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刚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种畜禽管理办公室,辽宁朝阳 122500)
林间生态鸡养殖效益较传统养殖要好,空气新鲜、无污染水源、活动量大等等,产出的肉品纯天然。提高林下生态鸡养殖效益,在以下几个关键点上必须要掌控到位。
选好场址,宜建在高燥、向阳、背风处,水源要充足、供电要方便。同时,有适宜放牧的林地。场址周边无污染,距离主干线500m以上。
围栏的目的是防天敌侵害,避免有丢失。围栏用塑料网,每间隔2m打桩固定。鸡舍建在围栏两端,便于移动统筹布控轮牧场地。搭建鸡舍的目的,夏季用于挡风避雨,遮阴避中暑。冬季覆盖草帘,注意保温保暖。鸡舍内搭栖息架,材料以木条、竹子为主,间隔10里面一根,便于鸡休息。
严格防疫制度,规范消毒流程。做好墙角、地面等的清扫,必要时用自来水冲洗,用1:3000的消毒王,对场内彻底消毒。待干燥后,重新铺垫垫草。舍内在进雏之前,需闭门用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消毒,密封12~24h,通风进雏。林间生态鸡养殖,建议每半年-一年铲除表土1次,而后播撒上生石灰。同时铺垫上新土,消毒杀死土传病。
注意舍内清扫,及时堵塞鼠洞,做好育雏舍、网架消毒。同时安装网上设备、加热设施,准备好电热伞、煤炉烟道等等,注意场内控温。根据要求规定,进雏前24h,舍温应控制在32~35℃间。
切记适宜温湿度是确保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注意温度恒定,不要忽高忽低。5日龄前,温度控制在33~35℃。随日龄的增加,每周降低1~2℃。到6周龄时,温度应保持在19~21℃。保温的同时注意通风。放牧前注意脱温,以适应外在温度。
10日龄前,湿度控在60~70%。10日龄后,湿度控制在50~60%。饮水器内,要始终有水,不要断水。切记湿度高易诱发霉菌病、球虫病。湿度低会导致鸡体脱水,造成消化不良,诱发呼吸道疾病。
接回的雏鸡可马上让其充分饮水,饮足水的雏鸡即可开食,饲喂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开食是指第一次喂料应在鸡群饮水后2~4 h进行,在饲料中稍加一点水拌均匀,将饲料均匀撒在事先消毒过的深色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要少喂勤添[1]。
雏鸡脱温后要在室内饲养一段时间,待逐渐过渡到适应外界温度。一般在10~20日龄即可安排林地放养。注意向林地过渡这段时间宜选在晚上,降低不良应激刺激。放养季节易在春、夏、秋三季。
放养密度适宜,林间草多可多放养一些。理想的密度是50~100只/667m2。同时,规划好牧场,分区轮牧。进入林地前几天,注意调教,力求达到吹哨喂食的条件反射。日常留意鸡群变化,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每个放养单位规划在50×100m面积。每一单元用塑网围栏,做好分区管理。
放养区按饲养规模大小用网栏分隔,应设固定料槽和饮水器等。饲料以玉米、稻谷为主粉碎后添加绿色环保型的浓缩料搅拌均匀再投到饲料槽中让鸡采食。转入牧地5 d内仍按原饲喂量给料,6~10 d为自由采食的70%,一般每天早晚各补料一次,可早上放出来天黑再收进圈。放养10 d后补饲量为自由采食的50~60%[2]。
根据散养鸡特点,出栏前1~2周,禁止用药。同时,掌握好市场行情,力求集中销售。每批次鸡出栏,做好场地彻底消毒,避免有传染性疾病的循环发生,确保高养殖效益。
由于在自然放养状态,接触病患的几率要高。为此,日常应注意病害预控,严格防疫程序,做好马立克氏病、鸡痘、鸡新城疫、法氏囊病等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期间注意间隔时间,接种形成高抗体后,再接种第二种疫苗,避免疫苗的相互感染。规范接种的同时,做好场地消毒。定期用抗菌素,治疗量的1/3预防。或者,每周用高锰酸钾水溶液饮水半天,用于科学控病。日常留意鸡群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就来势猛、危害大的病害,应及时送检病料组织,诊断病原,做好防病应急处理。对受威胁鸡群,应做好紧急防疫,遏制病情的扩散蔓延[3]。
养鸡户家中应常备恩诺沙星、甲砜霉素、氟呱酸等常规药及抗鸡球虫药2~3种,便于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交替使用药物,提高鸡群的成活率。
林下生态鸡养殖觅食草虫,可降低饲料成本。同时,林间空气清晰、运动量大,有利于增强体质。这样产出的土鸡,肉质鲜美,风味好,市场销路高。经放养70~90d,均重1~1.5kg,之后1周可上市,每只获利3~4元。此外,该种养殖模式有利于增肥土壤,靠林间吸收有害气体量,减轻养鸡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了草鸡养殖-林果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养殖、果林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