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畜牧业已经成为了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而对于基层畜牧业而言,兽医在基层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为了实现基层畜牧业的优化发展,必须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
1.1 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基层畜牧兽医而言,有效开展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是减少疫病发生几率、避免疫病大范围扩散的有效途径,也是动物防疫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通常来说,一旦出现动物疫病,就会在动物之间迅速传播,导致畜牧养殖动物病、死,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所以,在实践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强化对动物生长状态的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病因,并且定期为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注射,实现有效防疫。
1.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养殖是畜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疫病发生和传染几率的有效途径。必须对科学养殖理念以及方法进行广泛宣传,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动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1]。所以,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让动物防疫药品、器材、人员储备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构建完善的防疫机制体系,才能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3 推进科学防疫方法实施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推进科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是保障防疫工作质量的前提。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提升养殖户和防疫工作人员的警惕性,为及时有效开展防疫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应该通过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性和防疫技术的科学性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鉴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实践环节强化重视、抓好重点,提出可行性高、针对性强的作业策略,为实现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优化提供辅助。
2.1 优化防疫工作环境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成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极深。而掌控动物防疫工作基础设施情况、提高工作人员防疫意识和做好材料设备准备都属于防疫环境优化的工作内容。所以,为了能切实优化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保证其工作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转换意识、完善设施,推进作业环境的优化。
比如,在实践环节以“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方式开展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确保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养殖户都能提升对疫病预防和控制的警惕意识。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改良防疫工作的环境。比如,有关部门通过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的方式,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站及时更换老旧设备,为他们实现新技术和新设备引进以及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2 深化技术推广为了能提高工作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保障动物防疫技术的有效推广。为此,在实践环节应该为技术推广做好铺垫。比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构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借助科学合理的制度实现防疫工作的开展和防疫技术的推广。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推广的主力,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还应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助推技术推广工作。比如,依照专人专岗、优奖劣罚的管理方式配置人力资源,将技术推广有效性与工作人员的直接利益挂钩,推进防疫工作的有效实施[2]。
2.3 强化人员培养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基于此,以强化工作人员培养,提升其专业能力,壮大动物防疫工作队伍,助推防疫工作开展十分可行。那么,在实践环节就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招聘方案,保障人员培养工作进展顺利。比如,组织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人员定期参与专业理论培训,邀请资深业内人士亲临现场提供实践指导,为工作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成长。当然,为了能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动物防疫工作队伍,管理人员还应该基于实践需求制定人才选聘计划,将责任意识强、工作能力高、学习劲头大的优秀人才选聘到现有队伍中来。
总而言之,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是助推基层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其工作的重点应该被放在动物疾病的控制预防、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和防疫方法的有效实施等方面。为此,基层畜牧兽医应该基于环境优化、技术推广和人员培养等多方面途径推进基层畜牧业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