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引发的对现代企业伦理管理的思考

2020-12-29 11:55王云
大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韦伯马克思

【摘 要】 马克斯·韦伯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认为是现代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奠基之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曾经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生成和发动的新教精神,如今却成为人类文明冲突最灾难深重的一个领域。企业伦理管理时代已到来,但是通向伦理管理的道路注定是艰辛曲折的。本文由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引出的对市场经济与伦理规则的思考,从“中国特色”进行分析对企业伦理管理现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对策及展望。

【关键词】 马克思·韦伯 资本主义精神 企业伦理管理 企业伦理管理困境

一、引言

马克斯·韦伯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认为是现代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奠基之作。韦伯在该书中论述指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生成关系,新教的“现世禁欲主义”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一种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从而成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动力。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鼓励个人要勤奋挣钱,因为个人挣钱越多就对社会贡献越大,而对社会贡献越大,就越能洗干净自己的“原罪”。企业也一样,是要赢利,但是其经营目的却还要回报社会。如何在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保持一种新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这已经不是市场经济自身所能解决的了。现代伦理关系,加上民族理想与职业信仰的建立,逐渐与文化信仰融合起来。在这里我们就引出了“企业”这样的单元。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取代传统的家庭而成为社会的最基本、最具有活力的生命细胞。

二、由《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引出的对市场经济与伦理规则的思考

马克斯·韦伯从主观意图、个人行动方面对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昌盛的兴起进行了文化诠释,确证新教伦理对美国市场经济成功的哺育与支持是重要原因。韦伯语境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是带有新教徒天职伦理的勤俭精神,即:一方面具有克恩伯格《美国厌恶》所总结的“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赚钱”式的贪吝;但另一方面,赚钱在新教伦理看来,也是其本质在于,是做信用可靠的诚实人的人生目的,而非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的手段。诚然,这里的资本主义精神已不单单是一种生活技术和商业智能,而且已然是一种“带有伦理色彩的生活样式准则的性格。”

勤奋创造财富,节约积累财富,资本主义就是在这种伦理观的护航中疾速前行、发展壮大的。如是,资本主义精神编织成了一个巨大的、铜墙铁壁般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这种秩序中,市场主体遵守一种伦理认可的正确生活样式准则,而谋利是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这种伦理精神制约,人们的经济活动就会遏制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经济体系需要其参与者的道德合作,市场经济是与道德相伴而行的,伦理规则的畅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当代人已经具有社会性、组织性、伦理性等复合属性或者立体多维属性。市场力量难以周全人的多维关系,市场魔法失灵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由此得出企业有“维护系统”的义务,维护的有效方式是强化道德调节的地位与功能。

三、企业伦理管理的必要性

伦理管理是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合乎伦理的管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主旨是内外和谐。任何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企业伦理管理模式从理论体系的创建到实践的过程,更多的不是企业自发自觉的行为,而是多个因素驱动的产物。

1、企业伦理管理是“社会公共关系”的产物,由于企业天生就是“人为”的团队生产机构,所以从经济人向道德人转换的动力可以是外部力量的撮合。企业管理伦理化变革的深层动因是后现代“多元社会”利益博弈格局的变迁力量所推动。多元社会的力量格局变化提升了社会对企业行为失当的敏感度,使得不得不慎重考虑企业管理的社会价值问题。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收敛自己的单一的经济主义管理追求,代之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使经济权力和积极回应社会诉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管理的伦理化是“社会公共关系”的产物。

2、伦理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现实追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程度增强,环境的动荡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成为的传统的科学管理、目标管理等规则管理模式的大困难。一些“聪明企业”纷纷增设了倫理委员会和伦理主管岗位,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目标体系。各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纷纷制定更适用的、成功机率更高的行业性伦理建设方案范本,用以替代有经验不足的政府监管条例,为企业的伦理管理提供了更优化的操作标准体系。至今的发展态势是令人鼓舞的:伦理化的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现实追求,并且促进了许多优秀企业的良性发展,不同的文化传统的融合正在通过企业伦理的融合得到实现。

四、企业伦理管理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虽然企业管理的道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并已开始步入实践阶段,但企业不会像人一样具有思想,通向伦理管理的道路注定是艰辛曲折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理论层面存在的困境

在人类的所有行为中,管理不管是以往还是将来,都是最复杂、最具风险、最不确定的行为之一。伦理管理在新时代还存在研究的局限与有待深化的问题。其一,人们更注重的是方法和功利价值,而不是伦理的本真内容。企业和道德不容易携手,在今后的道路上也是障碍重重。其二,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伦理管理只能提供空洞的方法,只能推出空洞的形式目标,不能推出实用的具体的实质性的规范。

(二)实践层面存在的困境

目前,全球性的以金融创新为途径的企业道德风险正在不断升级,但是,不争的事实是伦理原則是境遇性的产物,只有在具体实际情境中才能获得进行“正确”或“错误”道德判断的依据,限于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理性、科学权限范围的有限性以及实质性规范调节能力的有限性,伦理管理只能提供“空洞的”方法,只能推出“空洞的”形式目标,不能推出“实用的”具体实质规范。

(三)“中国特色”面临的困境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儒家德治文化,适应时代的要求,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伦理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管理界和伦理界以及企业界应思考的一个问题。需注意的是,中西方管理历史路径与管理逻辑大相径庭,西方是从科学法治走向文化管理,中国却从德治人治走向科学法治。在中国,谈论任何一种来自西方的理论或概念,都可能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经历过巨大的变迁后,中国目前所处的情境可能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推行西方理论最难的地方是按“中国特色”和“地方习惯”进行适配,以求得现有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的内部关联性。我们在对待西方研究成果时,既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即由于价值取向不同而无视其中的合理性,也不能忽视其由于价值观差异和环境差异所造成的理论偏失。正确的态度是把强调科学的西方管理传统,同强调整体的协调与协作“关系”的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的管理模式。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更注重问题研究,将伦理学理论与当代中国企业管理过程的问题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门面向行动的伦理管理理论、成为一门本土化的伦理管理理論。

五、展望:企业的伦理管理必须从实践出发

企业伦理问题是直接产生于实践的,所以只能在实践中予以解决。诚然,目前我国伦理管理从属的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在很大的意义上还只是浅显的研究,较之于西方,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况且,适合于新现实的新理论,往往只有在事件发生以后才能形成总要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这种管理理论的滞后性决定了目前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的我国伦理管理活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尽管西方经济伦理与企业伦理理论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仅仅是被动的反应,我们应该采用具有预见性的、超前的、创新的方式来迎接这种挑战。结合了行为要素和认知要素的行为认知方法启示我们,我们可以边学边做,也可以边做边学,我们的伦理管理必须面向行动;其次,这种“实践”还应该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地开启管理实践的新天地。无论是理论理性的启迪,还是实践理性的召唤,抑或道德情感的感召,也无论通向企业伦理管理的道路有多艰难,困难有多巨大,我们不得不承认,摆在21世纪中国企业管理工作者面前的必由之路是:我们无法也无须等到需要的新理论形成以后才采取行动,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自己有限的那一点点知识和实践经验,现在就行动起来,去追求伦理管理的实践性,完成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换,最终实现“实践的善行”到“理性的善行”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康乐,简惠美译,广四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 [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祥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年版

作者简介:王云(1990——)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会计专业,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韦伯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抵达最终目的地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五月是什么
韦伯空间望远镜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法律社会学——涂尔干与韦伯之比较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