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馨 刘青
摘 要:随着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逐渐深化,二级学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日益严峻,纪检委员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纪检委员工作目前还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缺乏相关考核和保障机制等问题,影响着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文章着力围绕加强二级学院纪检委员作用发挥的必要性,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加强纪检委员作用发挥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纪检委员;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129-04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econdary colleg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conduct and integrity and the struggle against corruption in second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Disciplinary insp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extension of strict party governance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ers, such as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lack of relevant assessment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which affect the effective play of their ro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in secondary colleges, the problems in the actual work and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Keywords: secondary college; member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problems;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的新常态。随着院校两级分权管理改革,赋予二级学院很大的自主权,二级学院在人、财、物等重要事项的决策上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但同时高校对于二级学院的监管容易出现“鞭长莫及”甚至“真空”的情况,校办企业、院系物资、科研经费使用等领域的廉政风险日益提高,管党治党任务艰巨。学院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不仅需要学校上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更离不开同级党组织内部的监督。201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进直属高校在二级党组织设立纪委,但很多省属、市属高校二级学院目前还未设立纪委,纪检监察工作难度和范围都明显加大。高校二级学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迫在眉睫。党章第43条明确规定:“党的总支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设纪律检查委员”,学院纪检委员具备近距离监督基层党员干部,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在业务岗位上的违规违纪行为的工作优势,是二级学院权力运行的观察哨、问题线索的主渠道。纪检委员在校院两级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中可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目前纪检委员在高校二级学院的存在感和话语权都较小,未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提升高校二级学院纪检委员履职能力,加强队伍建设,激发纪检委员作用发挥势在必行。
一、加强高校二级学院纪检委员作用发挥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高校基层组织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落实的基本细胞和单元,而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是基层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他们是连接普通党员和二级学院以及连接学院和学校党委的一个重要纽带,日常工作中扮演着“五员”的重要角色任务。他们是“宣传员”,负责经常性党性党风党纪宣传教育工作;他们是“信息员”,是学院和高校纪委之间信息反映和反馈的沟通桥梁;他们是“协理员”,协助学院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工作;他们是“警卫员”,对苗头性的问题抓早抓小,“拉耳扯袖、红脸出汗”,防微杜渐;他们是“监督员”,对学院涉及人、财、物的重点领域进行监督。他们作为打通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纵向深入。
(二)有利于推进“四责协同”机制纵向传导
在尚未设置纪委的二级学院,纪检委员是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机制层层落实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院履行“监督责任”的不二人选。纪检委员与学院领导班子在管党治党中协同发力,上下协同,形成层层担当、一级为一级担当的同频共振效果,让压力“不断层”“不断流”,防止了“上热中温下冷”“水流不到头”等问题的出现。通过责任分解、考核检查,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使学院乃至学校“四责”协调同步同向同力,形成责任闭环。
(三)有利于深化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纵向延伸
在高校纪委纪检干部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二级学院纪检委员是高校纪检干部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不仅能充实、壮大高校纪检监察力量,发挥基层纪检委员的育人特色,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协助高校纪委开展业务,彰显纪检干部的肝胆相照。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有利于缓解专职纪检监察力量不足的压力,扎实深入地推进纪检工作;有利于扩大监督覆盖面,解决学校纪委对二级学院党风廉政风险防控中存在监督路径偏长、监督有盲区的问题,与高校纪委形成合力,弥补高校纪委纵向维度上的缺失和不足,推動纪检监察监督向纵深发展;有利于信访案件的查处,对涉及二级学院科级及以下的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与校级纪委进行配合调查处理。
(四)有利于实现党内监督横向覆盖
纪检委员是二级学院党组织专责监督人员,是承担“监督责任”的主力军,是党内监督的“探头”,正风反腐的“前哨”,具有开展“近距离监督”的天然优势。他们对学院各项工作最清楚、最了解,也最能形成对学院主体责任的监督,有利于把监督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治理效能。发挥支部纪检委员监督作用是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的现实需要。纪检委员通过对院系物资、科研经费使用、重要岗位选人用人等风险防控重点领域的监督,将监督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有效解决高校纪委监督力量不足、监督不深入、监督范围狭窄等问题,增强监督的深入性和专业性,在加强二级学院日常监督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二、高校二级学院纪检委员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兼职兼任多,缺乏时间精力
