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30 12:07张涛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张涛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对于大学生要求更高,往往对大学生有了更高的期待值。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有较为丰富的文化修养,同时各方面素质都需要提升,应该敢于创新,面对挑战积极自信,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点。基于此,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社会节奏正在不断加快,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在加剧,人力关系复杂化发展,人们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对于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其不仅需要在学校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也面临走向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其今后发展很有必要。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前沿阵地,与学校相比,社会关系更加复杂,生活随心所欲,但大学生由于阅历较少,缺乏相关的经验,自身独立生活能力弱,很多大学生对于走向社会具有一定的压力。

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人士相比相对较差,造成了其在学校学习中缺乏动力,思想不够积极,考试前会出现紧张、焦虑、厌倦等,有些性格孤僻的学生甚至不愿意与人交流,整天沉溺在网络世界中。分析其原因:第一,由于成长环境所导致,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单亲家庭,或者是从小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不懂得怎样与同学进行相处;第二,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网络文化盛行,一些不良思想侵入,包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整个社会风气有所下降。一些大学生整天忙于网络游戏,甚至有些学生染上了赌博等不良行为。各种原因的交错影响,让高校大学生心理长时间得不到舒缓,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轻生、伤害他人等行为。总之,心理问题对一个人的成长很有帮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对其的心理疏导工作势在必行,也是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2、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长期以来,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属于特殊地位,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能够增加教学内容,让智育、体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若能够让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作用,必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1、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身体,也能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新时期,体育教学具有双重作用,不仅能够让大学生锻炼自身的身体,学习学生的技能,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心智的过程,让学生身心愉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基本体育学习锻炼方式,优化身体素质,还能够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基础条件。

2.2、体育教学能够调节大学生情绪,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

一个人的情绪很多时候都可影响他的行为,情绪好坏也预示了心理是否健康,不良情绪有时候往往会预示着心理出现了健康问题。大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展示出来的状态也是其真实的表现,教师在其过程中多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其不良情绪。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减轻其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压力,帮助其释放情绪,还能够转移其注意力,帮助其治疗心病。

2.3、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交往,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受到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性格较为孤僻,表现为沟通障碍,性格独来独往,不愿意和人交往,逐渐的脱离了整个团队,没有集体意识。通过体育教学,利用各种各样的团体性体育项目,让学生处于一个集体中,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找回集体感,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大学生打开心扉,解决交际困难的问题。

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大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外,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治疗。可以说,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必须提高重视。大学生也应该更好的参与集体活动,鼓励自己,通过体育活动方式将自己情绪正确的宣泄出去,始终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提升自我心理素质。

3、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根据教学大纲及目标,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教学目标还体现在提升学生体育能力、心理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通过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体大脑开发,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同时,体育活动能够将不愉快的情绪转移,让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另外,体育运动能够增加人际交往,让大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消除心理问题,保持健康的心理。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自我主导地位,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任何一个环节,包括课堂管理、体育活动内容、教师带动氛围、教学评价等,都会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影响。这些过程包含了丰富的隐性资源,必须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进步发展的策略

4.1、重视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仅仅将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当作是核心,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反应。因此,必须深化改革,重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层面的影响,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将学生体育活动、身心健康当作是一个整体,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基本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拥有先进的现代化体育观念,能够熟练的设计课程,勇于创新;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构建现代化的体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勤于思考,对不同学生群体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培养方式,以便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4.2、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大学生面临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升学、情感、就业都会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有些学生会因此出现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抑郁等情况,这些都说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有一些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中,应该涉及心理健康领域的相关内容。具体来说,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教学方式必须具有多元化特点,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大学生性格特点、兴趣、运动水平、身体状况,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合理的设置体育实践课内容。例如,对于体育不达标的学生,教师必须耐心的进行辅导,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能够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帮助其树立体育活动的自信,提升其承受挫折、压力的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活动氛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活动,这对于发挥体育活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很有必要。

4.3、借助于各类教学工具,利用专业技巧

一个人的阅历不同、年龄不同、家庭不同,在心理、身体上都会存在差异性表现。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应该更加灵活,应该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其行为表现,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其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班级体中,帮助他们走出困惑,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抗压能力。借助于各类体育教学工具、器材,安排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慢慢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具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格。

4.4、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作用

师者,授业解惑者,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生活中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留心观察学生思想动态变化,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判断能力,体育教师应该用自我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教学中、生活中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让其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同时促进体育教学成果的提升。教师还必须不断的学习,掌握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用心理学知识评估学生心理状态,并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

5、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体育活动对人心理会产生积极影响,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而体育教学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相互的融合发展,改革体育教学方式与内容,让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全程,发挥体育活动功能性,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缓解各方面的压力,舒缓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其锻炼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