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和石亭绿茶文化资源探讨

2020-12-30 07:28林金良陈育才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名茶绿茶茶文化

林金良,陈育才

(1泉州市日泰茶业有限公司 362300;2南安市丰州镇人民政府 362300)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石刻“莲花荼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南安石亭绿,古称莲花峰茶,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绿茶,以具有“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著称,产于今南安市丰州镇的九日山、莲花峰一带。因此,探讨石亭绿文化是福建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丰州历史地位特殊,曾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闽南治化最先之美誉。九日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莲花峰自唐起即为闽南著名名胜景区,盛产石亭绿。历史无限风光的石亭绿及其产地丰州,尤其九日山、莲花峰一带曾兴盛一方经济,富庶百姓。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近年来泉州旅游经济发展及安溪茶叶,茶文化发展势头,有意识把名茶、名胜发展相结合,走名茶名胜齐发展的道路,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茶包装宣传、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石亭绿发展历史及其文化背景

石亭绿茶是历史名茶,从晋代至今相传一千多年之久,其历史起源与发展颇具名茶风采。石亭绿的产地丰州九日山、莲花峰一带,曾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在我国对外发展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历史上石亭绿的发展和丰州的治化及九日山、莲花峰一带的昌盛紧密相关,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1.1 石亭绿的起源与发展

1.1.1 古代莲花峰茶

在南安丰州莲花峰上的石刻“莲花荼襟”太元丙子,说明早在晋代太元丙子——公元376年,莲花峰就产茶了。莲花峰真正生产绿茶新品种,是在南宋时候。相传宋代未期,九日山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在莲花峰石缝间发现茶从,经悉心培育,采制成茶,为数极少,仅作为供佛之用或馈赠香客之珍品,称“莲花峰首春名茶”。

1.1.2 石亭绿由来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始建“不老亭”。亭名因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戴忱题诗(诗刻于莲花石上),诗中有“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六角石凉亭于石莲之簏,供游人憩息,莲花峰有了石亭后,香客日多,游人渐增,寺内所制茶叶成为招待、应酬和馈赠之物。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

1.1.3 御赐石亭绿“上品莲花”

清道光年间,道光御赐石亭绿“上品莲花”之美号(现仍有莲花峰上的石刻为证),使石亭绿声誉大涨,名闻海内外,产品远销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等地。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嗜好者的尝试,使石亭绿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茶价上升,且远超其它农作物收获利益,刺激了莲花峰下桃源村农户的茶叶生产。

清光绪年间,石亭绿茶即远销南洋群岛以至西区各国。由于对外畅销,几十年间,在莲花峰桃源村山上山下、园地都种了茶,种植范围从以莲花峰石亭寺为中心分布到乌石山、西坑、路北的石马山、法军山、五虎山等几十个山都有茶园。

福建茶叶宋时以北苑著称,元代武夷御品,清朝道光御赐石亭绿“上品莲花”,可见石亭绿品质并非一般。

1.1.4 万隆会议上的石亭绿

1952 年,石亭绿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历史悠久的高贵名茶。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总理曾用石亭绿招待亚洲各国记者,并在会议后指示有关部门,恢复发展石亭绿,使绿茶生产又恢复发展起来。以草药配合茶叶精制的莲花丸和茶饼,同石亭绿一样闻名海内外,销往五大洲。1960年,中国土特产进出口公司将石亭绿列为出口名茶。1964年1月,省农业厅经作处定石亭绿为本省名茶之一。

1.1.5 石亭绿生产与贸易的重要记录

1998 年面积达550亩,年产量30吨。制茶技术也显著提高,由手工制作转为机械制作,由一般包装转为先进包装。其销售量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收入30万元左右。到1994年,面积达600亩,年产量100担。《南安县志》关于南安对外经济贸易统计表进一步印证了当时莲花峰茶叶发展盛况。

表2 南安茶叶面积产量

1.2 石亭绿产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1.2.1 丰州特殊的历史地位——千年古地,治化最先

丰州自公元260年为三国吴永安年间首置的东安县治起,历经一千六百多个春秋,始终作为郡、州、县治所,曾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闽南治化最先之誉。

700 1936 1999唐久视元年唐代晚唐之后民国二十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徒州治于今泉州,丰州仍为南安县治逐渐从南安析地置莆田、漳州、晋江(包括惠安)、同安、永春、安溪、永泰等府县。南安疆域渐趋固定,长期不变南安县治迁到溪美,丰州一直作为镇级编制丰州镇又析出晋江南岸区域另设霞美镇

1.2.2 九日山摩崖石刻与“海上丝绸之路”