二级学院的纪检委员专司其职的很少,基本都是兼职,往往都是一身多职,不同程度上还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生和管理等业务工作,很难做到一心多用,普遍存在着“兼职不履职”的情况。一般兼职纪检委员大多都是二级学院较公信力、较有工作能力的教职工,或是由学院书记兼任,本职工作都较为繁忙。业务工作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会产生对纪检委员的工作无暇顾及、束之高阁的情况。在繁琐的日常业务工作中,纪检委员的兼职身份也会逐渐被淡忘和忽视,只有在召开党组织会议的时候才会被“昙花一现”。同时传统职能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加以转变,普遍存在的“重业务,轻党务”的传统思维,使得纪检委员从事兼职工作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有限,在时间精力分配上也会更倾斜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容易造成纪检委员工作走过场,日常监督流于形式。
(二)挂名虚设多,缺乏履职意识
有些二级学院由书记或者副书记分管纪检工作,由于书记们都是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因此可能会产生对纪检工作大包大揽、“一篮子”解决、代为履职或者交由专职的组织员处理的情况。有些纪检委员鉴于时间精力和工作经验的缺乏,故对此情况也会“欣然接受”“随遇而安”甚至“乐得其所”。这样不仅使得纪检委员无用武之地、虚位乏力,逐渐边缘化,成为“挂名”委员、“光杆司令”,也使得书记们作为肩负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悖于“四责协同”的机制建设。有些纪检委员则履职意识不强,认为纪检委员是个闲职,只有“上任”却没有“上岗”,只有“身份”却没有“作为”,只有“分工”却没有“行动”,对二级学院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认识到位,认为纪检工作有学院书记和学校纪委专职纪检干部冲锋陷阵就可以了。还有些纪检委员认为设置纪检委员只是为了符合党章的要求,对纪检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正确认识。
(三)现学现卖多,缺乏业务知识
二级学院兼职的纪检委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跟广大普通教职工一样,对纪检工作不甚了解,有些甚至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最新的政策理论都不太了解。因为没有纪检岗位工作的经历,加上高校纪委在纪检委员的管理和联系工作上较为松散,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大多数纪检委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缺乏履职必需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他们大多不熟悉党内法规和党的政策,不熟悉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要求,面临着“自力更生”“无计可施”的局面。对于高度强调政策性、专业性、艺术性的纪检工作,难以有所作为或者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有的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缺乏抓手,找不到切入点,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有的碰到问题了才会查阅相关文件或是咨询高校纪委,存在“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的心态;有的不注重知识更新,经验主义较强,没有与时俱进,对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缺乏了解,还用着老办法、老思想开展工作。本领恐慌极大地限制了二级学院纪检委员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瞻前顾后多,缺乏相关保障
二级学院纪检委员作为“监督员”,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想监督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纪检委员存在畏难情绪,监督下级怕被报复,监督同级怕被孤立,监督上级怕被排挤,监督组织怕影响中心工作。因为纪检委员的人事待遇、工作环境等都在二级学院,生怕自己的“有所作为”得罪人,影响自己的晋升、待遇、人缘等。因此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明哲保身”,有的“轻描淡写”,有的“掩耳盗铃”,有的“避重就轻”,缺乏责任担当。还有些纪检委员已经年届退休,抱着“平稳着陆”“投鼠忌器”的心态,遇到问题绕着走,“打太极拳”。纪检委员的工作流于形式,日常监督虚化,“四种形态”无法体现成效。学校纪委和学院作为纪检委员的上级部门缺少相关的制度机制保障和物资保障,未能免除纪检委员的后顾之忧,使得工作开展束手束脚,难见成效。其次,学院作为纪检委员考核评价的独家代言人无法全面地体现其工作成效,学校纪委在这方面的缺位,造成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纪检委员相关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
(五)被动执行多,缺乏明确职责
由于上到党章,下到高校内部制度都未对二级学院纪检委员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都较为原则,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不接地气。各高校基本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在个性化操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纪检委员对如何履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多纪检委员工作主要以配合高校纪委、协助学院书记为主,被动应付、完成任务的心理较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较少,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日常以上传下达的执行性、常规性工作为主,绝大多数工作听随上级组织和机构的安排,甘当“配角”,不当主角,例如集中学习、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较多,但自主开展的监督检查、廉政风险防控、廉政谈话较少。纪检委员的“战地”较为局限于组织生活会、总支(支部)会议、支委会议中,没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工作积极性和活跃度不够,主动出击较少,监督、探头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出来。职责不明确就无法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缺少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必要的制约手段也是影响纪检委员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高校二级学院纪检委员作用发挥的对策
(一)选好配强队伍,加强业务培训
