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河南省汝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汝南 463300)
獭兔养殖的基本原则为种养结合,目前被主推的养殖模式包括“兔-沼-林”、“兔-沼-果”、“兔-沼-菜”等。以上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可实现多项农业资源的再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经济效益,并帮助解决獭兔养殖规模扩张带来的粪便及污水处理难问题,循环经济效益优势突出。
生态循环养殖利用不同物种间共生、互补的原理,以自然界基本物质循环系统为基础,在同一空间或区域内,借助一定技术措施,实现不同动植物的协同化生产,以生态平衡辅助实现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生态循环养殖的优势在于,可充分促进养殖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显著提高养殖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废弃物生成,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同时,发挥农业生态效益,构建生态性、持续型的农业生产模式[1]。
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存在多种类型,可根据养殖地农业生产条件及产业结构适当选择。例如,某地区现有果树、蔬菜等多类种植基地,主要生产梨、葡萄、油菜、水稻等作物,且有着大规模的獭兔养殖产业。在引入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处理、生产为颗粒饲料,用于獭兔养殖。獭兔养殖过程产生的粪便进入沼气系统,经微生物分解发酵后,形成多种可再生资源。其中,沼气供应当地居民生活能源,并进行獭兔养殖设施、器具的消毒;沼渣进入到果蔬种植体系,用作有机肥料;沼液进行氧化处理,进入到渔业养殖系统。饲料是獭兔养殖的主要支出项目,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的应用,可基本实现饲料自给自足,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加强宣传是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也是普及循环养殖技术的前提基础。目前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的经济优势已得到充分证实,相关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因此建议各地区以乡镇政府为核心引导,积极宣传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结合本区域獭兔养殖产业发展情况及其他农业生产模块特点,制定适应性技术推广规范,以多种渠道宣传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优势及该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农民增产增收与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的科学应用相关联。
例如,在本地区进行獭兔生态循环养殖试点,选取当地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獭兔养殖户,为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帮助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及时通过当地光电媒体、报纸及新媒体,向当地养殖户宣传试点成果,并定期组织村级干部及养殖户代表去到试点单位参观学习。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宣传推介会,现场解答养殖户提出的问题,并对生态循环养殖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情况做详细介绍,讲解技术优势及实践要点,以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标准化养殖是獭兔养殖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的有效方式。地方政府部门及农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将獭兔标准化养殖纳入到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长期规划当中,发展獭兔养殖标准化示范单位。以示范单位为中心,吸引其他养殖散户的加入,逐渐完善示范单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基础设置等,并延伸饲料加工、有机肥料生产、农产品经济加工等产业,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的獭兔养殖产业模式。
沼气工程是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基本构成之一,部分乡镇对本区域进行模块划分,结合獭兔生态养殖产业分布、居民分布及其他农产品生产情况,为各模块配置集中沼气工程,以优先享受沼气工程收益的政策,吸引当地企业投资。建设沼气工程的方式实现模块内獭兔养殖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养殖户共同参与、共享收益,在推广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促进当地农业经济方面效果显著。
从当前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推广情况上看,养殖户的顾虑多集中在模式前期投资大、有关设施及工程条件不完善上。为解决该问题,除上述集中建设沼气工程的方案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技术推广的政策扶持力度,进而为技术推广、循环养殖系统落实营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例如,以政府部门为引导,引入企业投资或居民共建的方式,加快完善当地化粪池工程、有机肥料、獭兔饲料等生产体系;为优先引进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技术扶持和税收减免政策。另外,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中产出的动物产品可达到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若能够实现绿色产品精加工,并培育地方农业品牌,则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鼓励养殖户自主引进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技术。
獭兔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符合农业现代化、生态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最紧要的工作为技术推广普及,即通过加强宣传、推进标准化养殖、加大政策扶持等措施,将生态循环养殖技术融入到獭兔养殖产业当中,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