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石 宁艳艳 关亚萌 刘书臣
[摘 要]教育实习指导对于提升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实习指导应把握“一个实践内涵,两重发展愿景,三类指导群体,四大典型特征,五种学生问题,六层指导策略”的问题框架,形成U-S合作指导的良性循环,切实促进实习生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师范教育;教育实习;实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5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2[收稿日期] 2020-10-04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实践化的核心环节,有效的教育实习指导对于提升实习生素养有着重要作用。面对教育实习中所暴露的问题,教育实习指导应进行敏锐捕捉和深层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结构性的问题框架,使学科教学论教师、学科教师与当地名师密切协作,形成U-S合力,对教育实习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指导。
一、一个实践内涵
教育实习常见的指导方式包括岗前教学指导、远程教学指导、实习巡回指导、当地学校及当地特聘教师教学指导等。其中,教育实习巡回指导是高校教师在实习生岗中阶段唯一一种和实习生面对面的指导方式与远程教学指导相互配合实现高校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教育实习巡回指导和当地学校及当地特聘教师教学指导相互合作实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下的教育实习教学指导;岗前教学指导是教育实习巡回指导的指导基础和原点。
基于以上关系的梳理,教育实习指导要紧扼实践这一主题,形成高校教师与当地教师、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协作指导,基于理论又不囿于理论,指导实践又不迁就实践,科学、灵活地对教育实习进行全方位指导,形成U-S合作的良性循环。
二、兩重发展愿景
(一)教育实习巡回指导课题化
教育实习扎根于一线中小学教学工作,无论是实习生的表现,抑或是教育实习巡回指导的路径与方法,都是值得讨论与研究的内容。将教育实习巡回指导课题化,有利于巡回指导团的成长,更有利于实习生科学地提高。
(二)教育实习巡回指导基地化
教育实习依赖于中小学,高校需要与中小学达成合作,实习生到中小学进行实地锻炼。在合理的范围内设置教育实习巡回指导基地,有利于在合理的地理范畴中对实习生进行指导。
三、三类指导群体
由学科教学论教师、学科教师与当地名师组成的教育实习指导团,能够在全时段进行实习指导工作。学科教学论教师承担岗前指导和岗中巡回指导,为实习生提供教学论知识;学科教师在实习生身边进行有针对性的经验性指导;当地名师则针对教学及管理上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U-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以教师教育为基本目标与任务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1],从大学到中小学,从理论到实践,从集体到个人形成U-S合力,助力实习生有效提高教学能力。
四、四大典型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教育实习指导的典型特征:其一,指导的全面性,即对教学理论、教学能力、实践管理能力等维度的全方位指导;其二,指导的连续性,即由岗前到岗中、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反思的连续性指导;其三,指导的合力性,形成U-S合作指导团队;其四,定点的持续性,教育实习指导基地化使指导更具持续性。
五、五种学生问题
(一)教学理念问题:教与学的变革下的实地尝试
新课改强调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2]。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所积累的经验大多来源于微课教学训练,因此在真实的实习情境下,往往着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而对教育理念的不足,忽略学生主体性与发展,引发“教”与“学”脱节。
(二)教学规范问题:教态、语言、板书、行为等
成熟教师具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教学风格成型期的实习教师,教学规范尤为重要。实习生在实习环境下由于课堂自主程度,如果相关指导与自我要求不到位,易出现教态、语言、板书、行为规范问题。
(三)教学技能问题:导入与结束、讲解与提问、互动与调控、活动与生成等
导入与结束、讲解与提问、互动与调控、活动与生成等是教师的基本技能,由于缺乏将教学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验,实习教师往往存在导入与结束“虎头蛇尾”,讲解与提问逻辑性不足,课堂无效,课堂调控的教育机智不足,教学活动形式与内容单一等问题。
(四)教学设计问题:爬课本的搬家式设计、无起伏的平淡化设计、缺核心的散沙式设计
在教学设计方面,实习教师也常见多种问题,如,爬课本的搬家式设计,即按照课本进行“流水式”讲授;其二,无起伏的平淡化设计,即按照既定思路进行讲授,缺乏有效互动;其三,缺核心的散沙式设计,即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点罗列,缺乏问题与情境的引导,看似五脏俱全,实则四分五裂。
(五)教学机智问题:管理型机智、应答型机智、活动型机智
由于实习教师缺乏管理经验及年长班主任的权威,学生的不配合使实习教师感觉棘手,这就需要实习教师具备一定的管理型机智;在课堂互动中需要实习教师形成一定的应答型机智来面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实习教师具备活动型机制来推动课堂活动的进行。
六、六层指导策略
教育实习指导中,指导团队应做到:指导主体形成合力、指导维度系统化、指导过程连续化、指导时间阶段化、指导层次差异化,从而为实习生提供适切指导。为实现以上原则,指导工作应从以下维度展开:
(一)规范理性的教学指导维度
教师规范一般包括教态规范、语言规范、课堂守时规范和呈示规范等。高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当地指导教师要在教师规范上达成共识,不能脱离实践建构教师规范的理想样板;也不能不顾教师规范任由实习教师放任自流。规范理性的教学指导能使U-S合作教师在规范实习教师的过程中得到自身教师规范的交流反思和理解重建。
(二)技能理性的教学指导维度
教学技能是实习教师课堂实践的重要内容。当地教师往往更注重,而高校指导教师往往注重。教育实习指导团队在技能理性维度需要达成共识:其一,教学技能是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的,最终评价标准需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二,新课程教学技能和传统教学技能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出选择;其三,实习生的教学技能应从单一训练走向综合提升。
(三)设计理性的教学指导维度
教育实习指导的U-S合作双方由于课程教学文化的差异,存在不同侧重的教学设计倾向。教育实习指导团队在设计理性方面需要相互容纳并使这些教学设计倾向达成一致。
(四)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学指导维度
学科教学知识处于“学科知识”与“一般教育知识”的交叉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实践和提升中,可经由课例研修实践促进各方的共同理解和发展。
(五)关系理性的教学指导维度
不同教师对于师生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实习教师在具体情境下经常产生困惑。教育实习指导在关系理性上应注重关系由心而发,有本必依,真诚而灵活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六)领导管理的教学指导维度
领导班级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往往是实习生的弱项。高校实习指导教师较为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中小学方的指导教师的经验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领导管理的教学指导需要高校和中小学双方进行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引导实习生摸索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七、结语
我们应重视对教育实习指导有效性的提升,深化U-S合作教育实习指导的改革,通过对教育实习指导六层问题框架的深刻把握,构建志同而道合、和而不同、视域共融的实习教学指导机制和团队,实现对教育实习全过程的渗透性、全面性、持续性的整合式指导。
参考文献
[1]蔡春,张景斌.论U-S教师教育共同体[J].教育科学研究,2010 (12):45-48.
[2]南海.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价值学解读[J]. 教育科学,2010,26(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