九日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山中无石就刻字”享誉海内外。

丰州金鸡古港是著名的六朝港,海水潮汐可达,大型海舶可通;而古时号称世界最大港口之——刺桐港,于北宋哲宗无二年(1087)正式开港。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印度僧人真谛来到南安丰州九日山翻译《金刚经》,成为有文字记载通过海上交通前来泉州的第一个外国人。九日山摩崖石刻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记载着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等地区的海上贸易和人民之间交往的史实,是现存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堪称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

1.2.3 九日山、莲花峰之名人名胜

丰州历史悠久,文风丕盛,享有“海滨邹鲁”的盛誉。欧阳詹荣登龙虎榜,首开闽海文风;朱熹于九日山书院讲学,影响尤深。历代名人学士的莅临流连无不推动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九日山、莲花峰一带著名名胜古迹有:闽南第一古刹——延福寺(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即288年),金溪大桥(北宋时建),通远王庙(海交祈风之处),石佛巨雕(北宋乾德三年,即965年),姜相台与姜相墓(唐谪相姜公辅栖隐啸呼之外及墓所),翻经石(南朝梁代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校译《金刚经》之处),郑成功焚青衣处,甘棠古井(迄今430年)等。1988年,九日山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峰石刻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4 九日山、莲花峰与石亭绿

九日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石亭绿主要是侨销。历史上,随着我国海外贸易与交通的发展,陶瓷、茶叶等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因此,几世纪以来,产于九日山、莲花峰一带的石亭绿也成了沟通海外侨胞与亲人之间的桥梁,价值超越商品的范畴。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曾用石亭绿茶招待亚州各国记者,意在用石亭绿茶唤起大家对历史上亚非各国友好贸易往来的良好回忆,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自唐代始即为闽南著名风景胜区历代诗人墨客,云集于斯,或登临,或寄寓,遗存不少诗文、楹联。名茶名胜,九日山、莲花峰一带对文人骚客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九日山、莲花峰至今留有许多诗词,描写当年莲花峰茶情况。

表4 与石亭绿相关的诗词、题刻

2 审视现状 喜忧参半

南安丰州的地理气候条件延续了石亭绿优异的品质特点,而市场行情等经济环境却限制了石亭绿的规模发展。其产地丰州九日山、莲花峰一带虽胜迹众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因保护不利,或废旧,或缺失,已是风光不再。名茶名胜发展遇困境。

2.1 石亭绿保持优异的品质特点

石亭绿之驰名国内外,且能从宋代保持到现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历史悠久的优异特点。石亭绿有“三绿三香”特点:“三绿”即石亭绿茶具有外形紧结,身骨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亮嫩绿,“三香”即石亭绿茶具绿豆香、杏仁香、兰花香的特点。消费者对其有独特理解。

2.1.1 出产期为全省最早

“旗枪初试雨前茶”,在其它地能喝到谷雨以前的茶,已很可贵;而在这里可出产明前茶。如今交通便利,即使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泰国都可在清明前喝到石亭绿新茶,而在安溪和其它地区均须在谷雨后立夏前产新茶。它就是具有这样优越的特点满足爱好者得以先品茗为快,所以,在海外驰名就是“石亭首春名茶”。

2.1.2 提神醒目之功效

石亭绿茶气味浓厚,甘甜润喉,具有极度提神醒目之效。在热带的南洋群岛,精神常感疲乏,故最适华侨胃口。喝惯此茶后,喝其它茶便觉无味,所以海外华侨都不畏烦难,经常央亲托友总要购寄一些。国内一些戏曲家、厨师、脑力劳动者均甚嗜好。

2.2 制约石亭绿发展因素分析

2.2.1 产量、销量下降

20世纪80年代初,受乌龙茶热的冲击,石亭绿价格低于同等级乌龙茶,加上制作石亭绿产量低、成本高,当地大部份茶农转向改制乌龙茶,导致绿茶产量逐年减少。以往,每年调往厦门口岸大约有2500公斤左右绿毛茶。而至1982年调往厦门作精茶加工的一级石亭绿竟不上500公斤。1983年后厦门就中断石亭绿茶出口。直至1990年,为满足一些长期旅居国外的老华侨对石亭绿的需要,厦门茶叶出口公司千方百计按传统小包装石亭绿四两彩纸包装规格,以新的小包装代号AT214唛重新恢复历史名茶出口,但数量不多。至1992年,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再次中断石亭绿出口,并持续至今。2002年,石亭绿茶以“九日山”的注册商标取得绿色食品使用权,但产量、销量已远不及以往。

