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之境

2020-12-29 11:54瑶瑶
阅读(高年级)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贾岛鬼神杂念

瑶瑶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国学讲堂”。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木匠的故事,先来读一读原文吧。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1.鐻(jù):通“虡”,古代悬挂钟等乐器的木架。

2.齐(zhāi):同“斋”,斋戒,素食洁身,排除杂念。

3.怀:思念,想。庆赏:赏赐。

4.无公朝:心中没有公家朝廷,指不再想着是为官府做事。

5.其巧专而外滑消:技巧专一而外扰消失。滑:乱,扰乱。

6.加手:加以施工。

本段节选自《庄子·达生》,讲述了木匠梓庆对鲁侯解释自己高超技艺的故事。梓庆是一个造虡的木匠,他造的虡,人们看了都惊叹好似鬼神的杰作。鲁侯召见他,问:“你是用什么方法造的呢?”梓庆回答说:“我只是个普通的木工,哪里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呢?虽说如此,倒还是有一种技巧。我要造虡之前,一点都不敢耗费精神,一定斋戒静心。斋戒满三天,就不再想着得到赏赐、加官进爵了;斋戒满五天,就不再心存别人会批评还是夸赞,自己的工艺是精巧还是笨拙等杂念了;斋戒满七天,已经忘记自己还有四肢和躯体了。在这个时候,我不再想着自己是在为官府做事,技巧专一,外界的纷扰都消失了。然后进入山林,仔细观察树木的质地纹理,选择和虡的外形最为接近的,这时成形的虡就已经在我脑海中了,再动手加工,不这样的话我就停手不做。这是我用木匠的天然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之所以大家夸我做出来的虡像是鬼神之作,就是这个原因了!”

梓庆作为一个身份低微的木匠,却能把虡这种偏重实用性的工具造出人人惊叹的艺术美感,这和他斋戒静心,摒弃一切杂念,最终达到忘记所有世俗功利和技巧的“忘我之境”是分不开的。要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应该学习梓庆的这种精神,抛开所有瞻前顾后的念头,一心一意地专注于事情本身,达到一种超脱一切利益计较的“忘我之境”。

如果做一件事能进入心无旁骛的“忘我之境”,成功往往近在咫尺。在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的宗旨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力求语言的精炼完美。贾岛就曾用几年时间才作了一首诗。当然他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这么费劲,但每作一首都离不开长时间的构思和琢磨。

贾岛年轻时进京赶考,闲暇时还是经常作诗。有一次,贾岛骑驴沿着京城的官道转悠。他正琢磨着自己创作的一首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是一首极好的诗,但贾岛有一处迟迟拿不定主意,他觉得第二句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好還是“推”好,于是他用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了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他作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说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时依旧敲门,代表那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深人静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韩愈很欣赏贾岛的文采和他对诗句用字精益求精的精神,便邀请他到自己家做客。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经常交流文学上的观点。“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贾岛对作诗的投入太深,以致于冲撞了韩愈的仪仗,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严重的冒犯之举。所幸他这种全心投入的精神打动了同为文人的韩愈,后来韩愈也成为他的举荐人。

猜你喜欢
贾岛鬼神杂念
自信担当不可少
镜子
壶口瀑布
贾岛碰瓷
歌声嘹亮
心无杂念
心无杂念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贾岛推敲
驴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