当教师,认为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能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是真诚、奉献和爱的代名词。笔者用同样温热的文字告诉他们:人不能靠理想活着,但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不管未来是否成为一名老师,都希望你是一个正直、无畏、忠诚和有爱的人!
虽然这些“职业规划”都是学生的一时之想,未来究竟从事什么工作恐怕谁也不能确定,甚至很多同学并没有谈到笔者希望看见的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但身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身为一名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善于捕捉各种契机教育学生好好做人,做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更有职业信念,教育才会更有时代价值,学生才会更有生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