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春翔
(河南省商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商水 466199)
羊养殖中,炭疽病和布氏杆菌病是两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给羊养殖造成困难,使养殖人员产生经济形势。这两种细菌性疾病不仅突发性强,而且死亡率高,发病的羊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而且布氏杆菌病会对羊的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不利于羊的防御,要求养殖人员根据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合相应的防治方案进行病情的有效控制,从而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羊场内如果有个别出现炭疽病的羊只,因炭疽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养殖人员很难发现羊的病情。这时,可以根据羊的视网膜情况来判断,如果视网膜颜色偏暗紫,且羊的体温过高,就应该加强对羊的重视。如果没有重视,大约1天之后,患病的羊身体就会出现水肿情况,皮肤表面也会溃疡,这时随着病情的加重,羊开始呼吸困,一旦羊的病情持续恶化,羊就会短时间内出现死亡。经过初步调查分析,发现养殖场内卫生条件不理想,有吸血昆虫存在,特别是雨季阶段正是炭疽病传播高发期,这时应对羊群紧急注射抗炭疽血清,避免病情扩大。
经过对炭疽病的症状分析和临床诊断,得知炭疽病的传染源十分广泛,无论是患有该病的动物尸体,还是受到污染的水源和土壤,就连羊群日常食用的饲料,都将成为细菌性疾病的传染源。炭疽病会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进行传播,初期传播不会被人立即发现,炭疽病有二十天左右的潜伏期,过了潜伏期,各种临床症状就会十分明显。初期患病的羊身体体温有所升高,随后开始呼吸困难,食欲降低,颈部和肩部位置浮肿,最终因呼吸不畅、水肿、皮肤溃烂,羊的生命体征减弱,直到死亡[1]。
布氏杆菌病初期表现不明显,一直到羊怀孕时,养殖人员对羊单独喂养时才能发现母羊孕期反应较大,且脾气暴躁。几天后,母羊阴道有黄色黏液流出,3个多月后母羊流产。与炭疽病相比,布氏杆菌病属于隐性慢性并,临床症状主要为母羊怀孕3~4个月时阴道流黄色液体、口渴、食欲下降,母羊流产后患有子宫内膜炎。公羊患有睾丸炎和弓背、行走困难,严重时也会丧失生育能力。
为了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应及时对患病死亡的羊进行尸体解剖分析。经研究发现,发现患有炭疽病死亡的羊视网膜呈暗紫色,且有出血点。对解剖后的羊血液进行检查,发现血液颜色呈暗红色,且不容易凝固,和正常血液对比,患有炭疽病的羊血液更粘稠。羊的皮下和咽喉部位有水肿液体,这是导致羊水肿的原因,尸体淋巴结肿大充血,检查后发现淋巴结呈潮红色。
在羊的炭疽防治方面,需要做好防治和治疗工作,具体如下:(1)加强对羊炭疽病的有效预防。日常疾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应做好养殖场卫生管理,尽量不在污染的草地上放牧,科学管理饲料,确保饲料和水源没有污染。如果养殖场内曾经有羊只患有炭疽病,或者该区域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建议养殖场在每年春秋两季为羊群注射疫苗。可注射2号炭疽芽孢苗,选择皮下注射的方式即可,还应对羊群注射无毒炭疽芽孢苗。(2)加强有效防治。全面消毒养殖场,对所有羊注射抗炭疽血清,按照每头羊50~120ml的标准注射,注射后的12h再重复注射。此外,还需采取以下治疗方案:使用疫毒欣对长效珀胺西林稀释,按照羊的实际体重,每1kg注射0.25ml的药物,每隔8h注射1次,直到羊的提问下降后再继续注射3天左右。也可以将璜奇康和本草第一针混合,与上述方案一样,每1kg的羊注射0.25ml药物,1d/次,直到羊体温下降。
对于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做好日常卫生检疫工作,在规定时间内用布氏杆菌19号弱毒苗对羊免疫接种。对于养殖场内的母羊,可在配种前2个月开始注射疫苗。同时,还需要使用百毒抗对养殖场内所有设施器具全面消毒处理。
如果发现有羊感染布氏杆菌病,应立即养殖场内的所有羊注射布氏杆菌2号弱毒菌苗。此外,还应加强对饲料的管理,每100kg的饲料中加入10%阿莫西林粉50g、益母生化散100g、熊通立克200g和产腹素100g,连续喂养羊群5d左右,对于流产后胎衣难以脱落的羊,可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羊的阴道,每天清洗2次,连续3d后每隔1d清洗1次,直到阴道内没有分泌物流出即可。
本文从炭疽病和布氏杆菌病两方面入手,分析对养殖场内细菌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综合细菌性疾病临床诊断情况,了解羊在初期发病时的特点,细心观察羊的视网膜、食欲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应当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控制病情。与此同时,要求全体养殖人员了解细菌性疾病的相关信息,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养殖场卫生与免疫工作,保证饲料和水源的安全卫生,在干净区域放羊,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