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涛
单县山羊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许涛
(山东省单县农业农村局 274300)
为切实掌握单县山羊产业发展情况,推动山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完善“单县羊肉汤”产业链条,笔者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与羊肉汤生产加工企业、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山羊养殖场户和经纪人等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得出,立足单县当地山羊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坚持“政府引导、产业主导”的原则,全面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优质化的山羊产业,必将为“单县羊肉汤”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单县山羊养殖分布在全县各乡镇,比较分散,散养户居多。相对比较集中在沿黄河故道沿岸乡镇,黄河故道沿岸饲草资源丰富,适合放牧,群众养殖基础较好,如高韦庄镇、黄岗镇、杨楼镇沿黄河故道村庄养殖量较大。
单县山羊养殖以黄淮山羊、波尔山羊为主,群众较为认可的“本地山羊”一般指本地饲养的黄淮山羊。青山羊目前存栏量较少,除个别青山羊规模养殖场进行良种繁育、提纯复壮外,青山羊经多年杂交繁育,散养的纯种青山羊几乎绝迹。
单县山羊养殖以庭院式散养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近年来,单县散养户逐渐放弃自繁自养模式,多为“夏秋养,冬天卖”,一般每年七八月份开始补栏,春节期间宰杀或出售。规模羊场多以自繁自养为主,部分育肥场选择市场购买或外地调运山羊。
近年来,畜牧业用地不足已成为制约单县发展规模山羊养殖的主要瓶颈。
2.1.1 建设用地少 单县是平原地区,一般耕地仅占全县耕地的10.7%,可规划用于畜牧养殖的一般耕地约89hm2,部分乡镇已没有可用于规模养殖的用地。
2.1.2 “三区”划定对规模养殖选址有限制 单县2016年进行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三区”范围的划定,仅适养区内可新建规模养殖场,可用于畜牧养殖的土地更加的局限。由于长期的山羊养殖习惯,部分养殖场(户)位于村庄内或距离村庄较近的区域进行养殖,既不符合防疫要求,又产生异味影响群众生活,养殖场找不到合适的土地进行搬迁和扩大养殖规模,影响群众发展规模养殖的积极性。同时,养殖场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过程中,土地流转也存在一定困难。
发展规模养殖需要投入资金较大,以每只母山羊1500元计算,投资建设存栏100只母山羊的羊场,仅购进种羊就需15万元。新建羊场一般饲养2-3年,并且饲养水平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回收成本,部分群众有意愿发展山羊养殖,但资金短缺。由于前几年山羊市场价格较低,部分多年养殖的规模场也存在资金困难。
2.3.1 饲养方式落后 单县散养山羊饲养方式一般为早晨放出去,晚上牵回来,大自然长啥吃啥,根本谈不上补饲。有的稍具规模的养羊户仍以收集杨树叶作为山羊过冬饲草。调查中发现,部分规模场和散养户对羔羊饲养管理不到位,普遍都存在羔羊成活率低的现象,无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3.2 饲养条件落后 山羊虽耐粗饲,对管理条件要求低,但目前农村羊圈简陋、低矮、潮湿,且十分拥挤,羊抗病力差,发病率高。
2.3.3 疫病防控水平落后 同时由于近年来山羊疫病多发,部分养殖场只注重疫苗的防控,缺乏相应的消毒措施和诊疗技术,有的规模养殖场因为管理技术水平不足,山羊年死亡达到200余只,损失惨重。
2.4.1 青山羊市场对接不畅 2018年以来,普通山羊价格涨幅较大,但青山羊价格涨幅并不明显,没有形成良好稳定的青山羊品牌营销渠道,无法体现优质优价,严重打击青山羊规模养殖的积极性。调研中发现,每年春节期间,群众购买青山羊热情较高,青山羊胴体价格相比普通山羊每斤高出10~20元。但在日常消费中,部分养殖场的青山羊销路不畅,供需关系不能有效对接,羊贩从羊场收购青山羊时,活体青山羊每斤仅比普通山羊高出1~2元。
2.4.2 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发能力差 目前大部分规模养殖场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抱团发展的意识不足,对市场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市场行情波动,不利于单县山羊品牌创建。
2.4.3 外地山羊对本地市场有一定冲击 单县位于四省八县交界处,周边县区山羊价格较本县相对较低,外地山羊的大量进入,压制了本地山羊市场的上涨。
2.4.4 山羊养殖场与羊肉汤馆对接不紧密 羊肉汤熬制主要以老母山羊为主,而多数山羊养殖场多以出售育肥羊为主,母山羊一般留作种羊,育肥山羊主要进入市场被群众日常消费,只有个别淘汰的母山羊才会进入羊肉汤馆。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新农村改造,散养户也没地方堆放饲草,从而放弃饲养。农村散养山羊户多为五十岁以上农民,保留传统养羊习惯、有一定养羊经验。目前五六十岁的人群中,部分因儿女外出打工,需要照顾孙辈,没有精力养羊。同时,农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养羊比较辛苦,利润不高,子女嫌影响家庭环境卫生,不支持家里老人养羊。
发展单县山羊产业,应以市场杠杆调节为抓手,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多方密切配合,才能有效调动群众养羊积极性,逐步实现产业壮大升级,推动乡村振兴。
由各乡镇和土管部门划定出适合养殖的用地,优先提供给山羊规模养殖场建设。选址建设之初,属地乡镇要及时通知畜牧、环保等部门,合理规划养殖场建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实现养殖环境的有效控制。养殖场在土地流转中,乡镇应积极协调配合。
出台低息或贴息贷款政策,帮助规模养殖场解决资金缺口。鼓励开展养羊保险,出台政策对我县参加保险的养殖场(户)给予适当补贴。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和涉农政策资金,鼓励开展山羊养殖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对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和创建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规模养羊场给予资金奖励。扶持管理规范、运营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大力开展养殖技术宣传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拓从业者眼界,掌握先进饲养技术,进一步提升养羊场(户)管理技术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提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开展良种推广。鼓励发展山羊核心种群,不断完善良种山羊繁育体系。组织下乡技术服务队。深入场(户)提供现场指导,为养殖场(户)解决亟需的技术问题。要提高养殖场(户)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山羊养殖监管工作,不定期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抗生素残留抽检,督促养殖场建立完善养殖档案,完善山羊生产可追溯体系,确保羊肉产品质量安全。
鼓励发展成立合作组织,由规模场发起,吸纳部分养殖大户成立合作社,统一负责从种羊购进、饲料加工、疫病防控和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山羊质量安全,提高养殖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山羊养殖。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肉羊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参与,采取订单饲养。探索山羊养殖的“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牧场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市场杠杆,打造单县山羊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健全单县山羊养殖、屠宰到羊肉汤生产链条。对接引进和壮大一批引领动力强的“单县羊肉汤”现代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单县羊肉汤”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规范化生产经营,提升产业内生活力,需求倒逼供求,拉动山羊养殖业“蛋糕”做大、做优。
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的相互紧密关联、高度依存带动的“单县羊肉汤”产业链条。以“单县羊肉汤”产业振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全面振兴,带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打造出乡村振兴兴鲁样板的“单县模式”。
(2019–10–15)
S826.9
B
1007-1733(2020)01-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