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哪吒之魔童转世》赢得极高票房和极好的口碑,是它的内在魅力所致。这是一部内涵丰富、浓缩了多个道德、教育元素的影片。社会责任、父母责任、世俗偏见、人性发展、命运抗争、世间大爱、舍生取义等都在影片中得到深刻揭示。从教育视角来看,这是一部生动的德育影片,更是一部启示良多的家庭教育片。它引领人们思考:该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由断然拒绝为百姓降妖除魔到不惜牺牲自己以拯救陈塘关,小哪吒终于在内心将自己视为了社会的一员,自觉地负起了社会责任,并且是负起了超常责任。促成他的这一心理跨越的关键人物是他的父亲李靖。
先前,哪吒对父亲有极大的误解。首先,李靖没有像哪吒母亲那样,在工作之暇还找时间陪儿子玩儿,让儿子开心。其次,李靖对孩子一直持严格管束的态度。这让哪吒对父亲有一定成见,认为父亲让自己做个乖孩子,无非是讨人们的欢心,借以维持陈塘关百姓对父亲的爱戴,有沽名钓誉之嫌。
在现实社会中,李靖这样的父亲随处可见:与孩子玩儿不到一起,对孩子严加规束,亲和力差。母子(女)之间的亲密无间在父子(女)那里大都可遇而不可求,与母亲的舐犊情深(无论孩子怎样都不减少对他们的爱)相比,父亲更看重子女的成长。这在哪吒父母身上表现得十分典型。
但父亲的这些特点也许恰恰是促使孩子萌生社会意识的助推力。父亲向子女发出的这种“气息”,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早晚要走向社会,他能否被社会所接纳,能否顺利融入社会、在社会上立足,取决于他的成长程度。在社会上,他人不可能像母亲那样宽容你,而你也必须要遵守一定规矩,尽一定责任——前提是有一定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亲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所负的引领责任,在对孩子的管束方面也有所作为。但是,很多父亲也如李靖一样,日常生活中对儿子缺少陪伴。由于陪伴得少,子女对父亲缺乏亲近之感,父亲对其所言所教很难往他们心里去,甚至对这些教导带有些抵触心理——你平时都很少看我一眼,我凭什么要信你的、听你的?教育领域有句话——亲其师而信其道,对父母来说,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有些父亲其实并不似陈塘关总兵李靖这样公务繁忙,他们的许多时间都耗费在无效的应酬上。有的父亲还以应酬多为荣,更以此为借口推却了做父亲的教导责任。他们认识不到陪孩子玩儿一会的价值所在:孩子的许多探索是在玩儿中产生的,对世界、人生的疑问也是在玩儿中产生的,他们随时会发问,随时需要解答。假如一名父亲从来没有解答过孩子的许多小问题,待孩子碰到大问题时,父亲的解答就很难产生效果。
哪吒是十分渴望被社会接受的——他母亲深知这一点,但他从小就在这方面饱受挫折,于是他选择了与社会划界。李靖对他的忠告,他只当是父亲为图名的自私。李靖的忠告显然是正确的,但难以打动哪吒,哪吒对父亲的抵触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令人钦敬的是,在父子难以沟通、而孩子又到了成长的关键节点的困境下,李靖展示了作为父亲的伟大人格。一方面,他把守护陈塘关平安、祥和的责任扛在肩上,不惜“禁锢”自己的孩子。同时,他努力向哪吒灌输做人的道理: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比如降妖除魔;因世人偏见暂时不被社会接受,不要自暴自弃,要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命运。为了消除世人对哪吒的误解,他与妻子及哪吒的师父不辞辛苦奔忙。
更可敬的是,李靖决心以自己的命换哪吒的命,以如此壮烈的方式来尽一个父亲的责任。这同时也是给孩子做表率:男子汉大丈夫,在必要时刻是要作出牺牲的。哪吒正是在得知父亲的决定后,才认识到父亲对自己的深沉的爱:为了让自己成为能够把握命运、有功于世从而为世人称道的社会一员,用心何其良苦,牺牲何其巨大。认识到父亲的爱以后,父亲讲给自己的那些道理也就顺利被他接受。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父亲?要给子女爱与教诲,缺一不可。很庆幸,哪吒有李靖这样一位不凡的父亲。
个体能否与社会相谐,个体、家庭、社会三者都有责任。个体与社会有极强的互动性。最初,整个社会除了一个小女孩都视哪吒为异类,哪吒便赌气去做一个异类,而这反过来又加重了社会对他的成见。而当世人亲眼目睹了哪吒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之后,他们自然接受、肯定了哪吒。
在个体与社会相融受阻时,家庭的作用十分关键。家庭、父母让个体有路可退,不至于陷入绝望。父母的关爱能帮助个体保持理智,重燃走向社会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