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然材料支持幼儿的创意表达

2020-12-30 06:57:31四川省彭州市南街幼儿园王晓萍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拓印树叶工具

四川省彭州市南街幼儿园 王晓萍

自然材料来源于大自然,随处可得、随处可取。大自然中树叶、树皮、树枝、花瓣、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以及石头、泥沙、蔬菜、水果等都属于自然材料。幼儿的生长离不开自然的生命力和灵气,离不开自然的润泽。幼儿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其他生命的存在充满了好奇与热爱。幼儿眼中的大自然蕴藏着许多奥秘,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许多被成人所忽略的东西也能轻易地被他们发现。那么,如何利用这些看来不起眼的东西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并进行创意与表现呢?我们带着这份疑问,开启了关于自然材料拓印画的实践之旅。

选择合适的材料,为幼儿拓印画提供有效的支持

任何一种材料要吸引幼儿的眼球,让幼儿乐于运用、大胆尝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便于操作、可变化、安全。越能满足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材料,越能激发儿童大胆、自信地操作。

㈠读材料

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性,只有充分了解材料,才能根据材料的特性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1.材料颜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艺术感受与欣赏部分提到小班幼儿在艺术欣赏的特点: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基于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花草树木、水果蔬菜作为拓印活动初期的首选材料。这些材料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橙色、绿色能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让他们爱上并且喜欢使用。

2.材料形状

材料本身的造型、纹理与表现美有着直接的关系,材料外轮廓形状如何、是否能与颜料有机融合、是否便于操作,这是选择材料时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发现,香料中的八角具有花朵一样的形状、桂皮纹理突出,我们设想,用这些材料作为拓印工具装饰出来的衣服、手绢、桌布应该很美。选择外形特征明显的、容易上色的、有纹理的自然材料,更能表现画面线条、外部轮廓、色块的不同,从而使幼儿获得美的体验和艺术的感受力。

㈡玩材料

幼儿在使用材料制作或表现事物之前,需要时间来探索这些材料,我们必须谨慎地向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能够发现每一种工具与技巧的可能性,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如何帮助幼儿实现各种可能,建立自信?我们的做法是,让老师当一回孩子。

老师们先用甄选出来的材料工具进行拓印,深入感知材料性能,发现材料工具与颜料的融合程度、操作的可能性、需要的颜料浓度、拓印与力度的关系、材料的趣味性等,由此掌握幼儿使用的任何技巧或材料都能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为接下来实施的活动做足准备。

开展有趣的活动,支持幼儿创意表达

《指南》中“艺术”领域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作两个方面表明:幼儿要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在拓印活动中,摆在幼儿面前的有各种各样的颜料、不一样的绘画工具,而且这些工具很奇怪很特别,怎样让幼儿通过操作这些工具来满足对色彩的需求、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感官刺激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想象,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和发展呢?我们认为,艺术就是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自主建构经验、习得技能,拓印画也不例外。

㈠以“乐”激“趣”,用轻松快乐的形式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一个活动成功与否,既与提供的材料正相关,还与活动的形式正相关。只有幼儿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有意愿去参与,并且让所有感官参与来实现目标,才能在活动中发展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美、感受美。例如,在树叶拓印画活动中,活动前老师组织孩子们收集各种树叶、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做好经验准备;活动中老师利用童谣《秋叶》,再次让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现秋风起,树叶漂落的情境,利用美妙的音乐、舒缓的动作,让孩子们陶醉其中,孩子们在教室里根据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移动身体、摆手、抬胳膊、在地上旋转等;最后老师让孩子们利用飘落的树叶做树叶书签、树叶画、雨伞等。这种将音乐与绘画巧妙融合的活动形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知—表现—创造”。

㈡以“趣”引“趣”,用趣味材料、趣味方法激引发幼儿创作兴趣

小班幼儿往往对色彩鲜艳、形状鲜明、能发出声响的东西感兴趣,他们喜欢尝试新材料表现熟悉物体,但是这些材料必须是安全、耐用、便于操作的,这是我们对趣味材料的思考与定位。

趣味方法即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和跟随他们的需要和兴趣,支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让幼儿从操作中发现材料的奇异之处,出现创作中的“哇”时刻,不断获得关键经验的方法。

有研究认为支架式教学受到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儿童的发展虽然最后是由儿童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完成的,但文化和情景对儿童学习具有重要价值。它强调师生之间的社会交往与互动,认为教学就是老师与儿童积极互动、合作、建构的过程,在彼此共同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儿童积极主动与教师提供的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不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

在“玉米棒拓印画”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有:切成小段的玉米棒、插上筷子的玉米棒以及剥开的玉米棒等,看似单一的材料,却有不同的用法,给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结合敲、印、玩色和涂鸦等方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不仅体会了材料产生的图案花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有趣的敲敲、印印过程中感受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再如“水拓画”活动的尝试——为了验证在水上也能绘画,激发幼儿探究新鲜事物的兴趣,我们选用水作为自然材料进行拓印。在拓印前,我们将色彩融入水中,供幼儿玩色、欣赏,不同的色彩带给孩子不同的想象空间,通过与彩色水的互动,再将五彩的水拓印在纸上,使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艺术创作、拓印的经验进一步提升,既锻炼了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又提高了对美的想象力。孩子们在水与色彩的交互相融中,感受到了色彩变化的神奇效果。

㈢以“趣”促“学”,创设趣味空间,拓展幼儿感知经验

为了幼儿能够更加自如运用拓印材料,进一步体验材料带来的神奇和乐趣。在拓印画研究阶段,我们在班级的美术区增设了拓印角,支持孩子们随时取用。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拓印角围绕探索自然性和玩色进行材料投放。在区角活动中,老师支持幼儿充分地探索各种材料,用自己的方式使用材料、自由地通过玩色彩、组合工具材料进行创作等。通过反复操作,幼儿对多种材料和工具的使用能力逐渐有了提升,对技能技巧的把握逐渐丰富,对在拓印中如何涂色、沾色等艺术方法的领悟也逐渐深入。随着自然材料的增加,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材料的颜色、外形以及触摸自然材料的不同,使幼儿对自然材料有更直观的体验和丰富的认识。孩子们不管是对自然材料涂色的感知还是创作工具的选择以及创作技巧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引导幼儿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用求知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和生活赋予的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大自然丰富的资源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幼儿眼睛里的大自然永远是神奇的,爱默生曾说:“就像大多数人很难见得到太阳……太阳照亮了成人的眼晴,却闪烁在幼儿的眼晴和心坎里。”

猜你喜欢
拓印树叶工具
树叶拼图
植物拓印
幼儿100(2023年45期)2023-12-18 06:49:00
有趣的拓印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树叶的不同称呼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巧用”工具
读者(2017年18期)2017-08-29 21:22:03
一片树叶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