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桂侠
(河北省滦平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滦平 068250)
2019年3月18日,某养猪场爆发猪急性水泻,并出现死亡病例,初始3头哺乳猪发病,出现食欲衰减,乳汁减少以及大便稀软等症状,随后哺乳仔猪也开始出现呕吐、频繁水泻、严重脱水等症状。半天后断奶仔猪亦开始出现呕吐、食量减少以及拉稀等症状,至第2天,架子猪、育肥猪以及母猪陆续发病,并出现不同程度水泻症状。
该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以及携带病毒猪,通过消化道、空气呼吸以及病毒污染的饮水、饲料、养殖工具、猪舍等均可传播,并且病毒传播速度极快,一般在2~3d内即可波及到整个猪场,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架子猪、种公猪以及繁殖母猪均可发病,其中7日龄以下哺乳仔猪的病死率可高达70%。该病流行特点为季节性流行,以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比较多发;在新疫区则呈暴发性流行;老疫区呈地方性流行。
哺乳仔猪表现为吃奶明显减少,呕吐,喜饮水,频繁发生水泻,粪便呈灰白色或者黄色,夹杂有凝乳块,散发恶臭味,体温可达到40.5℃,随后出现消瘦、脱水、精神萎靡等症状,毛发干枯、粗乱。7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严重者病猪可在2~4d内死亡。
商品肉猪表现食欲衰减,水泻、粪便恶臭,体重下降,每天减少1~2kg,体温基本正常,死亡率比较多,绝大部分病猪经过治疗后可在6d内痊愈。
哺乳母猪表现为食欲衰减、水泻以及乳汁分泌减少等症状,无死亡,经过治疗后,可在3~5d内痊愈。其他包括后备母猪、怀孕母猪以及种公猪仅有轻微水泻症状,经过治疗后,一般4d内症状即可消失。
根据该病传播快、发病快、发病率高以及7日龄以下哺乳仔猪死亡率高等特点以及临床上出现急性水泻、呕吐、脱水、食欲衰减等症状,诊断为猪急性水泻。
猪传染性肠胃炎症病变一般主要是因为胃部以及小肠黏膜下存在出血性炎症,可交替使用喷雾灵水与1‰稀盐酸给病猪灌服,药水进入病猪消化道可以起到灭度杀菌的效果,进而控制病猪病情发展,改善病猪的症状,以便后续开展针对性治疗。
4.2.1 补液
给予病猪充足的饮水,可在水中加入适量食盐、白糖以及小苏打,防治病猪因水泻严重引起酸中毒以及脱水。若病猪病情严重,尤其是哺乳仔猪,可以采用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灌服的方式,给予50ml糖盐水、5ml维生素C,每日4次,持续用药3d。病猪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可有效降低。
4.2.2 止吐
对呕吐症状严重的病猪可肌肉注射3mL胃复安进行止吐,每日3次,持续用药3d,病猪的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哺乳仔猪,经过治疗后,存活率显著提升。
4.2.3 止泻
首先减少饲喂量,缓解病猪的肠胃负担;其次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草木灰及痢菌净粉,防止继发感染,促使病猪肠粘膜恢复。
由于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经过对症治疗后,病猪的症状逐渐消失,基本痊愈,病猪死亡率相对较低,避免了哺乳仔猪大量死亡,为猪场挽回了经济损失。
建议采用1%烧碱对猪场进行彻底消毒,每周至少消毒4次。中午温度较高时,可对育肥猪舍带猪消毒,临产的母猪要进行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分娩舍。每年冬季以及早春季节气候比较寒冷时,可以在猪饮水中加入800倍液喷雾灵对猪的肠胃进行消毒杀菌。
就目前而言,接种疫苗是预防猪急性水泻最为有效的措施,猪场养殖人员要注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每年给存栏猪接种2次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这对于预防猪急性水泻具有极大帮助。
规模猪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要从外界引进仔猪或者后备母猪,这样可以有效切断传染源,避免病毒传播。若猪场需要从外界引进仔猪或者后背母猪时,注意要避开疫区,并且对于引进的猪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45天以上,确认无异常后才能转入猪场,防止引进携带病毒猪。
猪槽内猪吃剩的饲料要及时进行清理,同时要及时清理猪舍中的粪便,将脏水和污染物处理干净,保持猪舍清洁卫生。清扫后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以起到灭度杀菌的效果。
若发现猪群中出现病毒,要及时将病猪以及其周围的猪群进行隔离,控制病毒传播,以免波及到整个猪场,造成损失,同时对病猪接触的区域进行全面的消毒。
综上所述,猪急性水泻发病快,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仔猪死亡率高,治疗时要灭毒杀菌与对症治疗双管齐下,尽快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病猪的死亡率,并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促使病猪尽快痊愈。