二级学院的纪检委员是集政治性和业务性的岗位,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扎实的业务功底,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的工作理念。因此,二级学院选任纪检委员前应向学校纪委报备并征询意见,要把好队伍的“入口关”和“出口关”。高校纪委应参照专职纪检干部对纪检委员进行管理,施行任前谈话、建立廉政档案、因私护照管理、年度考核等。其次,高校纪委要针对纪检委员目前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搭平台、创条件”,完善任前和任中的业务培训机制。通过讲座、集中学习、挂职、列席纪委委员会议、以案代训、参与巡察检查等方式,针对如何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第二种形态进行拉耳扯袖、红脸出汗,如何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牢固树立“眼里有监督,监督就无处不在”的理念,积极为学院出主意、提建议,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如何配合校纪委做好违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等进行培训和实战指导。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夯实理论基础,深化纪检业务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提升纪检委员的法治思维能力,加强对程序、流程的把控,做到依纪办事,依法办事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此外,高校纪委要加强对纪检委员日常工作的关心,建立定期听取纪检委员工作汇报的工作机制,了解工作进展,及时纠正偏差,指导完善工作。切实使纪检委员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二级学院纪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带头严格遵守党纪党规,牢记使命,清正廉洁,做到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为学院筑起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堤坝”,形成保护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金钟罩、铁布衫”,切实履行好纪检委员的工作职责。
(二)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考核激励
二级学院纪检委员的职责与高校纪委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应有所不同。纪检委员的主要工作更侧重于日常监督检查、宣传教育和协助高校纪委查信办案。因此,要明确监督是纪检委员的第一大职责,要对学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科研经费使用、人才引进、人事晋升聘用、招生录取、学生党员发展、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进行监督检查,提出预防建议和规避措施,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打击“微腐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发生,同时督促学院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扎牢制度的笼子,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靠制度管人,靠流程管事的法治环境,为依法治院、依法治校提供坚实的保障。要明确纪检委员对学院党员干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职责,包括制度教育、作风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通过会议传达、观看教育片、参观、廉政谈话、微信公众号、微课程等方式和途径,常敲“警示钟”,常灌“清醒剂”,树牢“防护墙”;要明确纪检委员协助查信办案职责,日常搜集教学、科研、招生等学院主体工作中的问题线索,抓早抓小,发现的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运用“第一形态”予以提醒、告诫,关注学院内部政治生态,经常汇报和反映学院党风、党纪情况,协助高校纪委对学院党员违纪案件的处理,配合做好思想教育和审查安全后勤工作等;要明确纪检委员对学院巡视巡察整改的督查之责,督促学院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好“后半篇文章”等。理顺组织关系,建立学院与学校纪委双重领导机制,纪检委员的考核应由学院和学校纪委进行分类考核评价。纪检委员承担的本职岗位工作由学院进行考核,而纪检委员工作则以学校纪委考核为主,年底纪检委员应向学校纪委述责述廉,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和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对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应及通报所在学院建议予以调整人选;对履职积极、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高校纪委也可以吸收进来充实专职纪检干部队伍,激励纪检委员履职尽责。
(三)完善履职环境,加强保障措施
首先要提高二级学院对纪检委员作用的思想认识。高校党委要加强对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的教育,要求基层党组织切实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充分认识纪检委员在从严治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上重视纪检委员,在工作中支持纪检委员,在生活上关心纪检委员”,酌情减轻他们本职工作的负担和其他事务的负担,使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纪检委员工作中。学院及领导班子要重视和配合纪检委员的日常工作, 学校将此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考核内容,层层压实监督责任,为纪检委员履职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其次,学校层面要提高纪检学院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通过制定人才培养、人才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保障,切实激活管党治党“神经末梢”的活力和动力。建议参照专职纪检干部给予纪检委员工作津贴,开通党务工作人员的职称晋升通道,建立纪检委员人才库和提拔交流机制,肯定纪检委员的工作成绩,提升纪检委员的岗位获得感和成就感。在日常經费中,设置二级学院纪检工作的专项经费,用于宣传教育活动、购买学习资料、信访工作等,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和伸手要经费的尴尬,为纪检委员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为纪检委员设置专门的办公室,为谈话、信访调查提供便利。高校纪委作为纪检委员的上级部门,要落实“三个为主”的要求,应对纪检委员的工作开展提供坚强后盾,为纪检委员排除障碍、打消顾虑,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成为纪检委员干事创业的坚强靠山,更好地激励他们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投身到基层纪检监察事业中去,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当好高校政治生态“护林员”,全面从严治党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曲东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方略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职能的路径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3.
[2]王雷.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建设探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7(7):37-38.
[3]杨志鹏.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党总支纪检委员[J].支部建设,2018(10):16.
[4]黎志隆.浅议支部纪检委员监督作用的发挥[J].视听,2017(4):237.
[5]梁洪振,夏民.论新时期高校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的充分发挥[J].法制与社会,2020(01):153-154.
[6]章霞,明庭权,刘佳.基层纪检组织和纪检委员履职问题研究——以武汉市教育局、市属高校和市直属教育单位为例[J].长江论坛,2017(6):67-69.
[7]张瑶宁.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建设[J].管理观察,2020(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