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于志伟
摘 要 仪器分析作为高职分析检测类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当前学生入学层次低、课程学时逐年压缩和职业院校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足等因素的限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将混合式教学理念融入仪器分析的课程设计,进而探索教学过程的实施路径,以期达到课程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高职;仪器分析;混合式教学;仪器设备;仿真实训软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0-0074-03
1 前言
仪器分析作为高职分析检测类核心专业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合式教学作为目前职业教育中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来规范教学行为,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 仪器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由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三部分构成,课程内容信息量大,学习难度高;再加上生源能力参差不齐、课程学时逐年压缩和教学仪器台套数不足等内外因素的限制,使得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开展面临不小的困难。
入学生源层次逐年降低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学校不断扩招以及招生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截至2019年6月,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高职高专院校1423所;总在校生人数2831万,其中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1133万,占比达40.05%。2019年,在教育部高考专项工作中提出面向部分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型农民工扩招100万的专项招生计划。可以说高职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在校生人数上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在高职高专入学生源中,多数学生来源于普通和职业高中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情复杂。其中一部分通过统一高考录取入学,一部分通过单招考试入学,还有一部分中职毕业生,甚至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工,生源基础差别巨大。基于当前这种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热情低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情特点,在教师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应用针对这一学情的新的課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专业课程学时逐年压缩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多采用2.5+0.5或2+1的三年学制,其中2或2.5为在校学习时间,0.5或1则为企业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2.5+0.5的模式,即学生要在2.5学年内在校完成20门公共课、三门专业基础课、七门专业核心课和八门专业拓展课等必修课程,此外还得修够一定学分的选修课,才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148学分的毕业要求。然而,在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和学分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力度的加大和公共课教学要求多元化的发展,各专业课程体系均呈现公共课学时逐年增加和专业课学时被压缩的现象。以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为例,在2017级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为254学时,2018级为210学时,2019级仅为190学时。面对不断压缩的课程学时,在不减少教学内容和不降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如何高效开展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型分析检测仪器台套数不足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借助仪器设备不断地让学生进行实操练习,通过大型仪器仿真实训软件模拟训练来辅助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然而由于部分大型分析仪器价格昂贵,多数院校配备台套数有限,像色谱分析的仪器设备中,一套满足基本教学要求配置的国产气相色谱仪就需要十万元左右,而一套像安捷伦和岛津等同等配置的进口品牌气相色谱仪售价基本都在20万元左右甚至更高。此外,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其他大型仪器设备价格也都在几十万元以上。像这样的大型仪器设备,一所职业院校通常仅购置1~2台,而一台设备只能供3~4位学生开展实验实训,根本无法满足班级容量三四十人的班级同时开展实践教学的需求,只能采取轮替上机实操策略。因此,实践动手练习时长不足也是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的羁绊。
3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模块的整体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合理设计课程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根据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食品行业分析检测工作岗位对仪器分析职业能力的要求,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常见各类分析仪器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选择以食品企业真实检验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载体,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项目下的各级任务中,开发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融入混合式教学理念的课程标准和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
4 仪器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仪器分析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开发设计完成后,重点是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为此,展开每一学习情境包括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拓展和学习评价四个环节教学过程的探索,如图1所示。其中,课堂教学为线下的师生面对面教学,而课前导学和课后拓展为线上教学。在线上课前导学环节,重点要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学习情境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以及要学到什么程度。在线下面授的课堂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则是在进行系统的知识点梳理后,重点解答学生在课前导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则通过布置一些线上线下作业,夯实所有学生在课前导学和课堂教学中掌握的零散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另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适当布置一些提升拓展性的思考题,供他们在课后时间查阅学习,实现其个性化学习需求,达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学习评价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混合式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的作用不仅仅是通过学生参与课程在线学习时长、线上线下完成作业程度以及学生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给予其一个学习成绩的评定,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帮助任课教师发现课程在设计和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实现课程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5 结语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职学情的需求,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不但便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合作类型的教学活动,而且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登录教学资源平台,重复观看线上学习资源,与任课教师互动,查漏补缺,学习巩固线上线下学习环节不太清楚的知识点,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具人性化,也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赵玉华,李晓颍,梁建兰,等.仪器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153-154.
[2]王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2019(7):61-62.
[3]王荷芳,孔德明.仪器分析课程有效教学之有效评价及反馈[DB/OL].http://www.dxhx.pku.edu.cn/CN/10.3866/PKU.DXHX2019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