2.2.2 茶农积极性下降,管理粗放

据笔者实地考察发现,石亭绿茶的发展,远没有昔日名茶风采。石亭绿的主产地九日山、莲花峰一带,石亭绿的栽培、加工、销售还停留在个体阶段。茶园多为私人所有,茶树与龙眼树套种,管理明显欠缺。与丰州之外的其它地方相比,虽说丰州市面上很容易就可以买到石亭绿,但有注册商标的几乎没有。此外,丰州市面上的石亭绿单价分布在30~50元之间,丝毫不能体现名茶身价,也因此严重影响到当地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丰州当地的气候及水上环境保持了石亭绿的优异品质特点,而目前的市场行情严重的阻碍了石亭绿的发展。

2.3 今日丰州——地理优越,胜迹众多

2.3.1 地理优越

今日丰州,是今南安市的一个辖镇,位于泉州市西郊5公里处,素有“郡城襟喉”之雅称。东与丰泽区接壤,西与康美镇为邻,南与霞美镇交界,北与洪濑镇毗连。面积56平方公里,全镇人口约45000人,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约3.8万人。

丰州地势坦荡,西北高,东南低,由中低丘陵山地逶迤至河谷平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燠多寒少。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诚如流寓丰州的晚唐诗人韩屋诗句所云:“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年平均温度19摄氏度,年降水量16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200小时。年均无霜期330天。丰州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种植栽培,生产的茶叶品质优异。

2.3.2 胜迹众多

丰州自古为郡、州、县治所,举凡古代治所之一应建筑,应有尽有,几无偏废。丰州莲花峰石亭不仅盛产驰名石亭绿茶,同时也是名胜古迹之地,附近有著名九日山和祈风石刻及许多宋代足迹、阿拉伯通商石刻足迹、郑成功焚青衣处等名胜古迹。祈风山簏的通远王庙是两宋时期海交遗舶与回舶的祈风胜地。其他如六朝古基、韩屋墓、陀罗尼经幢、桃源古地、飞阳古地、武荣慈济宫、郑成功焚青衣处、甘棠古井(迄今430年)、“独立千古”石刻与庙下古墓群等古迹,均具价值,列为省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石亭绿保护与发展对策

调查石亭绿发展历史和现状,石亭绿的发展和丰州九日山、莲花峰一带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在今天安溪茶叶蓬勃发展,历史名城泉州大力提倡发展旅游经济的情况下,当充分利用自身历史文化资源,走名茶名胜齐发展的道路。

3.1 保护发展九日山、莲花峰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又可称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与人类实践活动有密切联系的自然景观之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载体(或表现形式)。它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也因此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在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加强保护意识,树立历史文化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为只有有效的良好的发展才能保证历史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才能促成历史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

3.2 强化石亭绿文化价值

当今时代是商品时代,低端竞争价格,高端竞争品牌。在我国传统茗茶中,龙井、碧螺春、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等在国外享有盛誉,国内更是家喻户晓。石亭绿是我国历史名茶,其产地九日山、莲花峰一带历史文化沉淀丰厚,且在留居于南洋的众多华侨和外国人中享有盛誉,可以说在南洋群岛的茶叶市场中具有根深蒂固的消费对象。其主要产区和企业就加强树立品牌意识,扩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已有海外市场及知名度为基础,扩大出口。在进行品牌维护时,进行茶叶原产地域性标识认证与建设。

3.3 发展泉州—南安(九日山、莲花峰)—安溪茶文化旅游

3.3.1 重视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茶文化旅游是近几年中国旅游业新崛起的新兴文化旅游项目。严格地说,茶文化旅游应该是旅游业中的一个旅游产品,同时也应该是中国茶产业中一个重要产品。茶文化旅游迎合现代游客心理,以其自然、清幽、淡泊、恬静的休闲方式顺应人们悦怡身心、体验民俗风情、文化探源的内在需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旅游产品吸引了中外越来越多的游客,起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茶文化旅游有望成为中国茶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3.3.2 泉州旅游规划

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三部份: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泉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兼有享有闽南治化最先美誉的南安丰州和近年来一直大力提倡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安溪,泉州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有关天然的优势。05年3月,泉州提出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力打造海丝品牌的战略构想。泉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评审会专家组根据泉州市旅游资源特点等,将未来泉州旅游规划为1个旅游中心区、2条旅游还以及12上综合旅游区等。其中的1个中心旅游区即泉州市中心城区旅游区,是指以泉州老城区(鲤城、丰泽、洛江)为核心,包括南安丰州镇九日山在内的泉州湾地区。而12个综合旅游区中,则有安溪茶文化旅游区,包括县城中国茶都、凤山茶叶大观园、西坪铁观音发源地、清水岩、李光地故居、茶博物馆等。

发展泉州—南安(九日山、莲花峰)—安溪茶文化旅游,它所起的龙头及关联带动作用可以把茶文化旅游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物、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项目串连起来,打通茶业中的呆滞环节,促进中国茶产业的良性循环,盘活资源、资产,带动整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名茶绿茶茶文化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红樱绿茶两相欢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绿茶禅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