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2020 年5 月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 879 票赞成、2 票反对、5 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共7 编、1 260 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法典将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1.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法典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最基本的法律表达,通过编纂民法典,有利于健全市场秩序,维护交易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运用法律手段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民法典的颁布,将通过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激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无限创造力。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即便是胎儿,也享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私人物权和国家、集体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先后10 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 万人提出的102 万条意见和建议。
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014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广泛开展普法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立法的全过程。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草案聚焦社会热点,回应百姓关切,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系统完备、逻辑严密,集成了新中国70 多年的民事法律实践。
3.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民法典的编纂,既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性整合、修改和完善。
4.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六十六年“磨一法”,“法”到“典”,仅一字之变,开启了中国民法制度的新时代。
5.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法制度自此进入“民法典时代”。
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也带来许多新的法律课题,民法典对此作出明确回应。
1.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2020 年5 月28 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以2 879 票赞成、2 票反对、5 票弃权表决通过。民法典的立法过程表明 ( )
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②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④全国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突出保护人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利。“私人生活安宁”写入隐私权,一些侵权行为,比如骚扰电话、骚扰短信、骚扰邮件、骚扰传单;进入他人的房间窥视、偷拍;跟踪、偷听等都是侵犯隐私权的。对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界定 ( )
①尊重和保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尊重和保护了公民的民事权利
③延展和充实了法律的保护范围
④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编纂民法典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可见,编纂民法典是基于 (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人民名义,铸权利法典。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编纂民法典被确立为重要立法任务。
2020 年5 月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此我国民法制度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中找到答案。
在立法内容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民法典编纂始终。为适应时代发展,民法典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还专门增设居住权制度,保障弱势群体“住有所居”,为老年人以房养老等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对社会关注的“高空抛物如何追责”“个人信息泄露如何担责”等堵点、痛点,民法典也都逐一立法予以回应。
从编纂工作启动至今,民法典先后10 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达102 万条,让立法吸纳各方智慧,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编纂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1.B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立法任务,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民法典,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①入选;材料中是全国人大而非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而且不是决定权,故②③不符合题意;表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④入选。
2.C 对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界定,保护了公民的民事权利而非民主权利,②入选,①排除;把骚扰电话和短信等认定为侵权,延展和充实了法律的保护范围,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排除。
3.B 编纂民法典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排除;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④排除。
4.【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民法典的编纂的领导,才能保证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立法程序中的体现。
③民法典在立法内容上回应百姓关切,关注社会热点,保障公民合法的民事权利,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民法典的编纂广纳民意,反映人民意愿,彰显人民至上。
【解题分析】本题要求说明民法典的编纂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查的是“怎么做”。从材料中可知,民法典的编纂有党的领导、人大表决通过、立法内容保护公民权利、坚持开门立法听取民意四大过程,把这四个过程与“以人民为中心”联系起来形成答案,可得出立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大表决通过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立法内容上保护公民民事权利,维护人民利益;开门立法,听取民意,反映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