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质量超过正常[1]。对于肥胖症而言,其大多是因为遗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引发的;同时,肥胖是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大高危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2015年,全世界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高达22亿,比1980年增加了2倍[2]。而1989—2009年,中国超重人口从1.67亿上升到5.29亿,肥胖人口从1 487万上升至1.28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8%和38.1%[3]。出现体质量增加后,不但会提升心血管类疾病、肿瘤、骨骼肌肉类疾病等各类代谢性慢病发生的概率,还会引发许多社会性问题。为此,找到更为高效、科学、安全的减重方法,已经获得了临床中更多的关注[4]。本研究特选取本院营养科门诊2017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超重/肥胖病例,探究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结合微信跟踪管理对患者的应用价值。
摘选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本院营养科门诊接收的超重/肥胖病例150例,对全部患者施予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结合微信跟踪管理。男∶女=62∶88;年龄20~59岁,平均(39.79±9.35)岁。纳入标准:(1)明确为超重/肥胖患者: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WGOC)相关的诊断标准:BMI 18.5~23.9 kg/m2为正常,BMI 24~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5];(2)年龄:18~60岁;(3)全部患者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均正常,总依从性高;(4)本研究患者、患者亲属均是自愿加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本研究已经被医院中伦理委员会核实、批准。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及心血管疾病;(2)有严重的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3)患有恶性肿瘤;(4)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5)过去半年接受过减重治疗。
1.2.1 首诊阶段 所有患者均在首诊时接受代谢检测、人体成分分析仪及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等),测量血脂、血糖生化指标。利用代谢车检测出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参照患者的活动量等,计算出一日总能量。以总能量减少500 kcal为基础,结合膳食喜好与习惯等,制订出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限能量个性化食谱,为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制定健康管理计划(饮食及运动等),并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教会患者灵活使用食物交换份。
1.2.2 膳食治疗阶段 采用碳水化合物供能比20%~25%、蛋白质供能比30%~35%、脂肪供能比45%~50%的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方案。核心是对米面和其他高淀粉类食物等进行限制,并利用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代餐棒”替代米面等各类主食,结合蛋白类(肉、蛋、奶、豆制品)及蔬菜类食材,配制出符合上述能量供能比的食谱,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治疗。为期3个月的干预期结束之后,在保持原一日摄入总能量不变的前提下,逐步增多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以每5天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增加10%的碳水化合物供能,并减少5%的蛋白质供能,通过3个周期,逐渐过渡至蛋白质供能比处于20%~25%,脂肪处于20%~30%,碳水化合物处于50%~55%的合理膳食,之后无需再进行代餐。
1.2.3 微信跟踪管理阶段 整个过程中采用微信跟踪管理,通过创建微信群聊结合一对一线上沟通的方式,对患者实施跟踪管理,由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线上体质量管理、咨询等有关的服务;及时解决患者在干预治疗阶段的各类问题(心理建设、食谱执行、不良反应等)。同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患者制订出更具个体化的的运动方案,并通过微信敦促患者实施运动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运动指导;参照患者在各个阶段中有关的情况,给其推送慢病健康管理有关的知识、内容;定时对各类数据、信息(每日体质量、饮食及运动情况等)实施归总,随时重视患者身心状态所发生的改变,立即对其进行开导、激励、抚慰。
随诊观察时间:干预3个月后返院复诊。随诊观察指标: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记录并评估全部患者各项人体参数指标和各项代谢指标,而其中,各项人体参数指标主要包括体质量、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肪(body fat mass,BFM)、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r,VFA)、体脂率(body fat ratio,BFR)。各项代谢指标主要包括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研究所得数据均以SPSS 22.0软件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WC、BFM、VFA、BMI均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150例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人体参数指标比较(±s)
表1 150例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人体参数指标比较(±s)
时间 WC(cm) BFM(kg) VFA(cm2) BMI(kg/m2)干预前 85.38±1.25 23.94±1.73 78.27±1.83 27.83±1.35干预3个月后 77.34±0.19 19.45±1.82 66.69±0.78 21.37±1.42 t值 77.881 0 21.899 7 71.294 3 40.380 8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干预3个月后,代谢功能指标TG、TC、LDL-C水平依次为(1.02±0.65)、(4.13±0.49)、(2.80±0.37)mmol/L,低于干预前的(1.74±0.16)、(4.83±0.42)、(3.25±0.33)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73 2、13.284 2、11.116 5,P=0.000 0、0.000 0、0.000 0)。
干预3个月后,患者体质量、BFR分别是(58.62±0.17)kg、(28.67±0.83)%,均低于干预前的(67.15±0.74)kg、(30.65±0.62)%,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有意义(t=137.592 6,P=0.000 0;t=23.407 2,P=0.000 0)。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病理基础。其中,肥胖伴随着胰岛素抵抗及其敏感性的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高,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素分泌功能失代偿,β细胞的分泌功能进行性下降,甚至是发生衰竭,这是从糖耐量正常到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同时,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所以,控制好体质量对减少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相关风险十分关键[1]。
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高容易升高胰岛素分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后者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释放入血,不仅使原有脂肪锁定在脂肪细胞内,还使血液循环中的脂肪转入脂肪组织中储存[6]。于是,代谢活跃器官(心脏、肌肉、肝脏等)无法从血液中获取足够的脂肪酸利用,故而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7],于是,机体将会出现保护性的能量消耗减少及摄入增加的正平衡状态,进而导致肥胖。所以,改变三大营养素供能比的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应运而生。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通过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取总量,使得葡萄糖供能不足,提升了肝糖原分解,使得糖异生功能有所增快,血液中具有更多的循环游离脂肪酸总含量;而脂肪酸是十分关键的能量来源,其能够生成更多的酮体,进而全方位地发挥出减重、降低体脂等有关作用[8]。同时,高蛋白供能不仅能够增加食物热效应所产生的消耗,还能减少减重过程中肌肉组织的流失[9]。本次研究采用的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案中,3种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分别为:蛋白质30%~35%,碳水化合物20%~25%,剩余的部分为脂肪供能[10]。限制主食摄入,同时使用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营养代餐棒”来取代两餐中的主食。在提高蛋白摄入量的同时,给予饱腹感,并保障相应的营养素供给,减少机体肌肉组织的流失,此方案可达到明显减重、降低体脂及改善各项人体参数和代谢指标的作用,并可明显减少体质量反弹的发生[11]。
然而,体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以往传统的饮食干预只是专科医生或是营养医生给予面诊宣教、指导,患者在离开医院后,难以得到专业性的支持,导致对于治疗的总依从性不足,最终影响减重疗效[12]。现阶段,临床中明确了“互联网联合医疗健康”这一模式,医院可以对各类慢性疾病患者给予互联网医疗服务,以增强各类医疗服务总体的效果、质量,使得患者更为方便,并可以享受到各类优质性医疗资源[13]。根据可靠数据资料显示[14],微信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聊天工具,随着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微信已经慢慢走向大众化,利用微信极强的互动性和及时性,跟踪管理超重及肥胖患者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加强医患沟通,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这种覆盖诊中及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减重模式,对体质量管理势必会发挥出更为关键的作用[15]。
综上所示,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结合微信跟踪管理对超重肥胖患者能够发挥出更为有效的干预作用,在临床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