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婷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品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目前部分中学对待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相关知识教授过程中,流于表面应试化的内容,对生命的内在涵义和价值体现,没有深入进行讲解。本文提倡要转变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挖掘现实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素材,强化情感教育和疏导,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教学;生命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重视并加强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承担了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学生懂得生命珍贵涵义,接受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分析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良好地渗透生命教育,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内容。
一、教学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高
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目前整个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面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只是教育的其中内容,重要的是还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要加强开展品德教育、法治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案例,虽然初中教学阶段设置了这门课程,但是其地位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并不受到重视。部分学校还是只把影响升学率、考试分数與排名等应试化的学习内容,当作教学的重点来抓,这无不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去甚远[1]。
(二)知识教授不深刻,流于表面形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它是用来开展德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点,就融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之中,通过生命理论知识和生命实践学习,加强学生对生命涵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
然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只注重课本中的内容讲解,常常照本宣科,往往浮于表面的形式,没有结合生命安全、生命教育等实践案例,深入挖掘和传授关于生命的内涵与扩展,明显使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
二、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教学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其重要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法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政治教师或者德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里的要求,认真落实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主题内容,需要教师在讲课模式和授课技巧上,不断开拓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PPT、动画短片等多种形式,来展现生命教育的真实案例,可以在课堂开展生命教育话题讨论,可以分组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情景剧表演,还可以进行各种课堂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安全、维护他人生命的人生品质。唯有这样较好地将教材理论知识与生命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生命教育课题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挖掘现实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主题,要注重课堂设计环节的新颖,内容的与时俱进,拒绝教师照本宣科,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这样不但起不到良好的生命示范教育作用,而且容易让学生失去上课的积极性。
生命教育的话题,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在人们的现实生活找寻资源,收集加整理再进行加工,使其变成讲课的案例,用到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中,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例如“马航MH370”事件、“重庆万州公交车坠入长江”事件、“科比和女儿双双飞机坠毁身亡”事件、“重庆飞往西藏的航空飞机挡风玻璃破裂事件”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在这些热点真实事件中有所感悟,不断提升情感体验的能力,深刻理解生命至上的重要意义[2]。
(三)强化情感疏导,打造和谐课堂气氛
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节奏,与学生之间变成平等的、亲密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用情感的模式来进行生命话题教育,帮助疏导学生的心理,加强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想办法营造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静下心来投入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讲课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师生互动频率,通过开展各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对生命情感的感悟。另外,德育教师或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技能水平的培训,不断提高生命教育教学质量,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过程将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初中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趋势下的必然要求。分析这门课程教学的现状对推动教学理念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让教育者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生命教育等德育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积极探究解决办法,从思想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层面进行革新,促进生命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有效落实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朱春燕.(2019).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山海经:教育前沿(5),0343-0343.
[2]李彬,&涂小华.(2018).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科学咨询(11),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