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琪
摘要:本文对我国县级电网调度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县级电网调度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县级电网调度进行一体化管理模式,明确了县级电网调度未来发展改革方向,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县级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级电网;电力调度;一体化;管理模式
1县级电网调度管理现状
1.1县调管辖范围
目前我国县级电网调度管辖范围并不具备统一的标准,部分县调的管辖范围仅仅包括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而另外一些部分县调的管辖范围则能包括10kV及35kV配电、变电设备,少数县调的管辖范围相对比较广泛,10kV公网配变高压侧至110kV设备属县调管辖范围。
1.2县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县调管辖范围缺乏一致性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县调管理的秩序,影响了县级电网运行管理的有效性。部分供电公司并未设置专业化的配网调度岗位,部分供电公司虽有配网调度岗位,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不能达到主网调度与配网调度的一致性,从侧面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1.2.2县调缺乏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
对配网调度重视不足,配网调度运行所需的软硬件建设落后,配网运行图纸管理、操作票管理、异动流程管理等业务功能分散在多个信息系统,管理缺乏统一性。
1.2.3县调变电设备杂乱
由于近年来我国县级变电所更新设备后,因其设备厂家较为杂乱且一部分厂家因经营不善而处于淘汰之列,导致设备的服务与更新跟不上设备的应用状况,因此影响了变电所设备的运行。且因为县级电网资金的缺乏,使得一部分落后的设备仍在运行中,这就说明为了实现县级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控制,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
2县级电网调度一体化管理模式
2.1县级电网调控内容
县级电网调控的主要内容是负责35kV及以下的输变电设备以及集中监控业务,也就是说除了需要承担新设备启动调度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设备检修及缺陷等工作,还需要具备县级电网监视及遥控操作的职能,并且需要严密监视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及时处理异常信息等。县级电网调控进行操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35kV及以下的输变电设备进行操作,其中主要包括电网运行及操作等,严密地监视电网有功及无功、电压、电流以及设备异常等状况;(2)根据实际运行的需要制定相关的信号采集原则,并且要明确监控人员的具体职责;(3)发生事故时需要对调度管辖范围内设备进行紧急操作。
2.2分布式管理
县级电网调度进行分布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整个主网调度进行负责,并且管理整个管辖范围内变电站设备。而配网运检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配网进行管理,其管辖的范围为10kV主干线路。此种分布式管理属于基础管理模式,其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包括:(1)由于县级电网的管辖范围仅仅只为变电站的内部设备,并且对主网设备操作进行指挥与协调,配网运检单位的职责主要是负责10kV线路的运行方式,因此此种方式能显著地减少县级电网调度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将工作协调的环节进行简化,能够确保主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及稳定;(2)由于显著地增加了配网运检单位管辖范围内的设备,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考虑到系统的运行方式状况以及经济调度。除此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关人员的技术要求及业务素质,同时也显著地增加了配网运检单位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安全风险。
2.3集中式管理
县级电网调度进行集中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主网及配网主干线调度进行负责,并且其管辖范围为10kV主干线路及联络线路。而配网运检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分支线配网进行管理,其管辖的范围仅仅为10kV分支线路。此种集中式管理属于过渡管理模式,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特点包括:(1)能够有效地解决配网运检单位之前出现运行管理水平以及配网装备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及缺陷;(2)能够对主配网调度运行管理协调机制进行优化,从而能够基本实现主配网的综合停电管理措施,最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3)分布式管理模式作为过渡阶段,主要适用于县级电网建设较为完善且规范的供电公司。
2.4一体化管理
县级电网调度进行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将10kV配电高压侧跌落式溶断器作为配网运检单位与县级电网调度的分界点,也就是说县级电网调度管辖范围中包括10kV配网分支线,从而便能实现配网全覆盖模式。县级电网调度主要是负责10kV配电高压侧跌落式溶断器以及以上配网调度管理,而配网运检单位工作职责主要是对10kV配变以及以下低压配网运行进行检修,两者之间实现抑制安全职责,实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属于目标式管理,其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包括:(1)由于实行一体化目标模式,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资源配置急性优化,从而确保主网与配网调度的一致性;(2)能够确保用户管理、变电及配网运检单位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从而能显著地提高管理及工作效率,最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主网与配网之间运行管理的协调。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停电刚性管理,最大限度地确保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在县级电网调度工作中实行统一管理,能够建立一个以调度为核心的操作及异动管理,最终实现供电的安全及可靠。
2.5特点及优势
在县级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中实现一体化管理,能够从制度上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规范,从而对其运行方式及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并且能够根据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负荷变化情况以及运行方式,尽可能地减少运行方式倒换的时间以及所需要的负荷。而对于申报的检修项目及时间需要做好审批工作,对临时检修工作进行严格地控制,认真地监督检修期间的相关工作。对于在检修过程中采用的不经济运行方式进行了解,然后督促检修单位严格按照审批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检修工作。调度员也需要严密监督检修工作的进度,對现场情况进行随时了解,对检修的完工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需要对县级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缺陷进行总结,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对县级电网调控进行一体化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调度员有效监视监控人员工作,也能同时辅助监控人员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当监控人员在监视的过程中发现异常状况及安全事故后,需要在第一时间汇报给调度,当值调度可以直接对故障性质进行判断,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故障判断的正确性。当值调度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向监控人员下令,并通过遥控操作对故障点进行迅速隔离。
3结束语
通过对县级电网调度的一体化改造,能够结合调度与集控中心,从而实现信息及设备共享。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投资,也能显著地提高我国县级电网的运行安全及经济效益,实现了集约化管理及科学调度,最终能够满足县级供电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用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邓莉群.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探究[J].通讯世界,2015,14(33).
[2]吴炜.基于县级电网调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J].农村电气化,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